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和谐社会的和谐之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0:05 哈尔滨日报

  哈尔滨学院副院长李志平

  2005年11月23日-27日,哈尔滨全市停水4天,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由上游的双苯厂爆炸对松花江造成严重污染的水危机事件。面对水危机事件,党和政府沉着应对,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兄弟省市运水供炭,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共度难关的和谐社会颂歌。正所谓:400万人,停水4天,国内未遇,世界罕见;党和政府,沉着判断,科学有序,直面困难;人民
群众,秩序井然,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一、和谐社会能够战胜任何困难

  和谐社会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等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政府依法治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一种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社会结构合理能够使社会距离适当、社会矛盾较小、社会管理成本较低;和谐社会是一个行为规范的社会。行为规范保证了政府依法作为、运转协调和透明高效,保证了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享受权利和充满活力,保证了社会安定有序、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社会运筹得当保证了社会互相配合、互相衔接、运调自如、运筹决胜。总之,和谐社会在平常时期是一个和睦、协调、天人合一的社会。而在非常时期,和谐社会又是反应迅速、处理得当、协调高效、公开透明、同心协力、勇度难关的社会。

  二、和谐的哈尔滨必然会赢得应对水危机事件的胜利

  21日,哈尔滨市政府通过电视媒体公告,动员市民储水,使停水前全市人均储水足够3天以上的生活用水。同时,启动全市现有918眼地下水井,保证日出水量20万吨以上,并组织力量打140眼应急供水井,省政府协调各地市及省外为哈市调水,日调运量达2500吨。从22日起,全市饮用水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与此同时,省、市两级政府启动突发事件发言人机制。发言人及时发布污染水头到达哈尔滨取水口的时间和可能的过境时间,以及水质监测情况等信息;媒体充分报道省市应对水污染事件的决策部署和具体措施,大力宣传应对水污染工作的背景和相关知识。公安部门加强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

  在确认水污染后,省、市两级政府22日组织来自环保、化工、水处理、公共卫生等领域权威专家进行周密论证,提出了用活性炭进行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并决定23日实施这一方案。24日,紧急调集1000多名武警官兵参加施工。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哈尔滨视察,发出了“老百姓的事比天大”的呼唤。27日,哈尔滨全市恢复供水。2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中国政府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措施得力。

  这次突发性水危机事件,检验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民主科学决策能力、信息准确透明快速传递能力和率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检验了哈尔滨市人民相信党和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同心协力、共度难关的英雄气魄。我们看到,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在此次水危机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依法作为、运转协调、公开透明、规范高效、民利胜天的现代政府治理方式;哈市人民在面对此次水危机事件中表现出了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现代城市精神。我们相信,和谐的哈尔滨在应对水危机事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之后,一定会迎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