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真善还是行骗? 收留200多名流浪汉引发社会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15:50 桂龙新闻网

  在信阳市楚王城一个普通院落里,住着一个叫杨东海的人。从1999年至今,他先后收留了200多名身体残疾或智障的流浪汉。7年间,他自称为这些流浪汉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尝尽了无数的艰辛和痛苦。他的这种举动在得到很多人赞扬的同时,也引来了一部分人的质疑。有人说他这是在做好事,给流浪汉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家,也有人说他想出名,更有人说他想利用这些人去赚取更多的钱财。

  工作 “沙王”带背沙队干活队员都是残疾或智障人

  2005年11月17日,信阳市楚王城大转盘前车水马龙,车流里,一个车头上印着“飞奔长城”字样的改装机动小三轮车,载着几个男子归来。几个男子表情僵硬,目光直愣愣盯着别人看。驾驶小三轮车的,就是信阳市民间传说的“沙王”杨东海。车里坐着的是杨东海的背沙队队员——5个流浪汉中,除一个“小四川”较为正常外,其余4人全是智障人士。

  “沙王”其实就是别人家里装修需要用沙子、水泥的时候,杨东海把沙子、水泥一袋袋给人扛到楼上去。过去是他一个人背,现在收留了一群流浪汉后,他就让这些流浪汉扛。

  上午11时,在杨东海的引领下,记者转了几个胡同,才来到他在楚王城租住的家。这是一个上下两层小楼的院子。楼下右边两间是杨东海及其家人住的房子。左边的一间,就是流浪汉们住的房子。

  “我是为了不让这些流浪汉在外乱跑、惹祸。”杨东海说,“实际上他们啥活也不会干,他们的智力仅相当于幼儿园孩子的水平。你让他干这他干那,有时候还起反作用,把沙弄得到处都是。比如上一趟活干完了,下一趟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一上午能扛个一二十袋沙就不错了。”杨东海给记者讲了一件事情:一次,有一个流浪汉的鞋脏了,杨东海让他自己去洗,谁知他用水管把自己满身喷得都是水。“你说说这样的人我还能指望他们干活?他们不添乱就好了。我每天让他们跟着,就是对他们不放心,给他们找点事儿干避免在外惹祸,这也是为他们的安全考虑。”

  杨东海说,为了使流浪汉们不寂寞,他给自己的三轮车装上音响。每天早晨,在乐曲声中,杨东海把他们拉到信阳市张李湾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吃早餐。油条、热干面、馄饨等让他们随便吃。“每人每天得吃10元钱,等他们吃饱了才能带他们去干活。”

  生活 日常照顾比较周到7年收留200多流浪汉

  流浪汉们的住室里放有3张大床,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中间是一张沙发,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视机。5个流浪汉正分别坐在沙发和床上看电视。

  看到记者进来,一名男子用衣服蒙着头就往外跑,另一名男子躲在床下面,不愿出来。“他们怕陌生人。”杨东海解释。记者问他们看的啥节目,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看的啥。杨东海说,给他们弄台电视机是让他们看着玩,防止他们打架,其实他们什么也看不懂,就是看个热闹。

  记者看到,这几名男子的衣服虽然破烂,但干净整洁。杨东海说,这几个人来的时候,个个身上脏兮兮的,头发凌乱不堪。杨东海把他们领到澡堂里给他们洗洗澡,又理理发,现在看起来干净多了。

  杨东海说,管这些人还没有管三岁的小孩容易。小孩儿吓唬一下就听话了,但这些人不能给他们来硬的,越来硬的越不行。“他们还爱往外跑,有时睡着睡着就跑走了,还有的出去解个手就不知道回来了,他们总迷路,找不到门。难管得很,得时刻操他们的心。”

  最令杨东海担心的就是晚上睡觉时,因为这些人爱吸烟,他们吸烟都在被子里吸,有几次差点把被子烧着了。如果把他们的烟和火机收走,他们就到街上捡烟头吸,或一直闹、打架,吵得四邻不安。

