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存款转眼变成买保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10:10 大众网-鲁中晨报

  被业务员误导 6户居民指定账户存钱

  “通过保险公司存款,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听信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宣传,临淄区胜辛小区6户居民到银行开立了账户,存入了一定数额的现金。

  十几天后,存款的居民却收到了保险公司的保单,这时他们才明白,他们存入银行
的钱,已被保险公司转走了,而且,他们的钱已不可能得到全额返还。

  到底是存款还是买保险?连日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A 往银行存款成了买保险

  

  11月16日,家住临淄区胜辛小区的孟女士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跟她住在一个小区的齐某找到她家,说通过保险公司到银行存款,可获得高利息,“如果存1000元钱,每年可以获得80元到160元的利息,比银行高好几倍。”

  孟女士跟齐某是邻居,平时关系不错,她信了齐某的话后,准备到银行存款。8月中旬,她丈夫在齐某的带领下来到临淄区的一家银行,开立了2个账户,分别存入3000元、2000元。10天后,齐某送来了2份保险单,一份叫“吉庆有余两全保险(A款)(分红型)”,一份叫“福如东海终身寿险(A款)(分红型)”,说是存款赠送的保险。

  孟女士的朋友查看了孟女士拿到的2份保单后说:“你已经购买了保险公司的保险,而且,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你购买的这两份保险每年得分别缴纳3000元、2000元的保费,一直要缴纳20年。”

  “听到这话我就急了,明明是到银行存款,怎么成了购买保险呢?”孟女士赶紧找齐某。齐某的答复是,如果不愿意继续往账户里存款,2年后可以退钱,本金和利息都可以退。“可我到保险公司咨询后得到的答复却是,中途退保不可能得到全额退款。”

  齐某的公公李大爷,也听信了儿媳齐某的宣传。采访中他告诉记者,8月5日,齐某到临淄一保险公司上班。8月16日,齐某回家说,通过保险公司往银行里存款利息很高,感觉有利可图,李大爷同意通过齐某存款。齐某就在银行开了一个账户,用李大爷儿子的名字存入了4000元钱。“我还跟很多邻居说了这件事情,不少邻居找到我儿媳妇,通过她到银行存了款。”后来,齐某拿了2份保险单回家。

  记者看到了李大爷手中的2份保险单,其中一份保险单上写着,投保人:李某(李大爷的儿子),被保险人:李某(同上),受益人:齐某(李大爷的儿媳),保险费2000元,初始基本保额4万元,缴费期限:2005年8月16日至2025年8月15日,缴费方式:年缴,业务员:齐某(同上),工号:2C3373。

  从该保险单上可以看出,李大爷的儿子投了一份保险,每年需要缴纳2000元的保费,一直要缴纳20年。

  “看到保单时,我们也没有在意,后来,邻居来找,我们才知道我儿媳说的往银行存款实际上是买保险!”

  记者了解到,在胜辛小区,被齐某误导购买保险的居民有6户。

  B 业务员自揭黑幕

  明明是购买保险,齐某为何宣称往银行存钱?瞒着别人,为何连家人也瞒着?

  11月16日下午,记者几经辗转见到了齐某。面对记者,齐某显得有些委屈。她说,她刚到这家公司时,从事内勤工作。公司的一名经理说,往银行存款利息很高,还可以赠保险,“当时,我什么都不懂,就听信了她的话,把进公司时的4000元押金存进了银行,获得了2份保险,我还介绍了很多邻居存款。”齐某说,后来接触保险这个行业时间长了,才知道并不是“存款赠保险”,而是“花钱买保险”。

  “你向别人介绍公司业务时,经过培训吗?”记者问。

  “没有,只是经理跟我们说了说,出去之后怎么跟人家说,说这是往银行存款,利息很高!”

