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求恩”在非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7:23 红网-湖南日报 | |||||||||
通讯员 罗克军 本报记者 刘文韬 今年国庆前夕,广州军区援赞军医组圆满完成任务返回祖国。在赞比亚的500多个日日夜夜里,军医组的11位中国“白求恩”播撒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与爱心,无怨无悔。11名军医中,湖南人就有7位。他们用青春、热血,维护着赞比亚人民的健康,展现着中国军人的风姿,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佳话。
医疗设备奇缺,他们成为时髦的“DIY一族” 2004年3月22日,飞机降落在赞比亚机场的那一刻,军医组成员谁也无法预料以后的每一天将如何度过,但他们知道,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有许多被病魔折磨的朋友在等待着他们的救助。 军医组所在的麦纳索科医院是赞比亚三军总医院,但规模仅相当于我们国内一般的乡镇卫生院,经费严重不足,条件相当简陋,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都得不到保障。 军医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器材,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成为当今时髦的“DIY(自己动手)一族”。 没有压舌板,他们削制小木条、竹筷制做;没有凡士林纱条,他们将纱布剪开,涂上凡士林代替;没有鼻骨复位钳,他们用枪状镊套上输液管代替。来自张家界的皮肤科医生朱红军,在没有激光、微波等先进治疗仪的条件下,采用手术和自配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治愈了近100名患者。由于手术器械缺乏,他们有时还要到别的医院去借。 艾滋感染,埃博拉病毒肆虐,他们微笑面对 赞比亚官方公布其国内艾滋病感染率为14%。死亡率超过90%的可怕病毒埃博拉也曾在那里肆虐。在艾滋、结核、疟疾、肝炎等传染病横行的国度,医生的职业风险极大。 2004年7月10日午夜时分,医院来了一个鼻骨开放性骨折病人。由于鼻背动脉断裂,鼻腔粘膜撕裂,鼻腔出血非常凶猛,需立即手术。因正值周末,手术室没人,来自解放军163医院的双峰籍军医刘阳云在吩咐护士去找手套与口罩的同时,马上就在门诊的躺椅上开始了手术。手术中,病人一个喷嚏将血和鼻涕喷到了刘阳云的脸上、身上。由于没有戴口罩,倘若病人此时身患传染病,刘阳云马上便会被感染。但刘阳云依然镇定地把病号处理完后才到水龙头下去冲洗。因为他清楚,医生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处变不惊。一直在现场的黑人护士对刘医生发出由衷赞叹。 在军医组成员心中,病人第一,中国军医的形象第一。 赞比亚是一个疟疾高发区。那些漫天飞舞的蚊子,就是疟疾的主要传播者。军医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发热———乏力———头痛———茶饭不思———抗疟治疗———好转……出生雷锋故乡望城的厨师江维,是军医组里最年轻的成员,可就是这个棒小伙子,来这里不久后就莫名奇妙地出现全身乏力、低热、头痛,开始以为是感冒,可服药后,症状没有一点缓解,反有加重的趋势。后经抗疟治疗,症状才开始改善。 因陋就简救病人,他们把友谊播撒在异域 军医组组长曾昆仑针灸技术高超,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为此,到针灸科就诊的人很多。凡接受过他治疗的人,都对他高超的医术、良好的医德赞不绝口。 一位25岁的女性中士因患“面神经炎”而致右眼不能闭合,讲话流口水,口角严重歪斜,爱美的她面对这样一张丑陋不堪的脸,痛不欲生,哭着请求曾昆仑一定要帮她治好。经两个疗程针灸治疗后,病人恢复原来美丽的脸,感激万分。 2004年9月23日,一病人整个脸的轮廓严重变形、错位。按照临床诊疗常规,刘阳云医生让病人先做CT检查。但CT的费用是200美元,病人根本拿不出这笔钱。病人紧握着刘医生的手恳求:“请您一定想办法救救我!救救我的家庭。”医院院长助理也帮忙求情。从医疗常规来说,术前准备不充分,如果贸然手术,需要承担很大风险。可看到病人绝望和院长助理充满期待的眼神,刘医生决定为病人实施全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出院时,病人握着刘医生的手高兴地说:“您不仅恢复了我的面容,也恢复了我做人的尊严!” 在中国军医组,只有眼科有赞比亚同行。刚去时,赞方医生对彭昌福这位年轻的中国眼科医生并不十分信任。一次彭昌福将一位病人诊断为“沙眼”,可赞方医生并不这样认为,甚至说在赞比亚根本就没有沙眼。彭医生根据沙眼的临床表现以及有关理论,成功地说服了他们,使他们对中国同行由衷地感到钦佩。许多中国政府捐献的闲置了多年的设备也开始得到利用。彭昌福先后向赞比亚同行传授了眼科激光的使用、视野计的操作、人工检影的方法和技巧,并介绍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等,使这所医院眼科的名气比以前更大了。 “每一次,我们都为中国医生的离开而沮丧。”送别时,麦纳索科医院代理院长卡松古上校对中国军医组的人说,“我真希望你们能够永远留在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