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鱼贩用医用针管给鲜鱼注射不明液体(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9:15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 |||||||||
名贵的黄花鱼被从肚子上注水后冷冻 记者 李小岗 摄 用医用注射针往黄花鱼肚子里注水 工商人员查处注水黄花鱼 被大量注水的黄花鱼,水从鱼嘴挤出。 举报者怀疑 鱼贩往鲜鱼体内打“保鲜针” 本报热线举报:在海口秀英港浮路上,一些从事海鲜产品收购批发的场所,鱼贩子们偷偷用医用针管向收购来的鲜鱼注射不明液体,然后再将这些鱼批发出去。这位读者对此十分担忧,他对记者说:“请记者赶紧调查一下吧,看这些人往鲜鱼体内注射的是什么?”
举报读者姓陈,他家就住在秀英港浮路上。据陈先生介绍,最近一段时间,他去港浮路原海南商业冷冻厂内办事时,发现一家海鲜收购批发点里,有一些工人在用医用针管向收购来的新鲜海鱼内注射不明液体。然后,收购点的老板(鱼贩子)再叫工人把打了针的鱼冰冻打包运出去销售。 陈先生对记者说:“我怀疑这些针水是用于海鲜产品保鲜的,因为海南天气这么热,收购的海鲜产品很容易变烂发臭。而一般的冰块保鲜效果不太好,时间也不会太长。但是,如果真的在鲜鱼体内注射保鲜用的针水的话,我担心这些保鲜针会对人体有害。” 据陈先生介绍,在原海南商业冷冻厂内和附近,有好几家从事海鲜收购批发的点,这些点都没有厂名或牌号。他们做事非常神秘,在加工这些海鲜产品时常常关门闭户害怕别人看到。陈先生去问他们打的是什么针水时,这些人不仅不回答,还把陈先生往外推。 记者暗访 每条鱼挨三针,注入的不知是啥? 10月27日,根据陈先生的举报,记者来到秀英港浮路原海南商业冷冻厂内及附近几家从事海鲜产品收购批发的地方暗访。当天下午4点多钟,记者在这里停车场旁的一家海鲜收购加工点看到了陈先生反映的那一幕。 这是一间像车库一样的大房子,平时大门紧闭,旁边留有一扇小门供人出入。当天下午4点,这间大房子的大门打开了,紧接着,由三辆小货车拖进几十箱新鲜海鱼倒在大房子旁的加工场地里。这些新鲜海鱼用泡沫箱装着,10多名脚穿套鞋、带着橡胶手套的妇女开始对这些新鲜海鱼进行清理分类,分装进装有冰块的泡沫箱里,然后搬上一辆中型货车。 记者装着路过的居民好奇地上前观看,发现其中有3名妇女手中拿着针管,往一种身体有金黄色条纹的鱼体内注射不明液体。她们注射液体的部位分别在鱼的尾部、胸部和头部等地方,每针注射的量不是很大,但如果按每条鱼平均注射3针的话,注射的液体量就不小了。 由于这些液体是注射在鱼的各个不同的部位,因此,鱼的体型没有很大的变化。 记者向一位妇女问这些被用针管注射液体的是什么鱼,这位妇女随口就说来:是黄花鱼。记者问注射的是什么液体,那位妇女笑而不答。此时,屋内一名男子冲了出来对那名妇女说:不要乱说!他马上叫这些妇女把鱼搬到屋内加工,同时不让记者在周围观看。 记者调查 海鲜收购点普遍给黄花鱼打针 第二天(10月28日),记者在附近还了解了10多家海鲜加工点的情况,亲眼看到有4家海鲜收购点存在给黄花鱼打针的情况,其他的几家海鲜收购点,因关门闭户在里面操作而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据附近的居民介绍,这些海鲜收购加工点普遍存在着给鱼打针的情况。 当天下午4点多钟,记者在原海南商业冷冻厂门前一家海鲜收购加工点看到,有10多个渔民把七八筐黄花鱼送到这里。收购点老板用一台新的电子秤称每条黄花鱼的重量,并按1斤以下、1至2斤、或2斤以上进行分类包装、分类计算收购价格。 据这个收购点的老板介绍,黄花鱼是一种名贵鱼,1斤以下的要好每斤几十元,1斤以上的每斤达三四百元,更大更好的黄花鱼每斤要500多元。 这位老板不肯多介绍情况,他在收购了这些渔民送来的鱼后对记者说:“你出去吧,我们要关门加工这些鱼了。这些鱼很贵,我们怕偷。” 他们关门在里面加工一个多小时后才开门。然后,一辆中型货车开到这里,把加了冰块另行打包的海鱼装上汽车,向海口市内运去。 记者随后从该海鲜加工点倾倒的垃圾里看到,里面有10多支用以注射用的针管。 为了拍照取证,记者连续10多天守在秀英港浮路上,寻找机会拍下给鱼打针的镜头。可能是记者多次出现在那里,引起了鱼贩子们的注意。此后,这些海鲜收购加工点再没有像先前那样,把鱼拿到室外来打针了。他们往往让工人们在室里进行,加工场地的门外还有人站岗放哨,不让陌生人进入。 核心提示:看到鱼贩子们很警惕,记者的采访一时半会难以完成,便暂时放弃不露面。经过三四天的“放弃”后,位于海口秀英海港路原海南商业冷冻厂内的无牌海鲜收购点的鱼贩子们终于放松了警惕。 11月9日下午4点多钟,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看见一鱼贩竟然组织了10多名妇女公开在路边对收购来的黄花鱼打针。 记者与工商人员当即对这个点突袭,当场查获100多条被打针的黄花鱼和10多只用于给鱼打针的医用针管。 