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党旗,在新农村建设中飘扬:夏县开展“一建两促三入户”活动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04:36 山西日报

  近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开展“一建两促三入户”主题实践活动,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路子。

  找准对接点,把“一建两促三入户”主题实践活动与构建和谐新农村融为一体

  夏县属欠发达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状况较差;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改革开放意识不强;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较弱。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出现了部分党员干部与经济工作脱节,与农民求富致富的愿望脱节,与群众关系脱节等现象;在工作方式上尚未脱离教条单一、催种催收等老框框。

  夏县县委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把农村党建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如何使农民富起来、乐起来、安下来。为此,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县委常委会研究讨论,于今年6月提出了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中开展“一建两促三入户”主题实践活动。一建,即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两促,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抓好为民工程;三入户,即帮贫致富入农户、文明科教入农户、民主法制入农户。

  抓住关键点,创新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让战斗堡垒在建设新农村中强起来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硬不硬,关键在支书。”夏县深明此理,在村级班子整体建设,尤其是党支部书记选任上,出了四个新招。

  第一招:建立联村党总支,整合力量促发展。庙前镇西村岭上有5个地理位置相邻、发展模式相似的行政村,但5个村的发展极不均衡。夏县县委充分调查研究,倾听和尊重群众意愿,设立了5村联村党总支,选举西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忠担任党总支书记,其余4村支部书记担任总支的副书记和委员,从而有效地整合了5个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了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发展区域,并集中5个村的力量共同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水、路、电、校等公益事业。

  第二招:选派机关干部回村任职,改变落后面貌。埝掌镇埝掌村在过去长达十余年里,为争夺镇机关驻地,动荡不停,使村里工作一度瘫痪。对此,县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时选派埝掌村在县水利局工作的王克义回村任职,担任党支部书记,很快便理顺了班子,稳定了局势。在王克义的带领下,发展日光温室大棚500亩,兴办企业4个,转移劳动力400余人,一举改变了落后混乱面貌。于是,县委出台了鼓励干部回村任职的有关规定,本着本人自愿、群众拥护、组织批准的原则,对这些干部在保留工资待遇的前提下,给予每人每月30元的下基层工作补助,对成绩优秀的还可提拔担任所在乡镇的党委副书记。目前,该县回村任职的机关干部达到22名,其中,科级干部7名。

  第三招:精减村级干部,提高工作效能。支村委关系紧张、干部职数配备过多、群众负担较重、相互扯皮等历来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顽疾”。对此,他们狠下“猛药”,按照“便于工作,减员增效,稳定职数,控制人员”的原则,精减村级干部,并积极推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和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县对15个“两委”关系紧张的村,按照法律程序实行了“一肩挑”;有30%以上的村“两委”成员进行了交叉任职。通过这两个举措,该县村级干部职数减少了30%左右,由此每年减少村级支出百余万元,达到了精干高效的目标。

  第四招:实施“三培双带”,激活内在活力。何聚才原本是水头镇后堡村的普通村民,善于果树栽培和管理,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经悉心培养,将其吸纳入党。成为党员后,何聚才无偿为群众提供果木处理技术,培育果树新品种,使村里果树种植发展到800亩,人均增收700元。这就是“三培双带”体现出的效应。所谓“三培双带”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干部,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和意识。目前,全县有2300多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将300余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并有85名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担任了村干部。

  突出着力点,帮贫致富、文明科教、民主法制“三入户”,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该县组织广大党员和致富能人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与困难学生和贫困户“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做好“四改双创”即:改厨、改厕、改圈、改环境,争创文明家庭、争当优秀农民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风尚。该县还时刻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一事一议,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95%以上的村实施了村务公开,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三入户”活动,全县农村共有6300多名党员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有2000多名党员与困难家庭学生结成了“一帮一”助学对子,共为群众提供解决各种生产资金600余万元,提供技术服务800余人次,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价值达200余万元。

  本报记者刘宇本报通讯员尚靖宇高成军(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