  如果他们生病了,杨东海得一次次给他们喂药,因为如果让他们自己吃,他们就会把几天的药一下子全吃进去。

  每天,杨东海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隔壁房间里去看看。“一次不喊,他们就不知道起床。他们连衣服都不会穿,有的穿得露肩膀,有的穿得露屁股。我得指导他们把衣服穿好才能出门。”

  杨东海说,早些年因为家境不好,自己和这些现在被他收留的人一样,到处流浪,受尽了人们的白眼。1988年来到信阳后,他靠给别人装修为业,生活渐渐好了起来。每当他在大街上或公路边,看到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身体残疾无家可归的人时,就格外同情。“他们肯定是遇到什么难处了,才走到今天这一地步,社会不应该忽视他们。”杨东海说。

  他最初萌发收留流浪汉的想法是在1999年。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杨东海干完活,经过信阳市西关桥头,看到一个人躺在那里,头上和身上都脏兮兮的。杨东海走过去,和这个流浪汉交谈后才知道,这人是因为离婚,精神上受到刺激,才变成这样的。杨东海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从餐馆里给他买来饭菜,让他吃饱喝足。看到他吃饱后精神抖擞的样子,杨东海萌发了带他一块儿背沙的念头。在保证以后让他吃饱饭后,这名男子答应跟杨东海一起干。从此,杨东海开始有意识地收留流浪汉。

  一个名叫老王的山东流浪汉,出来10多年了。因为痴呆,在家里光吃饭不会干活,家人就把他赶了出来。出来后,他先到南阳,靠捡垃圾和别人丢弃的食物生活,多次遭到一些无赖的殴打。后来,他来到信阳,被收容站收容了两次,都是自己偷跑出来的。出来后就躲在一个桥洞下面。杨东海看到后,就把他收留到家里。

  麻烦 经历委屈和痛苦背后得到家庭的支持

  为了照顾这些流浪汉,杨东海说,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经历了难以忍受的委屈和痛苦,也给自己惹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今年4月,杨东海在信阳火车站遇到一个哑巴,他把这个人领回家。晚上休息时,杨东海发现这个哑巴总是脸朝下趴着睡觉,睡觉时总是捂着肚子乱叫。杨东海把他领到诊所,打了几针,吃点药,哑巴随后就好了。谁知道今年10月20日左右,哑巴再次肚子疼、呕吐。因为不会说话,杨东海也不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就急忙把他再送到医院。医生一检查,说他得的是胃癌,已到晚期。杨东海让医院赶快救治,但哑巴在医院住了3天就死了。

  哑巴死后,医院让杨东海把哑巴治病欠的医疗费补齐,把哑巴的尸体拉回去。“我租的是别人的房子,尸体拉回去放哪儿?”这事儿可把杨东海给难为坏了。他找派出所,派出所说让他去找民政部门,民政部门又让他去找福利院,福利院又让他去找救助站,救助站又让他去找火葬场。找到火葬场,火葬场说得有公安部门的签字。没办法,杨东海只好打了110,110让他找刑警大队,最后法医出面协调,让医院把尸体留在医院做教学研究用,才算解决了问题。为哑巴的事儿,杨东海花了近2000元钱。

  杨东海收留流浪汉,他的家人是怎么看的?他的妻子说,为这事儿他们不知吵过多少架。尤其是这些人在外面惹了祸,别人找上门的时候,她就气得不想在这个家待了,可是她又说服不了杨东海。两个孩子对爸爸的做法很赞同,他们对流浪汉们也很好,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们拿。

  杨东海家里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的生活也很拮据。光流浪汉们的生活费,每天就得70多元。“这些人能吃得很,一点吃不饱他们就闹。给他们吃得再好,转眼他们就忘了,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杨东海每月的收入约4000元,如果干得好的话,除去流浪汉们的生活花销等开支,基本上还可以维持。“但就怕他们生病,这些人大部分有后遗症,一生病就没钱医治了。”杨东海说。

  争议 收留没有办理合法手续属于非法雇用?