工商人员通过检查发现:黄花鱼内注射的是水。 记者暗访杀个回马枪 哇!10多名妇女路边给鱼打针 记者在最近几天暂停暗访,这一举措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一些鱼贩子开始放松警惕,他们不仅把在门前站岗放哨的人撤了,而且还把给黄花鱼打针的操作由室内移到了室外。记者9日下午再度去秀英海港路原海南商业冷冻厂内进行采访时,发现一位鱼贩子竟然组织10多名妇女在一条路边,公然给黄花鱼打针。 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这个加工点位于冷冻厂里一家名为路路通物流公司的门前,鱼贩子用一辆牌号为“琼A·51519”的货车把收购来的10多箱黄花鱼运到这里,然后组织10多名妇女对这些黄花鱼另行打包包装。 这些从事海鲜产品加工的妇女,每人手里拿着一只针管,针管里注满了液体,她们往黄花鱼里注了液体后,再把这些注了液体的黄花鱼按大小规格另行包装在装了冰块的泡沫箱里。 记者马上向海口市工商局市场科举报,市工商局海港工商所的执法人员10分钟之内赶到了现场,此时,那帮妇女仍在给黄花鱼打针。 工商人员接到本报举报后行动 100多条黄花鱼被注水 当记者与工商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后,鱼贩子与加工鱼的10多名妇女一哄而散跑了,留下运送黄花鱼的那辆货车、100多条打了针的黄花鱼和10多支医用针管。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注射针管都是一次性的医用注射针管,针管里注满了液体。由于鱼贩子与加工操作的人仓促逃离现场,一些针管还插在黄花鱼身上没有拨出来。现场没有发现注射用的标注药水瓶子。工商人员对这些液体闻了闻后初步断定,注进黄花鱼内的液体为水。 工商人员在检查这些被注了水的黄花鱼时发现,黄花鱼的鱼膘里注满了水,鱼膘被注射得胀胀的,把鱼膘从鱼肚子里拿出来后,用手一挤,水慢慢从鱼膘里流出来。估计每个鱼膘平均注射了一二两重的水。 现场查获的100多条黄花鱼的重量达32.5公斤,用于注射用的医用注射针管11支。那车牌号为“琼A·51519”货车因司机逃跑,也被工商人员现场查扣。 由于鱼贩子与加工鱼的人全部跑光,工商人员无法确定这批黄花鱼的主人到底是谁。 记者昨天从海港工商所的执法人员了解到,经化验,工商人员确定注入到黄花鱼内的液体为水。 记者调查 “注水鱼”运往高档酒店或岛外 记者昨天从工商人员和市场上了解到,黄花鱼肉质鲜嫩,很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价格太高,这些鱼一般只在海口、三亚等地的一些高档酒店或宾馆里才有。还有一些规格比较高的黄花鱼则被运到广州、香港等地销售。 记者昨天在海口寰岛大酒店、金海岸大酒店、文华大酒店、宝华大酒店等地了解到,黄花鱼在这些酒店里时有销售,价格不菲。一斤以下的小黄花鱼价格为18至28元/条(大约二三两),1斤至1.2斤的价格为318元/条。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厅负责人介绍,这些黄花鱼一般是由海鲜供货商直接送上门来的。酒店方根本不知道黄花鱼体内注水的事情,他平时还以为,黄花鱼肚子胀大是肥大的表现。 工商人员揭露“注水鱼”内幕 注一两水就可非法赚取数十元 据海口市工商局市场科的符科长介绍,半个月前,他曾接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不愿意出面的群众举报,这里有人向鱼内注射不明液体。工商人员当即赶到现场进行查处。然而当工商人员赶到时,这些人早已把注射液体的针管收起来了,他们检查一无所获。随后,该群众又举报了多次,但每次来查处都查不到。 符科长对记者说:“向黄花鱼体内注水,不是个别鱼贩子的行为,许多不法鱼贩子都干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勾当。” 据工商人员介绍,由于黄花鱼市场价格比较高,1斤以下的黄花鱼每斤要好几十元,1斤以上的每斤要三四百元,更大更好一点的甚至每斤要500多元,因此,鱼贩子只要在每条鱼里注射一二两水,就可非法多赚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钱。 工商人员表示:对这些被注水的黄花鱼做没收处理,同时对附近的海鲜产品加工点进行全面检查。 特别提醒 怎样识别注水黄花鱼 记者从海口市工商局市场科了解到,注了水的黄花鱼经冰冻后很难看出来。因此,要识别黄花鱼体内是否注水,最好要等黄花鱼的冰稍解冻后进行。 首先,从黄花鱼体内把鱼膘拿出来挤压,因为黄花鱼注水的地方主要是这里。如果鱼膘内有大量的水挤出来,则表明此鱼注水。 其次,用力挤压黄花鱼的身体,如果有注水的话,水就会从鱼的体表面压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