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当年养母泪打衣衫 今朝姐帮弟寻亲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0:09 大众网-鲁中晨报

  “当年,我亲自到常熟把儿子抱回来,但是让我对他说‘你不是我亲生的’,我做不到,通过你们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他,希望能帮他找到亲生父母,只要他高高兴兴的,我就放心了。”已是八旬高龄的孙爱英老人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百感交集,禁不住老泪纵横。

  孙爱英是众多养父母中第一个向记者说出抱养经历的老人,事隔多年,老人依然记
得当年大致的情景。孙爱英原来住在淄川区黑旺镇,1971年,年近半百的老人膝下只有一个抱养来的女儿,一天,她的侄子说,自己刚刚帮朋友从江苏抱养了一个男孩,问她想不想再抱养一个,孙爱英当即就同意了。那年农历八月初一,孙爱英扔下正在住院的丈夫,和侄子从张店坐火车到济南,然后转车到无锡,最后,坐车到了一个叫沙洲的地方(现在的张家港市)。

  两个人在沙洲抱养了一个男孩后,男孩的家人将他们送到了常熟,第二天他们将要抱着孩子乘车回家时,对方以“这是买卖孩子,没法将孩子送上车”为由将孩子抱走了。

  孩子被人抱走了,两个人的情绪非常低落,于是准备回家,就在他们从旅馆出来向西走了大约1公里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男子,走到近前和两个人搭话,但双方互相听不明白对方的语言,对方又不认字,那个男子连说加比画,两人才明白,人家问他们要不要孩子呢。“当时很多山东人到那边去抱养孩子,人家一看就认出来了,我们回来时车上就有几十个从那边抱来的孩子。”两人再问对方住在什么地方,多么远,对方还是听不明白,只是示意两人跟他走。

  走了大约1公里才到了那名男子的家中,那是一个带有套间的北屋,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男孩躺在外间的摇篮里。孙爱英仔细地看了看孩子,发现是个健康的男孩,便同意了,给了对方60元钱的抚养费后,孩子的生父出去办理相关手续,很快就回来了。

  两个人吃了午饭,当时吃的是红扁豆和玉米饼子,孩子的亲生父母送他们去车站。天很热,孙爱英找来一块布,把四角系住,盖在孩子的头上,孩子的生母打着伞,步行往东2公里左右将他们送到了车站上,途中还到一个学校里看了看孩子上学的哥哥。孙爱英的心里觉得过意不去,便又给对方留下了20元钱。农历八月十三,孙爱英回到了淄博。从此便将孩子抚养成人。

  老人说,当年收养孩子的时候有一张纸上写着一些东西,但是后来就没了,侄子只是对她说过,孩子的生父叫“姚权仁”或“姚仁权”(音),家住常熟谢桥公社,当时孩子的生父穿着一身蓝色条绒制成的中山装,个子不高,大眼睛,孩子的生母当年30岁,长脸,身高165CM左右。另外,孩子应该还有一个姐姐。“孩子很孝顺,你们要是能帮孩子找到亲生父母,我也就放心了。”

  孙爱英的女儿陈女士当年已经15岁了,她也是被父母抱养来的,所以她特别理解弟弟寻找亲人的迫切心情。她说,前几年弟弟自己去过一次常熟寻找亲人,她也在淄川到处打听有没有常熟来的客商,以便弟弟寻亲,去年她去了一趟常熟,今年又带着弟弟去了一次。常熟确实有个谢桥镇,也有很多姓姚的,但是离城区有十来公里,这和母亲的叙述有出入,另外谢桥镇还有一个叫毛桥的地方,离城区较近,她去找了几家,但没有结果。她还先后通过当地的公安部门和媒体寻找,前后在常熟待了13天,也贴出了大量的寻人启事,但是都没有找到,“可能年代久远,母亲记忆有些模糊了。”

  寻亲过程中,也有一些情况根本无法吻合的寻亲家庭要认下陈女士的弟弟,虽然对方的家境很好,都被陈女士婉拒了,“我们找的就是那份亲情……”电话那头的陈女士泣不成声。

  (记者 张继才)

  (a1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