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连晚报记者特别报道第4次格罗夫计划浮出水面(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3:19 大连晚报

  

大连晚报记者特别报道第4次格罗夫计划浮出水面(图)
大连老虎滩极地馆全程特约

  大连晚报记者特别报道

  第4次格罗夫计划浮出水面

  ■文/图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南中国海电

  在诸多武侠小说中,使用从天而降的陨石作为铸造神兵利器的材料是常见的情节。自古以来,从天而降的巨大陨石在人们心目中总是带有几分神话的色彩。而在第22次南极考察中,深入南极大陆内部的格罗夫山收集天外陨石是主要任务之一。近日,记者对格罗夫山考察队队长、曾经3进南极内陆的琚宜太和陨石专家林扬挺进行了专访,听他们详细解说了中国第4次格罗夫计划的三大组成部分。

  计划之一

  靠陨石解开地外天体之谜

  在已经进行的21次南极科学考察中,我国考察队员曾经先后3次深入位于南极内陆的格罗夫山,其主要任务就是收集这一带的陨石,靠陨石解开地外天体之谜。琚队长解释说,由于格罗夫山位于南极古陆的中心地带,地质年代悠久,同时这一带气候干燥,坠落的陨石不易风化,因此这里是全世界陨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在3次考察中,我国考察队已经累计收集了4480块陨石样本,成为世界第三陨石大国。“有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花费那么多钱去南极,只为了到茫茫冰原上收集陨石,是否值得?”中科院地球物理与地质研究院教授林扬挺解释了陨石资源对于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首先,陨石是目前南极地区惟一可以无限制收集的自然资源,“多多益善”成了各国陨石收集者的科考原则。林教授说,陨石是从地外星体坠落到地球后形成的,这些来自不同天体的“外星来客”为我们提供了其他星球的研究样本,其作用与花费数十亿美圆登陆火星收集岩石样本意义相同。

  琚队长告诉记者,南极陨石主要是灶神星HED族陨石和火星陨石两种,分别来自灶神星小行星群和火星。本次科考收集的南极陨石将主要用于研究分析其中的同位素成分,并借数据还原陨石从初生到脱离星体引力飞入太空,并坠入地球历经千万年风吹雪打直到湮灭的全过程。“还原陨石的‘一生历程’是件带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工作。”林教授如此定义即将进行的陨石收集工作。

  计划之二

  开辟远征南极的“北部大通道”

  本次格罗夫计划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试图开辟从北部挺进南极内陆地区的一条“北部大通道”。琚宜太告诉记者,此前世界各国进入格罗夫山、南极极点、冰穹A等南极内陆地区,都是通过大陆南部的雪原。这条考察之路全程近千公里,由于南极大陆北部被冰原覆盖了上万年,部分地区冰层厚度可能达到数千米,而且世界南极考察史上从未有人顺利穿越成功,因此开辟“北部大通道”一直停留在图上作业阶段。而本次中国南极考察格罗夫山分队将深入大陆北部,首次开辟从未有人走过的“北部大通道”。据了解,该通道开辟后,深入南极内陆的路程将缩短一半以上,大大节约考察时间和经费。

  此外,中国第四次格罗夫计划还包括给格罗夫山群峰命名活动。由于我国科考人员在该地区活动最为频繁,南极条约组织授权我国为该山脉群峰命名。从今年年初起,山名征集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据悉目前已有近千个备选山名等待为格罗夫山群峰“加冕”。

  穿越生死线

  诸多危险等待远征队员

  格罗夫山位于南极大陆距海岸线800公里的内陆地区,由于被蓝冰冰原覆盖,被誉为南极最美的地方。要深入此地收集“天外飞石”,似乎是一件浪漫的工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中蕴藏的巨大危险。

  琚队长说,内陆考察队面临的危险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是常年刮着8级以上的下沉风,这种只在南极内陆存在的大风又被考察队员们叫做“杀人风”。一旦大风刮起,大量的雪粉会扬入空中,50米外能见度将迅速降低为零。而这样的时间通常将存在整个考察时间的1/3左右,一旦野外作业时遭遇“杀人风”,考察队员们的处境将非常危险。其次是大量存在的冰缝。这些万年前就存在于大陆上的冰缝通常会阴险地隐藏在积雪下,平时看与雪地无异,一旦有人涉足其上或者雪地车经过时就会连人带车一起坠落。今年阿根廷和智利科考队员先后遭遇不幸都是冰缝为害。琚队长说,目前对冰缝没有很好的探测方法,只有依靠内陆考察队员的经验,一点点探测,摸索着前进。

  “一方面是经费不足,一方面是考察必须进行,这就使得南极内陆考察带有一定程度的‘探险’性质。一句必须提醒所有格罗夫山队员的话是:在格罗夫山,你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也可能是你的最后一步。”琚队长最后总结说。

  图片说明:第19次格罗夫山科考中发现的南极陨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