  齐某说,找她退保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她才知道通过她存款的人,都是购买了保险,而且交保险费的期限都是10年或者20年,中途退保损失很大,“我无法向客户交待,也没脸回我婆婆家,现在我已经不在公司干了!”齐某表情黯淡。

  同一天,在这家保险公司楼下,记者见到了该公司多名业务员。

  该公司业务员徐某告诉记者,“公司在对业务员培训时,总是强调往银行存钱,说1年存1000元,利息是160元。刚进公司时领导就告诉我们,如果通过我们存入1万元,就可以转正,转正后的工资是每月1460元,存的钱越多,还可以升级,成为主管、主任……”

  曾经在该公司工作过的业务员苏某告诉记者,进公司前她存了5000元,公司培训后她才知道是购买了保险。感觉上当后,苏某并没有介绍别人入保,而是选择了离开公司。

  孙某也曾经是该公司的业务员,当时她一心想成为主管,就让朋友存了1万元钱,可后来在公司工作时间长了,她就觉得这不是存款,就让朋友退保!可按照保险条款,退保只能退3000余元,她只好自己赔上6000多元,给朋友退了款。

  C 记者暗访:“这就是存款式保险”

  11月17日,记者与同行一起来到这家公司,说是听说通过该公司存款利息很高,想来了解一下。一名自称李经理的男子接待了记者。“我们这是存款式的保险,你一年可以存5000元,也可以存3000元、1000元,这比银行的利息高多了!”

  李经理介绍,“假如你一年存5000元吧,20年后,你就存了10万元,这样,每年拿利息的时候,你不仅可以拿到这5000元利息,还可以拿到20年后那10万元的利息,按1%算,就是1000元。”

  “有这么高的利息吗?”记者以需要跟家人商量为由,离开了该公司。

  “王经理吗,听说通过你存款,利息很高啊!你们搞的银行储蓄赠送保险是怎么回事?”随后,记者拨通了该公司另一名王姓经理的电话。

  “我们是按年龄来存款,比方说一个30岁的人,一年存5000元,存20年,存入钱后,给你保单,那么一年就可以按照10万元来分红,分900多元!”王经理说。

  “这到底是存款还是保险?”记者问。

  “其实就是变相存款,利息比银行高,而且在此期间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保险公司是可以赔偿的!”

  “那么,你到底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是保险公司的?”

  “我们是通过银行代办的,你手里有闲钱就快点存吧,我们这个业务前天晚上已经停办了,我现在给你问问,还能不能加上你,你赶紧拿钱吧,否则就晚了!临淄某某医院的李院长、一些主任都存了款,也拿到了利息,你快点存吧!”

  几分钟后,王经理打电话告诉记者,可以帮记者存款,并让记者赶紧拿钱。

  存款如何变成了保险?

  采访中,一个疑问一直伴随着记者。为何业务员和该公司的一些经理将买保险说成存款,而客户竟然能相信?临淄区胜辛小区李大爷的话解开了记者的疑惑。李大爷说:“当时,我们把钱存入了银行,拿到了存折,存折在我们手里,还能有错吗?”

  记者从业务员的讲解中了解了购买该公司的“福如东海”和“吉庆有余”两款(A型)保险的流程。即,业务员向客户说明了存款赠保险或者是往银行存款后,客户将一定数额的现金存入银行的同时,与保险业务员签一份银行转账协议。

  业务员把这份转账协议交给公司后,通过这份转账协议,公司可以随时将存款人存折中的存款转移到保险公司,然后出具保单。在此期间,客户从来没有见过保单,他们所知道的仅仅是自己的钱存人了银行。

  为此,记者来到这家公司的上一级公司,一名姓陈的负责人接待了记者。

  “咱们公司的业务员在外出介绍业务时,客户能看到保单吗?”记者问。“在交钱之前,客户是见不到保单的!”姓陈的负责人回答。

  “既然见不到保单,业务员如何向客户介绍?”“业务员手中有介绍我们公司各种保险的宣传资料,他必须向客户介绍。”

  “我能看看你们这些宣传资料吗?”“这是商业机密,不能让你们看!”

  由于客户在存款前见不到保单,也只能相信业务员的说法。

  (记者 任灵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