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两名山村孩子的"上下"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12:03 温州都市报

  镜头一:

  10月26日傍晚,天色逐渐暗沉。苍南县桥墩镇蕉坑村蜿蜒的机耕路上,10岁的张笃常和大他两岁的哥哥一前一后,蹦蹦跳跳地往家走,小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层层峦峦的大山中。这条连着家和学校的山路长约5公里且凹凸不平,每天早晚,兄弟俩都要在路上走上一个多小时,要是遇上坏天气,花在路上的时间更长。

  张笃常和奶奶、伯伯还有哥哥一起住在山上一间破旧的一层半木楼里,爸爸妈妈都在遥远的山西打工,隔个三五年才能回家一趟。张笃常的画画得很不错,在他家门板、墙板上整整齐齐地贴着他从学校得来的奖状。小笃常很想每晚能在家画一会儿画,但为了省电,奶奶总是舍不得开灯,早早就赶兄弟俩睡觉去。

  以前,张笃常家隔壁几排连着的矮房里,住了近一百个人,小笃常有很多玩伴可以一起玩。这几年,玩伴们都跟着父母下了山,走得只剩下张笃常一家和隔壁一对老夫妇。小笃常说,他最想到爸爸妈妈身边去,或者以后有钱住校。镜头二:

  10月26日中午11时半,桥墩镇松山小区里,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三三两两涌向各自的家门,12岁的兰棋在中间跑得飞快。“我去拿球,你们快点出来啊。”兰棋冲进家门扔下书包,抱起篮球就跑出门去和小伙伴玩球,绯红的脸上满是兴奋。

  兰镕棋出生在桥墩镇的罗垟村,到镇中心也要翻过好几座山。8岁上学时,为了让他能到好一点的学校念书,一家人搬到了桥墩镇上租了房子住,直到2003年搬进了现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兰镕棋的家是一间五层楼的水泥房,铝合金的窗户、洁白的外墙瓷砖、高高的铁甚是漂亮。这幢前年新盖的房子和松山小区其他房子一样,都是桥墩镇专门建来安置下山农民的。

  画外音:

  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境况截然不同。桥墩镇自2001年开始实施“下山移民”安置工程,第一期工程就是松山小区的开发建设。目前,小区里103户住户都是来自周边山村的下山农民。尽管当时镇里给的政策已经比较优惠,但地基加建房10来万元的资金对山区农民而言还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兰镕棋的妈妈算了一下,当初家里为买房向亲戚朋友借了六七万元,全家三年来省吃俭用总算还了一万多元。周围好些邻居也一样,现在还欠着当初的买房债。

  为了让下山农民能尽快找到工作,桥墩镇政府已经尝试在进行一些技能培训。但由于目前资金不够加上桥墩镇产业结构的不协调,大多数下山农民还只能依靠打零工、做手工等方式谋生。

  桥墩镇党委书记林天涨说,下山移民是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群众摆脱贫穷的根本出路,尽管中间肯定会出现一些困难,但总体来说,下山后不管从生活质量、教育医疗水平还是交通等方面,都比山上要好很多。通过政府和农民的共同的努力,这些困难也可以克服的。目前,桥墩镇“下乡移民”安置的第二期工程15亩土地共计94户的安置工作已经展开。本报记者朱奕 王树坤

  ■新闻链接——

  苍南县桥墩镇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古镇,地处浙江南大门,浙闽两省三县交界处,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104国道和温福高速公路贯穿其中,规划中的温福铁路设站而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镇面积80.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2498元,属市级欠发达乡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