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京决出吆喝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09:35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 一阵阵吆喝声从古老的甘家大院内传出,回荡在城南蜿蜒曲折的小巷中,小巷中的老人们探出头来四处张望,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古老的吆喝声把所有的听众都带回到了城南旧事之中。

  昨天上午,由金陵晚报社、南京市档案局、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群艺馆共同举办的金陵吆喝决赛在民俗博物馆开场。22位一路过关斩将的吆喝高手再次各显神通,使出
看家本领,博得了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喝彩。

  经过一上午紧张激烈的角逐,75岁高龄的卜俊保老人技压群雄,一举夺得本次金陵吆喝比赛“状元”的称号;赵爱民、李季田拿下“榜眼”之名;刘国云、陈正邦、陈仲仁分获“探花”之衔。

  七旬翁勇夺吆喝状元

  “豆,豆,不同味,越吃越有味,你买我一包五香桂皮豆……”一头银发、一身咖啡色的唐装,一段幽默的开场白,瞬间就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响应。他,就是获得本次金陵吆喝比赛状元称号的选手——75岁老人卜俊保。

  “我将南京叫卖分为吃食、修旧和其他三大类。首先我表演一个吃食类的叫卖——元宵。”简单的开场白后,卜俊保就蓦然开喊:元——宵……声调逐渐呈上升趋势,南京韵味十足。尤其是到了调门儿——“宵”时连续绕了好几个弯,余音久久在耳边回荡。

  看似平淡无奇的两个字,经卜老这么一吆喝,使人一下子又回到了曾经熟悉的巷口,仿佛看见一位挎着篮子正扯着嗓子叫卖人的身影。

  “记得小时候,每天下午3点钟要吃下粥(吃零食)时,就会传来阵阵元宵的叫卖声……”卜俊保凭着南京味十足的声音、全面完整的诠释,一段小小的元宵叫卖引得参赛选手阵阵掌声。

  “我之所以会喜爱南京叫卖,完全得益于金陵晚报的启发。”卜俊保告诉记者,他原来是一名业余相声演员,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相声的不景气,他的南京相声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重创。于是,他就“移情别恋”,将自己的重心从南京相声转到了具有南京本土特色的吆喝中。

  “作为一名老南京,眼睁睁地看着本土的特色文化正一点点消失掉,实在是令人太可惜了!”卜俊保告诉记者,能有幸获得金陵吆喝比赛状元的称号他十分开心,但更开心的是通过金陵晚报举办这次活动,不仅及时将南京本土特色文化保留了下来,而且还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100多段南京叫卖的典故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如果贵报有需要我可以无偿提供,也算为保留南京本土文化尽一份力吧!”卜俊保开心地说。

  吆喝高手,各显神通

  

  昨天的金陵吆喝比赛,除了勇夺“状元”称号的卜俊保外,其他入围决赛的21位选手也纷纷在舞台上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

  画音同台秀吆喝

  ■选手姓名:赵爱民

  “大家看一看,这幅画上所画的是一个什么行当?”选手赵爱民刚一登场就给广大老南京提出一个问题。记者看到,纸上画着一位老人坐在凳子上,他的手中正在修补着一把雨伞,旁边还附有这个老行当的一些典故。

  “修伞。”“对,我首先要表演的南京叫卖就是修伞。”得到众人的响应后,赵爱民不紧不慢表演了起来。

  “修理洋伞补雨伞,还有洋伞拿来修理……”赵爱民一边卖力地叫着,一边将画高高举起,熟悉的声音配上生动逼真的画面,仿佛让人看到一位修伞人正在穿街走巷大声叫卖着。

  “大家请注意看,这第二幅画画的是一个什么行当?”紧接着赵爱民又拿出一幅画,上面是一个圆形的木桶,旁边还有一个圆形的铁环。“箍桶。”在得到众人响应后,赵爱民又表演起了第二个南京叫卖……记者数了数,赵爱民共用8幅画表演了8个南京味儿十足的叫卖。

  “我能想到用画音同台表演,完全是发挥了自己的强项。”赵爱民告诉记者,在得知入围决赛后,他就开始积极准备决赛的叫卖。为了突出自己的风格,他足足动了三天的脑筋才想到用画面与声音相结合来表演。

