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带给济南编剧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5:00 舜网-济南日报

  第九届中国戏剧节昨天在浙江宁波落下了帷幕,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展演了国内外32台优秀剧目。戏剧节期间,市艺术创作研究室组织单玲玲、刘拥政、吕佩、赵雪梅、陈虹等我市戏剧创作人才前往观摩。归来后,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认为此次戏剧节的运作方式、汇演剧目呈现出鲜明特点,对我市演艺市场发展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培养青年剧作家是当务之急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市艺术创作研究室刘拥政这样形容剧本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剧目必定是由成熟的创作队伍精心打造而成的。戏剧创作的特殊性,比如独特的叙事结构、大量运用诗词曲调等,决定了它的专业性非常强。十年可以培养一个好领导,但十年不一定能培养一个好的剧作家。为此,许多地方非常重视本土剧作家的培养。此次戏剧节上备受好评的山西省话剧院的大型话剧《立秋》,就是由山西当地剧作家创作完成的。

  反观我市的戏剧创作队伍,则不容乐观。单玲玲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市文化系统专业与业余编剧只有7人,文艺评论1人,作曲4人,舞美3人。合在一起不到20人的队伍肩负着我市主要戏剧创作工作。与人员的缺乏相对应,创作队伍的青黄不接使形势更为严峻,培养年青剧作家已是当务之急。

  实际上,创作队伍薄弱的消极影响业已显现。我市不乏精品剧目,新编京剧《李清照》、儿童剧《宝贝儿》、都市情景喜剧《泉城人家》等都在国内颇有影响,但是由于缺乏创作力量,这些剧目都要请外地剧作家担任编剧,增加了演出成本。

  为何抱着旧观念不放?

  大型话剧《立秋》之所以在本次戏剧节上备受观众欢迎,创作题材的突破是一个决定因素。这部戏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故事,着力于挖掘人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由于突破了配合形势、过分注重宣传教育与意识形态功能的限制,把戏真正演到了观众心中,引发观众的共鸣。

  多年来,我市也一直致力于实现创作题材的多样化,但突破的力度却显得不足。“思想保守,许多题材不敢或者想不到去尝试,造成了创作题材单一化的现象。”赵雪梅认为,与政策限制相比,观念的落后才是造成固步自封的根源,“省里创作的吕剧《补天》,大胆突破获得了成功,我们为何非要抱着旧观念不放呢?”

  吕佩强调戏剧创作必须符合艺术规律,不能让创作仅仅成为一种政治任务,而要给创作者更多的自由。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演艺院团必然要把创作与演出的导向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因此必须摒弃生产政策图解式的概念化作品,创作出“三贴近”的艺术佳作。

  振兴演艺市场靠单打独斗不行

  “我们自己的戏在济南没市场,赠票都没人看,到了外地演出场场爆满,黄牛票都难买。”谈到这“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单玲玲不无感慨。

  我们有好的剧本,有好的演员,有好的剧目,却难求好的演出效果,市场低迷,症结何在?单玲玲认为艺术生产流程不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创作过程缺乏计划与统筹,各个环节相互脱离。比如虽然创作出了好的剧本,却被尘封多年;排出好的剧目却没有合适的舞台演出;上演了,广告宣传却不到位等等。“我们应该学习上海的经验,整合资源构建大文化系统,各个环节形成合力,振兴演艺市场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此次戏剧节的演出场馆——宁波市投资2亿元修建的宁波大剧院,给陈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分析道:“相比之下,作为省会城市,我市演出剧场条件落后,环境欠佳也是导致演出市场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报记者 王海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