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上海专家连夜救助被误捕人工放养中华鲟(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2:34 东方早报
上海专家连夜救助被误捕人工放养中华鲟(附图)

昨晚11时30分,在宁波镇海客运码头工作人员正在用扫描仪对中华鲟进行身份认证。(记者 张健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早报讯 (记者 邹娟 顾文剑 程佳) “在茫茫大海里遇上一条带有放流标志的中华鲟,就像考古时挖掘到一件来自亘古又完好精美的瓷器。”前天,数百海里外的宁波渔民误捕了一条今年9月从上海长江口放流的中华鲟。虽然在海里只生活了2个月,但它却可为“人工养殖的中华鲟能否适应自然环境”提供一个现成的活范本。昨晚,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东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等一行7人获悉后,连夜赶往宁波镇海。

  昨晚11点40分左右,在经过一系列“体检”后,这条中华鲟被再次放回大海。

  “昨日下午3时左右,自然保护区接到一位宁波渔民打来的电话,称鱼网内捕捉到了一尾中华鲟,根据鱼身上的标志,初步确认是今年9月在长江口放流的。”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科科长陈锦辉说。

  让7名渔业专家异常兴奋的是,这条中华鲟从哪儿出水的,用何种鱼网捕捉以及通过对其大小、体重等生物学指标的分析,从中摸索出一些中华鲟洄游的规律和水中生活习性。据了解,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连续2年放流了数千条幼年中华鲟。去年,曾有渔民分别在9月和11月捕捉到2条,一条活下来,另一条却不幸死亡。

  据了解,这条中华鲟在大海生活了2个多月,通过对其体内“智能芯片”的透视和对生长情况予以测量,可直接反应出人工养殖的中华鲟能否适应海区等恶劣的自然环境。

  在甲板上晒了3小时太阳

  “游得一直挺卖力,而且非常有精神。”浙岱渔03310号渔船的船老大吴先生告诉记者。

  前天下午1时左右,该渔船行驶在大小洋山附近的176海区,像往常一样,船员在用声纳确定鱼群的大致位置后,抛下了一只鱼网,2个小时后,网被收了上来。“打上来不少鱼,我们就搁置在甲板上,一堆满满当当的,哪分辨得出来有中华鲟。”吴老大告诉记者,“在将这堆鱼分拣时,一个眼尖的伙计意外地发现鱼身上有块亮晃晃的标志,并提了提鱼身,发现标志为AA120。”

  此时,这条中华鲟已经躺在甲板上晒了3个小时的太阳了,为了“检验”它是否仍活着,船员重新将它放回水里。

  “一扔进去,奇了,还能摇着尾巴四处游动,没多久就恢复活力了。”吴老大描述道。

  渔船上一位伙计初步判断这是一条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中华鲟,并尝试着和舟山渔业部门取得了联系,而后者则告知,有标志的鱼类应属于放流的保护动物,并建议按鱼身上铭牌的电话拨打上海渔业部门。

  之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和渔民取得了联系,并确定是条中华鲟。获悉后的渔民于是轮流上岗,每2个小时给中华鲟换水,“水都是用桶直接从海里打捞上来,非常新鲜,现在鱼也游得比较畅快。”

  专家备齐消炎药和氧气袋

  昨日下午5时30分左右,在赶往宁波镇海的途中,专家一行紧急绕到了位于嘉定的中华鲟养殖场,他们要取一些抢救器具。

  “听说那头中华鲟在入网后,身上留有一道伤口,怕有致命威胁,所以过去时拿了点消炎药。”上海市东海水产研究所的张涛告诉记者。

  而为了防止中华鲟捕捞上来后缺氧窒息,专家们还从库房里挑了2个“专用氧气袋”和一个气泵,“一旦要抢救,也可排上用场”。

  此外,称重的天平、量身的尺子、检测鱼体内脏的GRP扫描仪以及专用水桶统统“上阵”。半小时后,专家一行再次出发。一路上,不但风驰电掣,揪心的专家们一个劲地在电话里吩咐,让渔民悉心照料好这条中华鲟。

  简单护理后放回大海

  晚上11时左右,专家们登上了停靠在镇海渡轮码头的渔船,并对这条中华鲟做了“全身体检”,结果扫描仪显示,其体内芯片显示为8855877,而头部往鱼身方向3厘米处有道环形伤疤。根据专家现场分析,很有可能是在洄游过程中被鱼网所套伤,但所幸伤口并没有致命危险。

  专家随即给这条体长55厘米、重为549克的中华鲟抹上了消炎药。由于运回上海路途遥远,以免伤口扩大,专家们当即决定在给这条中华鲟“吸氧”并简单护理伤口后将其放归大海。

  至于这条中华鲟的“历险情况”,专家们将根据现场芯片所读取的信息,与放流时的原始数据作比较,然后作出“自然适应性”判断。

  因为“伺候”中华鲟,两天来渔船一直未撒网捕鱼,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还将评估经济损失,尔后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40分钟后,这条中华鲟再次回到大海。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是白垩纪(

恐龙时代)的遗留物种,是现代脊椎动物中起源最早的生物类群之一。数据显示,调查水域内水质总体状况较差,水体呈富营养化,重金属、油类等污染物超标,已影响到中华鲟幼鱼的生存。然而,人为破坏也不容小视。根据保守估计,每年仅插网作业误捕的中华鲟数量也在1000尾以上。

  从放流到路线到保护预案,中华鲟幼鱼聚集于长江口的时间主要为5月至8月,从今年起上海市中华鲟放流采用了GPS卫星定位跟踪系统,加强中华鲟海上洄游的陆上监测与研究,进一步掌握中华鲟幼鱼的生物学特性、洄游规律等,力争用10年至15年时间初步解开中华鲟海洋生活秘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