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矢志强国攀绝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10:39 大华网-汕头日报

  ——访我国电子技术开拓者、潮籍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佑寿

  矢志强国,山攀绝顶我为峰。他力破难关,为中国人争气,率先创造性地让计算机“读懂”6000多汉字,因为坚持一个信念:“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不能依赖外国人,一定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他是中国电子技术,尤其是数字通信的开拓者之一,研究成功的我国第一部八路脉码调制电话终端设备,得到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研制成功的数传机,被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数据传输。1988年10月,他荣获“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奖章。

  他是泰国归侨,更是将有着近6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胸中跳动一颗澎湃的中国心。他深情地说:“我的根在‘唐山’。一个人活着,就要为社会、国家作贡献,要有志气,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有爱国心和事业心。”11月6日上午9时,清华大学北侧菏清苑,风清气朗,宁静安详。

  清茗待客,茶香馥郁。年已八旬的吴佑寿院士,一身便装,满头白发,神采奕奕。他刚刚关闭家中的计算机,暂别繁忙的工作,微笑着迎接记者这家乡的来客。一席话,诉怀乡深情、报国志向,创业之艰辛、人生之变幻风云,指点笑谈中,唏嘘感叹间。

  根在“唐山”,少怀报国之志

  吴佑寿祖籍广东省潮州枫溪乡,1925年出生于泰国曼谷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吴炽堂侨居泰国经商,1934年间特地带着一家人回到家乡居住了两年多。时年10岁的吴佑寿,在潮州枫溪崇礼学校读了高小一、二年级。“虽然事隔70年,但学校有的事情记忆很深,历历在目。1936年,我参加潮安城的小学生竞赛,比赛写作文、算术、美术,得了银盾奖。老师还鼓励我好好学习,他的悉心照料和指导,这一生都永难忘怀。”“我们这一代人,所受最深的教育和影响,就是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家乡。”吴老感叹,“父亲之所以将我们带回祖国,为的是在中国居住后再去泰国,就意味我们是中国的移民,不入泰国籍,而是拿居留证。不论什么时候,父辈们都谆谆教导:我们的根在‘唐山’,我们是中国人。”

  爱国报国的志向,从小就在吴佑寿的心中深深扎根。1939年泰国曼谷关闭所有华文学校后,他偕弟佑福离泰国去香港,先后在岭英中学及岭南大学附中就读。1941年日本侵略军南侵,港九沦陷,海外华侨饱受多重压迫之苦。他痛恨日寇侵凌,山河沦丧,报国之心弥切,又偕弟返回内地。

  忆起战乱苦难岁月,吴老以铿锵之调,吟咏少时悲愤诵读的诗句:“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少怀报国之志的吴佑寿,1948年9月庄严地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他放弃出洋深造机会,留校工作,专攻电信学科。自此,他将所有的智慧和才华,献给了祖国的电子科研事业。

  打赢汉字识别“生死时速”竞争“我们搞科研,必须坚持立足国家需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

  今天,当无数中国人敲打着键盘输入汉字时,也许并未想到正“享用”着中国科学家吴佑寿经历一场“生死时速”般科研竞争赢得的丰硕成果。20世纪80年代,吴佑寿领军挑战计算机汉字识别难关,凭的是一股志气:“方块汉字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文字,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不能依赖外国人,一定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我们对汉字了解最多,更掌握它的特点,有责任也有能力挑起解决这个问题的重担。”

  吴老回忆说:“过去没有汉字打字机,靠的是一架大如书桌、笨重的铅字机器输入汉字,我们可以说已经丢失了一个打字机时代,不能再让汉字错过计算机时代。当时,美国IBM和日本的公司已经研究成功近2000个汉字的识别,我们不能再束手等待,必须迎头赶上,要为中国人争这口气!”