  一声“倒马子”惊四座

  ■选手姓名:陈仲仁

  “嗨——哎嗨吆!嗨——哎嗨吆!”刚登场,选手陈仲仁就用一段极具杀伤力的劳动号子再次激起了广大老南京的共鸣。他一人在台上领号,台下近百名老南京紧紧附和着,场面颇为壮观。

  一声有力的号子后,陈仲仁拿出一把黄铜摇铃。只见他一边用力地晃动着铃铛,一边开喊:倒马子,倒马子……对于“倒马子”这词记者正纳闷时,台下的选手们却早已哄堂大笑。原来,陈仲仁表演了一段“倒马桶”的南京叫卖。“我原来从事技术工种,在工作的时候从未喊过号子。至于那几段震撼人心的劳动号子,完全得益于小时候的一种偏爱。”陈仲仁回忆说,他从小就喜欢听劳动工人喊号子,听的时间久了,就逐渐对号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声音,高兴时自己也喊上两嗓子。

  “我之所以这么喜欢听劳动号子是因为觉得它很美,那是一种粗犷的美、雄浑的美!”陈仲仁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南京,他参加本次比赛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比赛将他所记忆的南京叫卖全部保留下来,更希望南京叫卖能以此代代传承。

  两朵“金花”齐斗艳

  ■选手姓名:徐树宝、陈宗霞

  昨天比赛的另一个亮点,是由两朵“金花”徐树宝和陈宗霞共同表演的超长南京叫卖。每一个叫卖不仅声音形象逼真,而且还配有专业的道具,真可谓煞费了苦心。

  “绒花,绒花……”一手挽着一个小竹篮,一手拿着一朵绒花出现在舞台上。她,就是金花之一徐树宝,叫卖声听起来清脆、悠长。这边不再吆喝着卖绒花,另一朵金花陈宗霞背着一个木箱,边走边喊:冰棒马头牌,马头牌冰棒……就这样,两人不停地替换着,整整表演了十几段不同风味的南京叫卖。

  “我已经一周都没有睡好了,虽然感觉有点累,但是我觉得精神状态还不错。”

  刚下场,陈宗霞就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为了准备决赛她连续四天熬夜到凌晨5点,几乎快要废寝忘食了。“我觉得既然做,就一定要做出特色、做出新意。这次决赛一定要给你们一个惊喜!”

  那么,这样一个复杂的节目是如何出炉的呢?陈宗霞告诉记者,自从进入决赛后,她就一直在动脑筋考虑如何在决赛中出彩。她与好友徐树宝一商量,决定两个人同台表演一个系列节目。

  陈宗霞告诉记者,她家世代居住在门东一带,家中也有很多记载南京土话的资料,两相对比就得到了很多启发。“这样精益求精还不是为了能够使南京吆喝发扬光大,这也算是我们作为老南京应尽的责任吧!”

  大赛吆喝声永存档案局

  昨天上午,离吆喝比赛还有半个多小时,赛场上早已人满为患,密密麻麻坐满了参赛者和观众。记者注意到,在舞台正前方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不停地调试机器。他,就是市档案局技术保护处的张军,负责本次比赛的全程录像。

  张军告诉记者,之所以来得早,就是为了抢占有利地形。由于本次吆喝比赛吸引了南京众多的电视媒体,所以如果不先占据较好的位置,害怕拍不到最好的效果。“我主要是负责拍摄场上每一名选手的表演,我们档案局副局长徐康英也一直在忙呢,她拍摄观众、评委、选手幕后准备等场面。”随着张军指的方向,记者看见徐康英正拿着一个小型DV一丝不苟地“扫描”评委席和场上选手、观众的一举一动。

  记者发现,这场比赛,档案局副局长徐康英等6个人在紧张忙碌。

  “南京老吆喝非常珍贵,我们恰恰缺少这方面的有声档案。”徐康英说,档案局有个专门的技术保护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档案的保护(防潮、防霉)、影音资料的采集、档案的数字化等等。对于本次比赛进行全程记录只是保存资料的第一步,随后还要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记录,这个记录将会永久保存在档案局的数据库。“前两天我刚刚去上海展览馆开会,在展览馆里就专门设有一个电子阅览室,每个参观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影音资料,甚至连上个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电影都有。”徐康英兴奋地告诉记者,市档案局也正在筹划建设一个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在这个阅览室内可以查询到所有数字化的资料。

