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小心,棒打出“逆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09:16 解放日报

  孩子犯错误怎么办?在一项对本市300名家长的访问中,七成家长回答:轻则骂,重则打。昨天开幕的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公布调查数据显示:本市60.9%的孩子在家挨过打,84%的孩子在家挨过骂,家庭暴力是儿童遇到最多的暴力伤害。

  “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古训让许多家长认为:父母打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上周,14岁的初二学生陈军(化名)被父亲打断一根肋骨,不得不到安图医院
骨科病房接受手术治疗。“我是恨铁不成钢啊!”父亲陈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太不争气,竟然跟社会上结交的不良朋友一起在学校偷自行车,被公安局抓住。“小小年纪就进公安局,一定要给他深刻的教训,否则长大后不知道要坏成什么样!”儿子回家后,陈先生一顿拳打脚踢,虽然后悔“出手重了点”,但他相信,这顿拳脚能让儿子“悬崖勒马”。

  打骂教育,真能让孩子悬崖勒马?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抽样调查显示,犯罪前曾被父母“经常打骂”的有16.1%,曾被父母“打出家门”的有5.6%;在有暴力倾向的未成年人中,七成以上曾被父母打骂。家庭暴力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产生暴力倾向、走向犯罪的突出原因。

  “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普遍缺乏自信心。”与会的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家庭教育专家关颖认为,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华东政法学院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姚建龙博士引用了少年犯赵春(化名)的例子。赵春说自己是在棍棒中长大,“父亲越打,我就越怕、越恨,越想把心里的恨发泄出去,躲不过就索性离家出走,最后走上犯罪道路”。姚建龙指出:根据犯罪“学习理论”,家长对孩子施加“棍棒教育术”,会让孩子认为通过暴力能解决问题,强者可以用暴力手段压制弱者,无形中滋长儿童暴力倾向。“对儿童遭受家庭暴力应该实行‘零容忍’,无论出于什么动机,父母都不应该打孩子。”

  父母打孩子严重违反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但为何屡禁不止?“打人犯法?孩子是我生的,打自己的孩子是家务事,而且也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没有错!”多数被调查的家长这样认为。

  姚建龙指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只规定父母不可虐待子女,并未对“体罚”作出相关规定。除非把孩子打死、打伤、致残,触犯了刑律,父母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外,我国缺乏防止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相关干预机构和有效措施。姚建龙认为,应加强社会对家庭暴力干预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儿童社会救助网络,形成保护儿童的舆论氛围,帮家长转变观念、提高科学教子能力。

  本报记者 方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