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个钳工的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4:02 山西日报

  他加工的产品,被领导和工友称为“放心牌”。

  在他手中,诞生了量具生产的多种“绝技”。

  他提炼完善的加工方法,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

  周建民,42岁,山西北方惠丰机电有限公司钳工,中共党员,黑黑瘦瘦的,不爱说话。

  想成才必须勤学苦练

  量具是生产企业的“先行官”,如果量具不精密,奢望产品合格简直是天方夜谭。周建民所在的单位承担着一批以高精尖为特征的国家重点项目的定型投产任务,市场通用量具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大量的高精度专用量具需要周建民所在的量具钳工小组研制提供。

  上世纪90年代末,厂里下达一个国家重点项目所用量具的生产任务,尺寸精确到了微米,四个尺寸、四个槽和中间柱都要求对称,需要测量立柱、角度、对称,这个“瓷器活”人人见了都皱眉。周建民主动请缨,承担了加工任务。没有经验可循,没有资料可查,没有捷径可走。周建民沉着分析、反复研究,三天三夜没有离开工房,偶尔有一次把零件装配中常用、量具生产却很少使用的一种方法应用进来后,这个卡脖子的难题立即被攻克了。量具最后检验合格时,在场的工友们一起为周建民欢呼,分管的副厂长高兴地请全组工友吃饭,周建民却悄悄回家了,他实在是想睡觉。

  这样的“金刚钻”却不是偶然成就的。周建民打小就想当一名能工巧匠,这是他在父亲所在机场见识过飞机修理人员的手艺后树立的理想。

  为了实现理想,周建民从长治技工学校走到惠丰钳工的岗位后,一直是白天求教于师傅、看调试参数、处理技术问题、排布工艺,晚上挑灯夜读、钻研技术书籍,几十年来作息时间表从未改变。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一个个技术难题的分析解决,周建民掌握了大量具钳工生产诀窍,成了工厂量具钳工中数得着的行家里手,并在2004年全省首届技能大赛中取得钳工第七名。

  要干到最好就要不断创新

  随着近几年公司承担高新科研产品任务的不断增多,生产技术难题便接踵而至。一次大型量具任务中,所测量的物件有八九十斤重,每次翻转测量角度,工人们都要出一身大汗,而且,所测物品成本很高,稍有闪失,损失将无法估量。

  周建民根据多年摸索出的生产绝技,找到了物件底座的中心点,计算尺寸后,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二类工具,根据这个工具推算,测量角度时就不用再“翻来覆去”了。这次量具加工的成功,开创了全行业超大量具制造史上的先例,在全省国防系统超大量具生产史上也属首次。

  此次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周建民对经验的总结。看到许多工友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效率低下,甚至影响生产任务按时完成时,周建民萌生了革新生产方法的念头,他多次反复论证、提炼完善,摸索出了多种绝技。

  通过平板打表、间接测量的方法,加工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尺寸标准均在空间位置的位置量具,准确性和可靠性能达到100%,这是周建民总结的“第二基准法”。有的工件体积大、精度高、加工难度高,周建民就采用分段加工组合和分别加热、冷冻后一次装配的方法,既能满足尺寸精度,也能满足同轴度要求,这叫“冷热配合法”。另外,还有“整体研磨法”“一次装配法”等。2004年,经过专家评定,以上方法被公司命名为“周建民操作法”,这是惠丰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

  献身军工事业就不能计较得失

  惠丰是老军工单位,能在军工单位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周建民感到很满足,尽管也有南方单位以高薪聘请,但他从不为所动。2005年7月,作为省国防科工办劳模事迹报告团成员的周建民,在兄弟单位巡回作报告时说:“忠诚军工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作为共产党员,山西国防事业就是我的事业基石,党组织就是我的主心骨,为党为国家劳动创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2003年4月,在公司重点科研项目量具的攻关阶段,作为项目攻关的主持人,周建民忙得焦头烂额。此时,他的父亲却因癌症晚期住了医院,周建民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一半上班,另一半日夜守候在父亲病床前!但看到满脸焦虑的领导和几天几夜没有回家的工友们,周建民瞒住这个消息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从父亲患病到辞世的半年时间里,他没有请过一天假。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在北京上学的女儿回家,周建民天天在工房加班攻关,清晨女儿还在睡觉,他已经上班了,深夜下班回家,女儿已经睡着了,一连7天,他连陪女儿说话的功夫也没有,直到最后一天,他忽然意识到女儿要返校了该送送女儿,急匆匆地赶到火车站时,火车已经启动了。

  忠诚不计得失,忠诚不讲报酬。一年365天,周建民几乎放弃了所有星期天、节假日,而且每天都是加班加点。近5年来,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工厂3258件量具加工任务,其中,有重点项目360项,先后实现技术创新成果10项,解决国家重点项目量具挡手关键50项,完成的关键、重点项目占到全厂量具的85%。不论是厂领导,还是同事工友,对周建民加工的产品给予了很高的赞誉,称之为“放心的量具工装”。

  虽然忙点、累点、苦点,但每看到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一名名技术工人在自己的帮助下能独当一面时,周建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憧憬和期盼,他知道,自己正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

  本报记者尚慧辉 本报通讯员张海刚(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清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