田野上的“快乐老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7:23 红网-湖南日报 | |||||||||
本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 蒋长湘 松柏含翠,绿草如茵;幽幽曲径,不见落叶飘零。两进庭院中,一色瓷砖嵌面的小楼错落有致,由回廊相连,有亭榭相依,高高的围墙挡住了初冬的寒风。11月8日上午,一走进湘潭县谭家山镇敬老院,记者对于此类处所“土墙茅顶”的记忆便杳不可寻。
院内,食堂、娱乐室、浴室、医疗室等一应俱全,单人间的居所宽敞整洁,窗明几净,床铺、桌椅、电器各色家当齐备,厚厚的被褥透出的暖意伸手可触……老人们或相互串门,或共唠家常,或作伴悠游,生活的舒适、惬意写在一张张刻满岁月沧桑的脸上。 面对记者的惊诧和啧啧称羡之声,敬老院院长陈孟林打开了话匣子。该院原寄办于一所废弃的学校内,狭窄拥挤,条件简陋。去年,镇政府腾出办公大楼,将敬老院整体搬迁至此,又筹资60万元进行翻修改造,并聘请7人管理、服务。目前,该院占地13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80个床位,已有50位“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还种菜养鱼,饲养畜禽,今年就出栏生猪50头、鸡500只,自给有余。老人们餐餐一荤一素,逢年过节则鸡鸭鱼肉样样全。 “乡镇敬老院如今是全市农村最亮丽的风景……”湘潭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清林颇富诗意地说。据他介绍,去年以来,湘潭市把乡镇敬老院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来抓,市长彭宪法、副市长周放良亲自督办。他们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860余万元,还无偿划拨、利用750多万元的闲置资产,改造新建了26所乡镇敬老院,每所占地10到20亩不等,每间住房在10平方米以上,每所配备4名以上管理、服务人员。目前,全市有3000余位“五保”老人住进了敬老院,占全市“五保”老人的15%,提前5年完成了省定目标。 “真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一见到记者,77岁的李秋先老人就激动不已。这位在抗美援朝中3次负伤的功臣,原来孤身一人栖身于两间茅草房中,如今在敬老院衣食无忧,每月还领取140元伤残补助、50元生活费和10元零花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走进苏安邦老人的房间,老人给记者送上一把喜糖。原来,年届古稀的他于去年住进敬老院后,与同院小他一岁的李桂英在频繁的接触中产生了感情。今年国庆期间,两人喜结秦晋之好,院里专门摆酒为他们庆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