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调查显示两成外来流动儿童患有城市畏惧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0:22 南方都市报

  流动儿童患有“城市畏惧症”

  广州相关调查表明,两成儿童仍对“非城市身份”自卑,认为自己是“外地人”

  本报讯(记者梁艳燕)日前,广州市教科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广州市6个有代表性的城区10所中小学校共计120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尽管大多数流动
儿童在广州居住已超过5年(63.4%),近三成(28.8%)出生在广州,但仍然有33.1%的孩子常常觉得自己是“外地人”,有20.9%的人对自己外地人的身份存有自卑感。专家认为,非城市户籍、外地户籍的“标签效应”使他们形成很不利于融入当地社会的角色认同。

  三成儿童更愿回老家生活

  广州市流动儿童对目前家庭生活总体上满意度较高,对广州这个城市及其目前生活状态普遍持积极性评价。调查显示,在这些流动儿童中,77.5%的人对现有生活状况感到满意,69.8%的人希望以后能继续留在广州学习与生活;和老家比较起来,61.0%的人更喜欢广州,但也有30.1%的人更愿意回老家生活居住。

  三成多常常感到自己是外地人

  目前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在广州市中小学校的生活处于较高适应水平。其中,80.7%的人认为学校老师对自己很友好,仅有17.6%的人明显感到学校对外地学生存有偏见;在学校时,有近一半(45.2%)的人表示跟自己玩的一般是外地来穗同学。

  调查还显示,流动儿童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居于适中水平。其中,有34.1%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是外地人,而21.5%的人则对此说不准;有20.9%的人对自己外地人的身份存有自卑感。

  流动人口社会适应进程受阻

  市教科所家庭与社区教育研究室主任戴双翔认为,目前广州市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障碍。比如,价值取向方面,有两三成左右的流动儿童明显存在“非城市人”的身份自卑感,对广州存有一定程度的“城市畏惧症”。

  城市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与经济不发达、就业谋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进城后,他们主要从事苦、脏、险、累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工资收入低,就业的稳定性程度也低,这就决定了流动儿童基本属于弱势群体的子女。现行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使他们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样享有城市里的种种权益,即使他们和他们的父辈在城市生活很多年,为所处

城市建设作出很大贡献,他们仍然是“外地人”、“流动人口”,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样享有就业和劳动回报的公平、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福利的公平。这种弱势、另类的地位必然阻碍他们的社会适应进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