  经过潜心研究,吴佑寿毅然摒弃前人把汉字当作一个随机点阵图形的概念,根据汉字丰富的、有规律的结构信息,仿照人们“由外及里、从粗到细”的认字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结构特征的汉字识别法。1986年完成“国标”6763个单体汉字的计算机识别,1989年完成“国标”3755个多体汉字的识别,创造性地解决了印刷体汉字计算机识别问题。他研制的“THOCR 94高性能汉英混排印刷文本识别系统”,解决了印刷汉字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问题,被评为1994年我国十大电子科技成果之一,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项成果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使我国的印刷体汉字识别的研究跃居国际先进行列。

  步入耄耋之年的吴佑寿,如今又为数字电视必须拥有“中国标准”发出强烈呼吁。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吴佑寿院士就开始研究数字电视的课题,领导并参加清华DMB T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研究,是中国这一领域的权威。

  吴佑寿认为,标准问题是国家主权在经济领域里的延伸。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国的高清晰数字电视将面向全世界播送全部竞赛节目,这是中国电视数字化事业千载难逢的机遇,“2008北京奥运转播,应该让中国人看到使用中国标准的数字电视!”

  值得高兴的是:他所倡导并参加研制的清华DMB T系统已研发成功、基本实现产业化,近两年多来已在全国28个省会和城市试播,效果良好,为我国制定自己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做出重大贡献。“人活着要有爱国心和事业心”“做科研工作,一个是基础要好,一个是思路要开阔,要敢于创新。”谈到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时,吴佑寿这样说。2003年,不少媒体曾纷纷引用吴佑寿的话,指出“制约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在于缺乏创新精神。”对此,吴老表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本意是,对诺贝尔不要太在乎,不要为得奖而得奖,把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自然而然会得到国际上的认同。我们搞科研,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繁荣作贡献,对于个人荣誉得失不应耿耿于怀。”

  为国为民奉献才智,不计个人得失,吴佑寿正是如此。

  吴佑寿常为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出色的科技发明创造而自豪,也痛感近百年来国家的贫穷积弱,力求在自己工作领域有所突破,多作贡献,为国争光。1980年,吴佑寿回曼谷省亲,年迈的老母亲一再要他留在身边,承欢膝下。兄弟亲友也多次劝他回泰国定居。他对此感慨系之,终以祖国为重,假期未满,就匆匆返回工作岗位,孜孜不倦,耕耘不辍。

  他不但身体力行,还将爱国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传达给青年学子。1985年至1989年,吴佑寿出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培育英才,桃李满天下。他始终坚持一个理念:一个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大国,必须做到“四个独立”,即政治独立,经济独立,科技独立和人才培养独立,才能跻身于世界之林。“我对于学生的要求,首先是要学会做人,否则学得再多、再好,对国家社会无所裨益,对人民无所贡献,那也没有任何用处。一个人活着要有志气,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有爱国心和事业心。”1992年在庆祝无线电工程系建系40周年时,吴佑寿挥毫写下短句两行:“创业维艰,寒暑四十,已成往事;绝顶险阻,锲而不舍,再立新功。”今年清华大学为80岁高龄的教职员工举行祝寿会,会上吴老仿照前人六言诗,即席赋诗:“虽是满头白发,心情还似当年,更逢中兴盛世,老牛仍当向前”。这些都是他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不断求索的写照。

  祝福家乡再创辉煌

  近年来,吴佑寿数次返回潮汕家乡,1990年他率领国家教委考察团到汕头大学,为汕头大学如何加快发展建言献策;1996年再次前往汕头大学,参加全国人工神经网络学术会议;2003年曾专程回乡探望亲人。他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受深刻:“发展得很快,城市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吴老十分关心家乡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谈话时兴致勃勃问起汕头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市民的网络普及使用程度,并表示要上网好好地看一看汕头市的政府网站。他热诚地建议:“汕头要大力发展工业,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当今是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大有发展余地,汕头可加强信息方面的发展。”“潮汕人勤劳刻苦,过去一个人没有几分地,精耕细作,十分不易。我们有很多特色和优势,尤其是这些年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吴佑寿深情地说:“我对家乡祝福的是:继往开来,再创更大的辉煌!”本报记者李凯蔡毓生

  人物背景:吴佑寿,广东省潮州市人。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现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无线电系系主任。我国数字通信创建者之一。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50年代末研制成功8路脉码调制PCM数字电话终端机。60年代负责研制并生产SCA型数传机系列,用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数据传输。70年代研制32/120路全固态微波数字电话接力系统,用于卫星通信系统,获电子部工业成果奖一等奖。80年代初研制成功1000万次/秒图象计算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5年以来研究汉字识别,解决了印刷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瓶颈问题,制成高性能汉英混排文本识别系统,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电子科技成果之一,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以后,领导并参加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