  “对于本次吆喝比赛,我们不仅会专门开辟一个南京文化的专题,而且还会将所有记录全部记录在这个专题之中。”

  徐康英表示,这次大赛的影音资料将会刻录成光盘,分别交由本报、市档案局、市民俗博物馆和市群艺馆保存。

  吆喝要上文艺晚会

  “除了明城墙等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局、白话、唱春、叫卖等也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

  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主任、研究馆员王露明告诉记者,叫卖作为南京本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在南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勾起一大批老人童年美好的回忆。

  在今年年底,民俗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将上演一台以南京本土特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其中包括省重点的白局、白话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南京叫卖也搬上晚会,作为一种乡音展现给广大的老南京。

  金陵吆喝将入相声

  “看了两场独具风味的叫卖比赛,不仅让我感触很深还启发了我创作的灵感。”

  著名相声艺术表演家、国家一级演员梁尚义告诉记者,当年他与李国先、王涌坚共同合作的《华东叫卖》在1990年的华东春节晚会一炮而红,受到了观众如潮的好评。作为本次吆喝比赛的评委之一,他不仅重温了许多段曾经耳熟能详的南京叫卖,还启发了他创作一个《南京叫卖》相声段子的想法。

  他的搭档、著名相声艺术表演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国先表示,两场比赛听下来,不仅让他重新回味了当年记忆中的声音,也让他深深地感觉到吆喝在南京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于是,他便与搭档梁尚义商量,以本次吆喝比赛为原型创作一个南京味儿的相声段子,他相信这个段子一定能够获得广大老南京的好评。

  展厅播放大赛实况

  市民俗博物馆书记尹晓华告诉记者:“这些吆喝中包含了太多关于南京民风民俗的信息了,几乎把人的衣食住行都包含在内。可以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市井生活和广大市民的生存状态。

  此次吆喝大赛上,除了档案局在积极记录全程比赛外,市民俗博物馆也在进行着全程录像。

  尹晓华还向记者透露,他们准备将录像资料整理后在博物馆的展示厅播放,让来参观的市民都能够了解到极具南京风味的吆喝。

  一些专家还建议,可以在民俗博物馆成立一个类似票友会的俱乐部,把所有爱好吆喝、对吆喝有研究的市民集中到这里,大家一起交流吆喝的心得体会。

  这样不但为广大吆喝爱好者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交流的机会,更为保留和传承南京吆喝提供了一个载体。

  北京金陵吆喝别有韵味

  “没想到南京也会有叫卖,而且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昨天的比赛现场,南京叫卖让观众岳景楠觉得分外亲切。”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从小就在胡同里听着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长大。”岳景楠告诉记者,在她五六岁的时候,每天清晨就会被熟悉的吆喝声吵醒,如卖烧饼、油条、豆腐乳等,而且她的爷爷也会吆喝几段。

  可以说,吆喝在她的脑海里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岳景楠说,自从看到本报举办吆喝大赛的消息后,对于她这么一个老北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离开家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说实话我真有点想家了。这次能听到吆喝声,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吧!”

  说起南京叫卖与北京吆喝不同之处,岳景楠认为,北京吆喝具有东北人的粗犷风格,而南京叫卖则汇聚了江南水乡人的细腻、柔美。

  旧金山美籍华人沉迷吆喝

  “请问这个比赛的吆喝都是南京话吗?我怎么听不明白呀!”在吆喝大赛的赛场上,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士操着并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向记者询问。

  “对啊,都是正宗的金陵吆喝,您是外地来的吧?”“是啊。”他说,他叫陈安国,是美国旧金山的建筑设计师,这次来南京主要是在某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城市建筑设计的连贯性。昨天忙里偷闲来参观一下南京的古建筑,正好碰到了本报主办的吆喝比赛。

  “真的是,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文化是一定要有传承的。”

