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说普通话,不准带孩子! 家长重视普通话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12:30 青岛新闻网

  晚报讯最近,市民邵女士被“剥夺”了照顾小外孙的权利。而女儿“弃用”她的原因也让她很郁闷:因为她不说普通话。姥姥被“弃用”很郁闷

  家住兴元路的邵女士是棉纺织厂的退休职工。邵女士有个3岁的外孙,原本应该忙碌着带孩子的她,现在清闲得发慌。邵女士告诉记者,女儿生完孩子几个月就去上班,小外孙一直由她来带。一岁之后,孩子开始张口咿呀学语,女儿便同邵女士约法三章:小孩子在家
,家人必须说普通话;外出遇到熟人,邵女士也必须与对方说普通话;尽量不让孩子与那些讲“土话”的人接触。在纺织厂工作、说了半辈子青岛话的邵女士于是在家“拽”起了“青普”。但是,邵女士带着孩子遇到老同事、老邻居的时候,她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拽”普通话,为此,女儿不再让她带孩子。妈妈不让孩子说青岛话

  像邵女士一样,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而被子女“弃用”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并不在少数。除了“老青岛”,一些从农村来青帮子女照看下一代的老人们,也往往被剥夺了“话语权”。从事会计工作的孙晓楠,对于教孩子说话已经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哪怕儿子说一句“淌水”,她都要一惊一乍地纠正成“流水”。孙晓楠说:“我始终觉得那些说普通话的孩子比较可爱,比较洋气,重要的是感觉说普通话的孩子比说方言的孩子要文明很多!”孙晓楠说,她看到很多学生,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走出校园就说青岛话,她要让自己的孩子做个“表里如一”的“文明人”,要让孩子压根不会说青岛话。老师方言也是一种文化

  一边是一些家长“执着”于普通话教育,另一边也有人站出来唱“反调”。袁老师是四方实验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虽然每天都在教学生讲普通话、写标准字,但她就不同意一些家长的极端做法。她反问,如果人人都如此“忌讳”方言,在不久的将来,方言会不会成为一种文化的“记忆”?袁老师说,普通话是一种工具,“推普”是为了方便人与人的沟通。老师们普遍认为,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和学校之后,自然会学会使用普通话,小时候说方言或者在方言环境下成长,并不影响孩子学说普通话,家长不必担忧。就“说普通话就等于文明”的观点,袁老师说文明的内涵很多,与说普通话也没有必然的关联,此外她还认为,方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有着别样的韵味,方言作为一种文化也需要传承。(冷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