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元律师打破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0:20 新京报

  大多市民持欢迎态度,同行律师担忧实际运作

  本报讯(记者 公冶祥波)“一元律师”能否为会员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能否打破律师费用较高的规则?昨天,本报报道一律师事务所推出会员制服务的消息后,引起各方关注。

  市民认为365元很划算

  “官司是富人的官司。”多名读者表达了对诉讼等费用的顾虑。“一元律师”虽然不能完全减少诉讼费用,但毕竟透露了一些信息,对律师界一些潜规则是一个挑战,多名市民打来电话表示,他们对“一元律师”持欢迎态度。

  一家培训公司的方女士认为,“365元就可以享受全年法律咨询等服务,应该是划算的,就像汽车抛锚时加入一家汽车俱乐部,可以享受全年免费拖车一样”。

  退休教师周女士非常支持“一元律师”,现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非常需要法律服务,不一定非得是打官司,比如:买到假货如何和商家厂家交涉,物业服务不好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权利等等。专业律师举手之劳就能为自己出个点子,挺好的。她还认为,一旦“一元律师”的会员有了规模,律师事务所也能有经济收益,如果能有100名会员,就可收费3万多元。每名会员不大可能每天每月都有法律需求,律师所应该能应付过来。

  同行担忧仅接电话就吃不消

  对这家律师事务所宣称的每年交纳365元,就可享受专业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出具律师函等服务,记者采访了北京多位律师,他们均出言谨慎,表达了对“一元律师”的诸多质疑和担忧。

  有律师提出,“一元律师”可能会吸引来大批客户,单凭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几名律师,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比如,发展100个会员客户,每天至少可能要接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咨询电话,更不用说其他法律要求了,律师事务所根本吃不消。

  在采访中,更多律师表示了对“一元律师”市场的担忧,正像中国人的传统是有病了才会想到看医生一样,中国人对待法律也是如此,往往是有了官司才会想到律师。中低收入群体不大可能拿出365元成为会员,观念缺失。谁能会想到这一年肯定会有法律问题咨询律师呢?

  “一元律师应像医疗保险”

  对此,“一元律师”的发起人北京市大器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玥解释,每名会员不可能每天都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而且会员的问题有重复性,他们完全可以利用人员扩充、经验积累等解决这个问题。

  刘玥认为,在欧美,类似的“预付费法律服务计划”,已经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一样,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分子。他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普通市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论是房屋买卖租赁、劳动合同的签订、婚姻财产分割等等,很多市民都希望能获得法律方面的帮助。这方面恰恰是目前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相对薄弱的环节。

  ■专家观点

  一元律师拉近与市民距离

  法律专家提醒,这种服务不能只是短期行为

  本报讯(记者公冶祥波)有法律专家分析,“一元律师”拉近了普通市民与律师服务的距离,从法律市场的多样化意义上来说,“一元律师”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也有专家指出,“一元律师”只是律师事务所在竞争压力加大下采取的一个商业经营模式而已,背后追求的依然是多客户带来的经济效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树义对“一元律师”有所关注。他分析,目前律师高收费等社会形象,使得律师高高在上。在律师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一元律师”自降门槛首先拉近了法律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无形中树立了律师良好的公众形象,包括律师开展的其他一些公益性质的法律服务。

  “一元律师”在主观上为律师树立了良好社会声誉,客观上,也为老百姓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服务,值得肯定。

  另外,从法律市场复杂多层次的需求来看,“一元律师”也丰富了律师经营模式的多样化,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同时,张树义教授也指出,“一元律师”不能只是短期行为,在具体技术操作中要避免“低价低质”的嫌疑,保证服务质量。

  另外,也有专家认为,“一元律师”只是律师事务所在竞争压力加大下采取的一个商业经营模式而已,不足为奇,背后追求的依然是多客户带来的经济效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