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300元钱难养四口人 煎饼包油条撑起个特困人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11:30 龙虎网

  【龙虎网讯】从街上收摊回到家,张显娣顾不得喘口气,她让丈夫刷洗锅碗瓢盆,自己赶着去菜场买菜。在城东富贵山社区,喜欢吃煎饼包油条的人都认识张显娣,她家是困难户,却又因条件限制处于低保边缘,于是,她和丈夫卖煎饼为生,那一张张煎饼就像是一页页日记,记录着他们的酸甜苦辣。

  朱家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张显娣家住在北安门社区,记者昨天走到她家门口时,听到里面“叮叮当当”一阵响,门口一个大铁车,过道里摆满了盆盆罐罐,夫妻俩正在忙个不停。张显娣把煤炉封好,剩下的一摞小煎饼放在筛子里,然后就放水清洗面盆等用具。丈夫朱尧华高大的身躯蹲在墙脚,面前放着一盆茶叶蛋,他要一个个敲碎白水鸡蛋,放在加了料的锅里煮。接下来,择菜、洗菜、熬面酱……两个人在这一摊盆盆罐罐中转来转去,收拾停当已经是正午时分了。这是记者近期采访的困难户中,最忙碌的一对夫妻。

  千里姻缘患难夫妻

  张显娣讲话一口苏北口音,她原是宿迁农村人,跟朱尧华结合实属缘分。据夫妻俩介绍,朱尧华1966年响应号召,支边去了新疆,在那个广阔天地里一干就是20年。其间,他下放到宿迁农村的姐姐看好村里的俊姑娘张显娣,就千里搭桥,将她介绍给了朱尧华。那时相对象主要是看照片,中意了就书信传情,到他俩真正见面时,就是结婚的时候了。

  “我俩是1977年结婚的,婚后又分居两地,他在新疆,我在宿迁,只生了两个丫头,直到1983年他才回城。”张显娣说,朱尧华回南京后,被分配在白下区百货公司当一名普通职工,老老实实地工作了十多年,后托人给妻子办户口,夫妻俩终于在1995年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300元钱难养4口人

  眼看好日子就要到了,朱尧华从单位下岗了。当初朱尧华每月只能领取300元的补助工资,张显娣因为文化低,又没有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两个女儿都在上学,这点钱一家人怎么生活?

  “1995年那一年,我们没有一点挣钱的门路,天天蹲在家里发愁,最后从亲朋好友那借了点本钱,买了一套摊煎饼的用具,摆起了摊子。”张显娣告诉记者:“我老家煎饼是主食,我十六七岁就会摊煎饼,南京还有不少人喜欢吃煎饼,我们只好尝试一下。”最初他们将摊子摆在北安门大马路边,市容隔三差五就来清理,炉子等经常被没收。后来他们挪到了小区内的路边,又办了摊点证,这才算放心经营起来。

  不等不靠做强人

  摊煎饼是很辛苦的。张显娣夫妇每天凌晨3点起床,生好炉子,收拾好车子,马上就得上街开张,赶做下夜班者的生意。一般情况下,上午9点他们才收摊子,回去再忙活一阵子,上午半天就过去了。下午丈夫会迷糊一觉,张显娣还得做些家务活,晚上还得去买点下市菜,真正可以休息的时间,也就五六个小时。

  “之所以这样拼命干,我们还是为了孩子,几年来我们供两个孩子完成了学业,如今大女儿已经成家了,小女儿还在待业,不干的话,经济来源就断了。”张显娣夫妇说,煎饼摊子现在赚不了几个钱,他们坚持干下来,首先能解决吃饭问题,每天剩下来的煎饼和菜,夫妻俩一点舍不得糟蹋,有限的钱留着处理家庭急用,所谓精打细算,细水常流。他们对社区主任说,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我们很欣慰,这证明我们不是弱者,我们是特困户里的强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