  陈安国告诉记者,他祖籍广东,不过太太是南京人,所以家里在南京还有亲戚。可是说到南京话,他却表示自己是一窍不通,虽然太太是南京人,但太太的南京话已然走了样,到了他这里就更是听不明白了。

  昨天,虽说听不太懂,但陈先生依然听得津津有味。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做建筑设计的,在建筑设计领域,不但要求设计师有创新能力,更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该建筑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城市的建筑风格的连贯性。

  “一个城市的建筑如此,文化更应如此,尤其像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挖掘和保护。只有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保护,才能确保南京本土文化的连贯性。”

  常州吆喝引起怀旧情怀

  “请问吆喝决赛是不是已经结束了?明天报纸上是不是要刊登?”昨天下午,读者殷老迫不及待地问。

  殷老是一名常州读者,自从本报第一篇“40年吆喝23段南京叫卖”的报道刊登后,“留住南京声音”这个栏目就成了他每天的关注对象。

  “作为一名年近六旬的老人,吆喝比赛激起了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殷老回忆说,虽然他身在常州,但是从小也听过本地的各种吆喝,尤其是对各种典故特别感兴趣。

  随着吆喝比赛的火爆进行,他越来越爱这个栏目,现在金陵晚报几乎成为了他忠实的伙伴。

  殷老告诉记者,为了保留本地特色文化,他们常州特地出了本“常州方言”,他希望南京也能通过本次吆喝比赛整理出一本“南京方言”的书籍,作为外地人也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的城市。

  老南京现场教授南京话

  来南京已经14年的刘小姐建议:“这里那么多老南京,你们正好可以整理整理,教教南京的新移民以及小孩子,好好翻译翻译南京话。”

  于是,金陵晚报记者昨天现场调查,观众中的老南京们热情地将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南京方言抖了个够。

  1、问候语:“阿吃过啦?”2、想说:“干什么”的时候,可以说:“革么四?”、“干么萨?”

  3、征求别人同意时,可以说:“阿行啊?”

  4、同意别人的意见或者询问别人是不是,可以说:“啊是地啊?”或者干脆连读:“二大?”

  5、讨厌的人,可以说:“犯嫌”。6、不好相处的人,可以说:“夹生”或者“咕嗉”。7、如果有人做事没有分寸、或愣头愣脑的,可以说:“这个小孩儿真木骨!”

  8、如果有人没大没小、嬉皮笑脸的,可以说:“三马神道(地)!”

  9、如果什么东西让你觉得恶心,可以说:“癔怪”、“癔怪巴拉地”或者“窝赖”。

  10、长辈骂小孩,可以说:“个小炮子!”

  11、害怕时,可以对别人形容说“吓(hè)人巴拉地”;如果外面很黑时,可以说“喝七麻乌地”或者“乌七嘛喝地”。(“喝”其实是黑或骇)

  12、一个人做事有条不紊,生活得很有规律,可以说:“这个人真一当!”、“一一当当的!”

  13、大方的人,可以说:“胎器”;小器的人,可以说:“小儿科”或者“啬皮干儿!”

  14、一个人做事干净利落,可以说:“唰呱!”

  15、喜欢主动跟别人罗嗦的人,可以说:“拾搭子!”或者说:“拾里八搭!”

  16、说一个人话痨、唠叨,可以说:“韶!”

  17、说一个人乱说话,可以说:“瞎讲!”、“瞎讲八道地!”

  18、“没有”可以说:“么的。”19、“糊涂”可以说:“糊里八涂。”

  20、“一点”可以说:“一得儿!”21、“哪边”可以说:“哪块?”22、“找死”可以说:“作死!”23、“不要”可以说:“彪!”24、“这样子”可以说:“将子。”25、“轴”这个字的发音是“竹”。

  获奖、入围选手名单

  昨天,经过评委们一致决定,本次吆喝比赛结果如下——

  状元:卜俊保榜眼:赵爱民李季田探花:刘国云陈正邦

  陈仲仁入围决赛选手名单:钱家权于鲁江傅延青徐树宝(女)陈宗霞(女)陈昌华毛宝华(女)刘松兴杨耀平倪呆吴良顺王宝成王为林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