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说媒:今天我们来脱“反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0:26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诚报道 编者按:有2500多个来自全球的博客和播客参加角逐的、2005年德国之声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博客大赛结果于2005年11月21日揭晓,获得本次大赛最佳播客奖的正是一直为本报撰写“说媒”的平客(姜弘)、飞猪(林嘉澍)的“反波”。自今年5月1日创立“反波”以来,他们“口沫横飞说音乐、心领神会说传媒、百无禁忌说段子”,以别具一格的“今天,我们就脱到这里”的“脱口秀传媒”,吸引了大量听众的耳朵和包括凤凰卫视等诸多传媒的眼球。“反波”作为媒介新景观,比起传统媒体来更自由更个人化,平
客更是说出了“让收音机滚蛋”的宣言。今天,我们就来口沫横飞脱脱他们的“反波”和播客。

  “做一个好玩而严肃的播客”

  《国际先驱导报》:说说“反波”的构成吧!你跟飞猪如何分工?有几个栏目?专题怎样策划?

  平客:“反波”说得简单点也就是资讯浓缩加传媒评论。我和飞猪讨论选题,他搞文案,我们一起录音,然后我合成,他负责页面、图片上传,我们互相审核,每一个新节目、专题策划都有文案,都要开会讨论。目前的栏目分割是——超短脱口秀、口水颂、听平客讲段子、读书人。大致上包括传媒评论,综合评述国内外最新周刊周报;讲段子,会针对社会生活热点编成段子,比如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web2.0,我们就讽刺了;还有音乐,主要是播出从一般媒体不大听得到的东西,比如最近正在回顾文革期间的音乐。还有软性读书类的,现在播的是讲人生感悟的《奥美有情》。接下来“反波”要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做跨地域的节目,比如即将推出的《这是伦敦》,我和一个朋友——在伦敦BBC工作30多年的一名中国人,一起谈BBC的故事,会包括BBC的立场、对记者职业要求,也会包括BBC的很多弊端。她在伦敦,我在北京,大家在网上通过google talk通话录音。

  问:你们这次获奖有奖金吗?

  答:没有,他们是苹果公司赞助的奖品,没有奖金。得了一个ipod。这次大赛世界各地的评委们能把最佳播客给“反波”,我们出乎意料也挺高兴的,因为入围的法国、英国播客水准都很高。这里特别感谢《国际先驱导报》,“反波”刚刚开播,《导报》就发现了“反波”,合作“说媒”直到现在,播客刚刚开始,确实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问:有人跟你说过“反波有点偏正式吗?脱口秀的味道还不够。

  答:有,我也在找感觉,但我不想做成那种特别随便、很不正式的,还是要有一定严肃性,说白了,得像传统电台,但要摈弃传统电台的一些废话、空话。我做了17年电台工作,“反波”就想做一个专业的、好玩的、严肃的播客——把内容尽量做得有趣、真实,区别于传统电台。

  “做‘反波’不仅是为了过瘾”

  问:你的受众都是国内的人,你怎样筛选资讯,标准是什么?比如国外可能某个事件影响比较大,但是跟中国毫无干系,你会不会选择来说。你们“说媒”和杨锦麟读报有什么差别?

  答:新闻类选材主要是周刊的封面故事,八竿子打不着的会规避。《time》美国版八竿子打不着就说《time》亚洲版。其实也就是海内外传媒综述,可能有人觉得不过瘾,可这节目真的不仅是为了过瘾的。我还会特意回避一些可能博点击率的东西,比如中日问题等等。“反波”的突破不在于哗众取宠赢点击率。这次我和BBC的资深主持人合作节目,谈BBC的故事,我希望的是这样的突破,而不是博出位。说些愤青的过激言论之类的,很容易,但没意思。而像矿难、爆炸、游行这些话题也不是“反波”承载得了的。“反波”里没有任何时政评论节目。传媒评论、音乐评论、段子、读书,没了。我们会比较禽流感这个题目在《三联生活周刊》和《新闻周刊》做得怎么不一样,但我们不会评论禽流感本身。杨锦麟读报是带着大家一起浏览报刊,他很少涉及这些报刊之间的对比分析,我们会从传媒评论角度进行比较性的评论或批评。

  问:现在“反波”的访问量大约有多少。

  答:一共60多期节目,访问量每天3000——5000,4个多月45万。

  问:从听众对“反波”的回复能看出他们的关注点吗?

  答:能看出来,这一点很明显。比如这期我们涉及很多新闻,但大家最关注的还是禽流感,当然,也是因为近期很多周刊的封面都是禽流感。还有最近我们现场录制的平壤餐厅朝鲜女孩唱《卖花姑娘》《阿里郎》,反响很好。总体来说和普通人生活相关的东西还是被关注得多一些。

  “中国传媒职业操守在不断下降”

  问:你在“反波”里经常会给国内的纸媒挑刺,是不是对现在的传媒特失望。

  答:差不多吧,我觉得中国传媒职业操守在不断下降,特别是一些新入行的孩子们,很可怕。一部分新的传媒从业人员缺少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媒体剧增造成人才短缺,可传媒教育和培训与现实脱节,有些新人连最起码的新闻常识竟然也没有,而且还不是极少数。

  最近一期我们批评了一家画报,他们的“婴儿潮”选题是对美国《新闻周刊》的剽窃,里面一张大图是对人家杂志封面的照搬,非常令人震惊。特别是其中还涉及著名学者薛涌的文章,在开头段落引用《新闻周刊》的文字,却没有注明出处。再比如北京的一家周刊,忽然整本杂志的文字每段开头都不再空两格了,美编竟然说这很好啊,美观啊。我们曝光后,他们迅速改正了。现在我们谈到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大家普遍想到的是假新闻、红包。通过做“反波”,我发现,决不仅于此,还有太多方面了。

  问:你们做“反波”,是不是也要给国内的传媒提个醒,做传媒的监督机器。

  答:这只是反波里的一个栏目,监督机器不敢这么说,善意提醒,互通有无,无意监督,只是互相提醒。

  做播客,“好玩”是关键

  问:有没有了解一下国外做播客的?

  答:有,“反波”链了俩,都很不错。

  问:什么类型的?现在播客还是个新玩意,我看著名博客写手“小精子”竟然在播客里不知道说什么。

  答:国外的五光十色,什么都有。比如有一个专门和家里的狗说话的,特别有意思。

  问:你觉得播客确切一点的定义是什么,比方说有一话痨,也说些有趣的东西,每天说罢录音传上网,就可以称得上播客?

  答:我觉得任何声音纪录下来,以日志方式上传,都是播客。播客就是一网络音频日志。我觉得博客、播客在中国被过分夸大了。什么生活方式啦,什么明星博客啦,太闹。博客、播客就是一个新的表达渠道,仅此而已。做播客不难,录音,稍微剪辑一下,上传到某个播客网站,就行了。但关键在于想好自己的主题方向,有趣的人,可以发现生活很多有趣的事;无趣的人,看什么都无趣,也就别做播客了。“好玩”是关键。 《国际先驱导报》在此祝贺“反波”荣获第二届国际博客大赛最佳播客奖!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