  杨东海收留流浪汉的事在信阳市很快传播开来。他的背沙生意也越做越好,许多人都喜欢买他的沙。对杨东海的这种做法,大部分人持赞扬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人提出异议,说他这样做是有目的的,是想出名,想利用这些人赚取更多的钱。

  杨东海的邻居对杨东海的“收留”提出异议:“这种收留不合法!首先,他收留这些人,没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合法的收留手续,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其次,他利用这些人替他干活,属非法雇用。”

  杨东海说,这些议论让他很伤心:“为办手续,我也找了民政部门。民政部门说我这是在做好事,并说我若负担不起,可以把这些人送到救助站。如果我负担得起,也为社会解决了实际困难,他们表示感谢。我是让他们背沙干活,但挣的钱我又用于他们吃饭、穿衣。其实,我让他们干活,主要就是避免他们到处乱跑和在外惹是生非。”

  杨东海给不给流浪汉们报酬?老王说:“每月都给。”给多少?他却说不清楚。

  杨东海说:“他们要钱干啥?钱给他们,他们都不会花!”

  刚被杨东海收留不到一个星期的“小四川”私下对记者说:“给个屁!”“小四川”偷偷告诉记者,杨东海貌似大善人,其实是个“黄世仁”。“上个星期,我刚从郑州市一家黑窑场逃出来。到信阳后,在街上流浪,被杨碰上,杨邀我到他家,和他一块儿干活,许诺说有饭吃、有钱赚,我来了一看,屋子里全是傻子。我给他干了一个多星期的活,他却从不说报酬的事情,就是让我们每顿捧着大海碗吃饭。这么多傻子给他干活,他不付报酬,不是剥削是什么?他平时把我们看得很严,不让我们走。”记者在采访期间,“小四川”收拾好自己的行囊离开了。杨东海说:“他的精神有点问题,让他走吧。”

  其他流浪汉愿意在这儿干吗?记者问他们,他们用自己特有的神情回答:“愿意!”“愿不愿到救助站去?”他们都说:不愿去。“为啥哩?”老王说:“他们(指救助站)打我,这里不打我。”

  杨东海说,在这里,谁想留下就留下,决不勉强,更不会殴打他们。对于别人的非议,杨东海说他不怕,只要认为自己做得对,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他同时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能给他支持,并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关注”沙王”是否该支付报酬? 专家建议反思救助工作

  杨东海的收留行为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信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新鸿说:“杨东海和他收留的流浪汉之间,虽然没有用工合同,但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就应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

  该局劳动监察科负责人王玉泉斟酌说:“这些流浪汉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不是健全的劳动者,不可能参与社会平等就业。他们也没有自制能力,需要在杨东海的监护、监管下才能实现劳动过程,而且很难保证劳动成效,他们的劳动也就无法用正常的方式计算报酬。”王玉泉同时认为,杨东海的行为是一种善举,是社会力量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自发扶助。“但是,杨应该认真梳理他组织流浪人员的劳动所得与他收留流浪人员的支出等账目,以免将来被他救助的流浪人员的家属和他发生劳动争议。”

  信阳市民政部门也认为,杨东海的举措给国家救助提出一个新课题。信阳市民政局优抚和救助科科长廖勇说,杨东海救助流浪人员,值得鼓励,但方式还欠妥当。国家鼓励个人参与救助,但应该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站。他认为,比较妥当的方式是,流浪人员应该被送往救助站,杨东海可以到救助站申请“收留”,经救助站备案后,实施救助,接受救助站的监督。杨如果让流浪人员参与劳动,就应该支付相应的报酬。

  为什么流浪汉宁愿跟随杨东海劳动,却不愿待在不需要劳动就可有饭吃的救助站?当地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杨东海开辟了新的救助方式——在救助的同时,给了被救助者劳动权利,给了被救助者人格尊严,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很多救助工作中所忽视的。“救助站应该对此有所反思!”信阳师院一位社会学学者说。

  来源:大河报选稿:韩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