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聿怀中学一校出了4院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11:48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引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研究领域各领风骚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有19位来自潮汕地区,他们成为潮汕大地的骄傲。记者发现,在这19位院士中有4位毕业于汕头市聿怀中学。一个普通中学,竟然培养成就了4名院士,这在汕头教育史中是绝无仅有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这4名院士功成名就仍不忘母校的谆谆教诲,与母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情牵母校心系汕头,演绎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校园佳话。

  人物一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最高成就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者之一,其科研成果使中国核潜艇得以从1965年正式上马研制,到1971年开始试航,1974年交付海军使用,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时间缩短近两年、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第一艘核潜艇,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2002年9月29日,是聿怀中学125周年校庆的喜庆日子。76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第一次重回到阔别56年的母校。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还带来了一件敬献给母校的特殊礼物—————一枚一元硬币般大小的银色金属奖章。

  黄旭华说,这是自己当年在聿怀中学读书时参加学校篮球比赛获得的奖章。这枚奖章伴随着自己走过了颠沛流离的抗战生活,走过了发奋图强的求学年代,走过了攀登科学高峰的艰难岁月。在抗战动荡时期,即使自己身无分文、流离失所,但这枚奖章一直珍藏在身上。

  他回忆说,1937年自己小学毕业时,抗日战争就爆发了。日本军舰常常在我近海游弋,潮汕沿海一带多数中学均被迫停办。聿怀中学在陈泽霖校长的率领下,搬迁到揭西五经富的山沟里,借用当地一幢两层楼房,并用竹竿和草席搭起临时棚子坚持继续办学。怀着强烈的求学欲望,当年的黄旭华从汕尾步行了三四天来到聿怀的棚屋校舍求学。那时候,聿怀中学虽在穷乡僻壤,但陈泽霖校长治学严谨。为避免日寇飞机轰炸,师生们常将课本笔墨随身携带,一旦发现敌情立即转移到野外隐蔽处,再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坚持上课。每天天刚亮,所有师生都必须起床跑步锻炼身体,学校还组织大家演话剧、赛歌咏、办壁报。黄旭华感慨道,聿怀中学严谨治学的校风,鼓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教育,以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对自己的影响至深,在这里他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了对科学的探索追求精神,养成了至今仍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聿怀精神让自己受用终生。

  如今,他把这枚整整珍藏了65年的奖章重新献给母校聿怀。他说,自己终于可以自豪地告诉母校:“我已尽了一位聿怀老学子的心愿,我从没给母校丢过脸。”他更寄望母校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这,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的母校情结。

  人物二 周福霖,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隔震技术顾问,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减灾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最高成就 我国结构减震和振动控制领域先驱之一,曾主持过中国国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美科技合作项目、联合国工发组织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11项,对我国工程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1993年,由他主持建成的位于汕头市陵海路18号的8层住宅楼,成为当年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隔震住宅楼,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中华之最”。被联合国专家组评价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周福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上世纪50年代,他在聿怀中学度过了整整6年的中学生涯,直到考上湖南大学才离开。母校的一草一木在他的记忆中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游子对母校、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更非言语所能够表达。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告诉年轻的师弟师妺们,中学时代是寻知的时代,也是人生的起点。母校倡导的“端、毅、诚、爱”,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光荣和成就的背后,是母校谆谆的教诲和默默的支持。

  周福霖认为,汕头人聪明、开放、思想敏锐,只要痛下决心,整饬社会不良风气,扬长避短,从长远考虑具有自身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的拳头产业,充分引进培养人才,脚踏实地一步步发展,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他表示:“我非常乐意听候家乡、母校的召唤,只要汕头需要我,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今年3月,聿怀中学准备为恢复校名20周年举办盛大庆典,现任校长郑林坤特地给这蜚声海内外的老校友发出了回校探亲的真诚邀请。尽管公务缠身非常繁忙,但周福霖院士仍欣然应邀。3月13日,65岁的周福霖院士神采奕奕地回到母校,并应邀为4500多名聿怀师生举办了一场如何创建成功人生,以及当前房屋抗震防震的前沿研究讲座,以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敬爱之情。

  人物三 饶芳权,中国工程院院士,电机工程专家,发电设备制造专家,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最高成就 参加和负责过云峰、刘家峡、龚嘴、龙羊峡等大型电站水轮发电机的设计工作,并担任过我国最大的援外水电机组———阿尔巴尼亚伐乌 伐耶5套50MW水电机组和菲尔泽4套125MW水电机组的发电机主任设计,解决了水轮发电机很多关键技术问题。其中云峰发电机获国家银牌奖,龙羊峡机组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是第一主研。担任东方电机厂总工程师期间,他组织研制的采用氟里昂蒸发冷却10MW水轮发电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他领导研制的300MW水氢氢内冷汽轮发电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积极组织对三峡、五强溪、二滩等大型机组的科研开发工作,为三峡工程决策作出了贡献。

  饶芳权是1948年在汕头市聿怀中学毕业的。他长期从事水轮发电机的设计和工厂的技术管理工作,学识渊博,知识面广,在电机行业享有较高声誉。1995年,饶芳权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聿怀中学校长郑林坤介绍,年逾70的饶芳权对母校非常关爱。近年来,每逢母校校庆或举办大型庆典活动,尽管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回母校参加,但饶芳权院士总会通过电话向母校致以衷心的祝福。有一次,饶芳权院士还专程给母校来信,鼓励新一代聿怀校友和衷共济,光大聿怀,为母校争光,为汕头添彩。

  人物四 郑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与生物圈(MAB)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IGBP 国家委员会委员;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地理学报英文版 主编。

  最高成就 主持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等研究任务,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发表科学论著150余篇 件 。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和中科院奖励。其中,由他作为主要研究者的“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项目,于19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被评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36年出生的郑度,是毕业于聿怀中学的4名院士中较“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周福霖院士一样,他也在聿怀中学度过了长达6年的中学时代,自1948年一直读至1954年毕业,考上中山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是他的成名之作,在自然科学领域引起了轰动,1999年郑度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度对汕头对母校一直很关心,有时跟母校通电话,总是表达自己有空要回母校看一看的愿望。前段时间,当他得知汕头市委市政府正积极倡导“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时,长期从事山地与高原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他很是赞许。他还特别寄语,勉励聿怀青年学子要牢记母校校训,求实奋进,努力掌握文化知识,为将来打好知识基础,要以理性的态度,倡导科学,拓宽知识面,积极融入到社会中,投身科学和社会实践,要继承发扬百年老校传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汕头教育事业再创辉煌。

  后记 岁月悠悠,深情依旧。4位院士的辉煌成就,无疑为聿怀中学100多年的校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日的聿怀,正凭借其浑厚的历史积淀,插上现代先进教育技术的“翅膀”,奋勇翱翔。近5年来,在各种学科竞赛中,聿怀中学先后有500多人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奖励,有近80人获得潮汕星河奖,学校中考成绩连续5年上省线率名列汕头市前三名,实现了“大面积”与“含金量”的双丰收。本报记者肖彤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