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54岁老农在窑场拼命打工资助贫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05:3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赵俊方,一个54岁的农民,靠农闲时节在窑场等地打工挣的血汗钱,7年来他资助了19位贫困生,其中14人已考上清华、北大和人大等著名学府。

  他倾尽家财无私助学,他的孙子却因无钱医治而落下终身残疾。在社会的冷嘲热讽中,在亲人的反对与孤立中,赵俊方艰难支撑。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赵俊方无怨无悔:“我挣钱不多,家境也不富裕,我资助贫困生,这也是给他们一条生活之路吧。别人不理解,说我傻,我不在乎。我的梦想破灭了,我要把我的梦寄托给下一代。”

  着急

  孩子咋能不上学呢

  赵俊方,河南濮阳市清丰县大屯乡裴营村人。他小时候很渴望读书,可生活窘迫的父母供不起他读书,他连一天学也没上过,“我的梦想破灭了,我要把我的梦寄托给下一代”,赵俊方这样说。

  赵俊方虽然没有什么知识,可他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两个儿子上学期间,赵俊方没少往学校里跑。在和学生们的接触中,他发现有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家庭贫寒而面临辍学。“我看到孩子们受苦,比我自己吃苦还难受,我不希望这些孩子因为贫困而荒废了学业,不想让我的悲剧在这些孩子的身上重演。”

  7年前的一天,赵俊方从电视里看到了一则消息:濮阳市一名高三的学生酷爱音乐,想考艺术院校,不料母亲和弟弟先后得了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无奈之下他准备辍学。生活也不宽裕的赵俊方看后急了,他想不通: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孩子咋能不上学呢?

  助学

  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第二天,赵俊方瞒着家人,拿走了给儿子办婚事用的3500块钱,骑车几十公里来到学校。谁知这位学生坚决不收,在赵俊方的坚持下,他留下了200元生活费。后来,这位学生参军前专门到赵家来看望赵俊方,他说:“我不能考大学了,可您放心,我会争气,到部队施展我的才华。”

  2002年,赵俊方在电视台《走进乡村》栏目中,看到阳邵乡西刘固村贫困生王胜利的情况。当时赵俊方有病在身,但他顾不上给自己看病,拿出400元钱资助了王胜利。在赵俊方的激励和帮助下,王胜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清丰县8000多名在校生,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在吃不饱、穿不暖和营养不良的状态。

  赵俊方专门来到清丰县一中,选择了几个家庭贫困或父母双亡的学生作为资助对象。他平时将自己的收入不定期地送给被资助的学生,小到几十元,大到上千元,而赵俊方老两口至今没有任何积蓄。

  7年多来,赵俊方资助了19名高中生,其中14人分别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学府。赵俊方说看到他资助的学生考上大学时,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

  艰难

  冬天无钱买煤取暖

  “人家的孩子考上了,他给人家拿钱,你说他傻不傻?”有群众这样说。了解赵俊方的人都知道,他家并不宽裕,全家六口人不足5亩地。

  在裴营村,赵俊方的房子属于中等偏下。二儿子早已到了结婚的年龄,但是房子仍没有着落。记者看到赵家6间房子内,最有现代气息的是一台几年前买的21英寸的彩电。

  那么,家庭条件一般的他又是从哪里弄来的钱呢?其实,赵俊方的钱大部分是他们夫妻在砖窑场等地打零工以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

  赵俊方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打零工。他下过砖窑,做过小生意。家里一年四季没有买过新鲜的蔬菜吃,冬天没有生过煤火取暖。收麦时,大部分村民用收割机,惟独他家用镰刀。从他家到清丰县一中,坐公交车只需两元钱,但是,他每次去都是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就这样,把物质生活压榨到最低点的赵俊方,却把助学的能量释放到最高。

  不幸

  孙子落下终身残疾

  2004年8月的一次变故,使他的助学之路变得异常艰难。赵俊方少了几分豪情,多了几分忧郁。

  那年8月里的一天,赵俊方的小孙子在街头玩耍时不慎掉入油锅中。举债三万多元后,全家再也拿不出治疗费了。小孙子只得早早出院,由于无钱做植皮手术,孩子落下了终身残疾。一提起这件事,赵俊方就非常愧疚。

  得知赵家的遭遇后,不少人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今年年初,清丰县一位副县长捐了一部分钱给他孙子治病,赵俊方却把钱给了县高中一个需要换肾的高三学生。

  家里发生了这场灾祸后,赵俊方还一个劲儿从家里往外拿钱,亲朋好友开始跟他急了。记者发现,老赵在家里话不多,家里人也不太爱搭理他,看得出来他们对老赵资助贫困生都有想法。老赵的妻子高焕干脆说丈夫是“败家子!谁都说他是败家子!”

  执着

  直到不能挣钱为止

  那些熟悉赵俊方的人都弄不懂,一个连一天学都没上过的人,一个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的人,怎么会对那些学生如此慷慨?

  赵俊方说:“我咋就不知道享受?可我哪舍得花钱!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我就只能拼命挣钱!”

  今年年初,为了给贫困生寻找更多的资助,赵俊方多次到郑州、安阳、洛阳等地寻找爱心人士。在他一次次的呼吁下,许多好心人也向贫困生伸出了关爱之手。

  在赵俊方收到的信中,有一封是洛阳市一名普通工人写来的:“我是一名工人,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我也很想资助一名失学的孩子,特别是孤儿。”像这样的来信还有几十封,在信中,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希望他牵线救助贫困生。这给孤独的赵俊方带来了很大的心理慰藉。“自己选的路,再艰难也要走下去,直到老得不能再挣钱为止。”这是赵俊方坚定的人生态度。据

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