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CCTV《乡约》专题 > 正文

央视《乡约》:长江村当家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10:30 央视《乡约》
央视《乡约》:长江村当家人

长江村当家人郁全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乡约》:长江村当家人

长江村节目现场


  央视《乡约》11月10日播出《长江村当家人》,以下为节目内容。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真心实意办事,脚踏实地创业”,这是他的做人原则,“一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个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是他的理想追求,他就是长江村的党委书记郁全和,我心目中大写的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曾几何时,长江村只是一个人穷、地薄、人愚昧的小滩涂,人均四分田,都是风吹毛沙起,雨后象石板,什么也长不起来,是全县有名的落后村。但在他领导下,如今长江村实现“规划、道路、排污、绿化、路灯、环保”六个到位,新村建设是日新月异,建成了百亩绿化地和万米绿化带,道路硬化率、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100%,绿化覆盖率达到38%,90%的村民住上了别墅式楼房或豪华别墅,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为现代化试点示范村。

  也是他,把文盲半文盲的普通农民变为有文化、有知识的现代市民,记得到70年代初,长江村还没有一个大学生,领导班子里的文化最高也仅是小学毕业,如今长江村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500多名;村党委11名委员中,大专文化以上的有9名,其中硕士生一名,研究生二名。长江村还长期开展新风户评比活动和推广以人为本、以德治村方针,长江人新时代的新形象不断呈现,全村上下政通人和,新风荡漾, 还是他,把原来的扶贫村帽子变为张家港市经济强村。70年代,长江人虽然吃饱了肚皮,但老百姓手中还是空空的、没钱可用。如今的长江村,顺利地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移,集体经济向股份制企业转移,小作坊企业向较大规模企业转移的改变,全村总资产超过了10亿,经济总量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400多倍,人均收入比改革前增长了80多倍,年人均达到1.2万元,企业的经济总量和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在近十年中达到了平均三年翻一番的速度。

  在这些巨大变化的背后,他功不可没,但他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他把这一切归结为党的政策好,归结为长江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精神好。说到自己,他只是平淡的一句:“或许是机遇把握得好吧。”是的,在他的带领下,长江村把握住了机遇,这一切,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是分不开的,从1959年开始他当上生产队会计、生产队长、大队农技员,34岁那年担任长江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今天,整整45个年头,他不离乡不离土,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智慧、才华都交给了长江村这块他热爱的土地。一切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七十年代安心务农不简单,九十年代带领大家富裕不简单,长期当先进,当模范更不简单”。

  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拼搏,永不自满,进入新世纪后,他与长江润发集团的领导层在“外部寻求突破、内部改革创新”的意识中,逐渐摸索出一条真正属于长江的发展道路。2001年,他带领党委一班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到2005年全村实现资产总值、销售收入、科技投入、分配总额“四个翻番”,即5年再建一个新长江的宏伟目标,不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个目标在2003年已经基本实现。可以这么说,从创业之初到现在长江村理性的繁荣,这一切都与他对时势的准确把握,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洞察,与他与生俱来的三种精神息息相关,也是这三种精神,让我更加钦佩他的为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想,敢干,不断创新,凭借他独创的“借梯上楼、借智生财、借船出海、借腹怀胎”的“四借战略”,他把长江村带入一个稳健的发展轨道,他抓住了上海三菱电梯公司想降低成本,在国内开发电梯导轨厂的机遇,上了电梯导轨这个项目;抓住了上海港机厂扩展的机遇,创办了上海港机张家港总装公司。同样,他还抓住上海申博成功,黄浦江两岸工厂急需搬迁的大好机会,把上钢三厂型钢项目引到长江村来。并通过借社会上高素质人才的智慧,发展自己的高科技产品,打造精品工程;借用合资企业和外商,直接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四借战略”,让长江村扩大了产业规模,抢抓了机遇,赢得一次次的跨越式发展。在事业上,他从来没有满足过,围绕“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从企业实际出发,从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企业的高度,提出了打造六座产业塔的设想。通过优化配置,壮大规模经济、技术经济、核心经济、产业经济,把企业做成行业中的中坚力量,不断提升企业综合运行质量。2002年,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苏北地区,加快苏北区域发展的号召,积极参与南北挂钩,向外拓展,抢占新一轮的发展先机。在宿迁市宿豫区建成张家港(宿豫)工业园长江润发区,八个项目总投资3.5亿,现已有六个项目建成投产,还有两个将在今年7月底建成投产,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推动长江村的经济增长,预计到2005年,宿豫工业园年销售超10亿元,整个长江村经济总量将达25亿元,年综合经济效益达3亿元。长江村在带动欠发达地区共奔富裕路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一次裂变和再造,把握住自己的未来。

  以民为本,造福一方为己任。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那就是:物质文明是船,精神文明是舵,政治文明是保障。长江村不仅要在物质文明上富裕,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上取得富裕,更要取得三个文明建设的大丰收。作为长江村的带头人,他的心中时刻装着长江村的7910名老百姓,装着长江润发集团3800名员工。他不止一次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资格越老越要谦虚,威信越高越要民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愧对党,不愧对父老乡亲。要求树立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风范,在群众中起标杆作用。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始终恪守“三不”原则:不拿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几十年如一日。现在的长江村可谓是家大业大投入也大,但他始终坚持村务公开,技改投入花钱,他从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成立合同班子、验收班子、结算班子,所有的建设开支大家一清二楚,他处处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努力实践“

三个代表”,为长江村的不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动力。

  2004年5月份,长江村积极响应张家港市人民政府的决定,与原韩家港村合并建成新的长江村。在合并后的新村规划上,他又带领村党委从实际出发,计划在两年内投资近千万元,对三个区的农田道路进行全面的规划,村民的福利、老人助养等按现有标准分步参照中心区实施,并计划在10年内投入资金10亿元,用于经济建设、农田水利、新村建设,做到“三年打基础,五年变新貌,十年大变样“,实现农田水利、道路、新村规划、工业区及副业区五个到位。

  长江村富起来了,他没有忘记那些还没有富起来的农民兄弟。正如他所说的,富起来的中国农民不能忘了小岗村,长江村不仅要带领本村人民富裕,而要带领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让全中国百姓共奔小康路。从1997年开始,长江村与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结成帮扶对子,8年来,小岗村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忙碌的身影刻在每一个小岗人的脑海里。

  滔滔长江水,堂堂长江人。他就是一位挺立长江潮头的时代弄潮儿,是长江的骄子,大地的脊梁,他用长江人的情怀和共产党人的风范,为长江村的现代化建设不断进取,不断努力,为党的光辉事业不断奉献他的光和热。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在这江尾海头,隆起了大地的脊梁。

  本文采访线索由央视七套《乡约》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乡约》栏目查阅。

  注:CCTV-7《乡约》栏目播出时间:每周六21:52分 重播时间:每周日13:30,节目时长45分钟,无限精彩尽纳其中,届时敬请收看。

  相关专题:CCTV《乡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