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脏话辱骂同学被老师惩罚课间漱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02:03 生活新报 | |||||||||
如果一个人说话太难听,旁边的人也许会说:"你这人真该去漱漱口。"但恐怕没人会真的这么做。然而,昨日清晨,昆明盘龙区东庄小学4年级1班的小波、小冬、小俊在上学之前,又把口缸和牙膏牙刷也装进了书包。这并不是学校健康卫生课需要的要求,而是因为他们用脏话骂了同学,班主任要求他们课间到操场上“漱口”。 因为在11月30号的课堂上辱骂了同班的女生小玉,前日被班主任郑老师要求叫他们
据记者了解,11月30日,在东庄小学4年级一班的教室里,50多名学生正在分组学习上课时,,同学们分成一个个小组合作学习。突然,班上的学生男生小波不知为何不知为何,突然用脏话辱骂起了另一组的同班女生小玉,和小波同一组的另外两名男生小冬和小俊见状起哄,也跟着一起骂了小玉。 4年级1班的班主任郑老师知道此事后,在班上批评了三名骂人的学生小波、小冬和小俊,在批评过后,郑老师又叫他们三名学生第二天带上牙膏牙刷和漱口缸到操场上漱口。前天日上午,小冬和小俊带上各自的牙膏牙刷和漱口缸分别在第二、三节课课后两次到操场上"漱口"。而小波上午没带漱口的器具,下午带来后,三人又在一起到在课间操场上漱了一次口。 家长: 孩子感到很羞耻 小波的家长李女士在11月30日晚当天晚上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她当时认为,孩子还小,犯错误是难免的,犯了错误,老师批评教育是应该的,孩子认错改正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像郑老师说的那样,真的去让孩子带上牙膏、牙刷和漱口缸到学校去"漱口",因此前天早上她就没有让孩子带牙刷牙膏和口缸到学校去漱口器具去。没想到中午小波回到家后,自己又把牙刷牙膏等物装去了学校,由于她中午不在家,也没有人阻止小波这么做。 李女士说,孩子前天前日回家后说起此事,感到很羞耻,并说再在也不想刷牙了。虽然孩子的话有赌气玩笑的成分,但李女士担心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孩子"漱口",有着羞辱的意思,虽然小孩子的耻辱感未必就很强烈,但如果对小孩子这样过于严格,会不会会不会对孩子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会不会快乐? 班主任: 觉得仅批评不够 4·1班的班主任郑老师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开始她就一直是这群孩子的班主任,和每一个学生都很有感情,管理也比较严格。郑老师告诉记者,知道骂人的事情此事后,她觉得非常气愤,因为被骂的女生同学小玉平时在班上很文静,而且三名男生当时骂得非常难听,都是一些有辱人格的话,给小玉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事后小玉的家长也打电话给她强烈要求给一个说法。这种情况让郑老师不得不严肃处理,觉得仅仅是批评教育是不够的。由于以前有学生提议,让骂脏话的同学带漱口工具到学校"漱口",她认为这种方式对骂人的小波等人和班上其他同学都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育,并且对孩子的身体也没有伤害,就采用了这种教育方式。 郑老师说,事后,三名孩子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上课发言也积极了许多,希望用自己的良好表现弥补自己的错误。因此,在昨天班级的晨会上,同学们都说小波等三人这两天表现都很好,虽然三人又带来了漱口工具,但她郑老师也没有让他们再在课间到操场上漱口了。她事后也郑老师同三名孩子的家长分别取得了联系,小冬、小俊的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老师这样教育是应该的。 东庄小学的李校长也说,老师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希望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犯了错就必须要承担自己的责任,让犯了错误的学生知道改正,并且也要有所改正。在这件事情上,李校长认为,教育的责任不仅在学校,也在家庭,家长应该和学校多进行沟通,像小波等三人骂出那么难听的话,和成长环境很有 关系。 心理咨询师: 这样处理不过分 昆明市儿童医院心理保健门诊高级心理咨询师蔡旭认为,就此事而言,小波等三名小孩子骂同学脏话,郑老师这样处理并不过分,很轻微,目的是让孩子知道错误,给孩子一个受教育的机会,但不主张打骂孩子。 蔡咨询师说,孩子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的,如果过多地限制强调了老师的教育方法做法,就会培养出造成现在一些的孩子既不能说、,也又不能碰的孩子,犯了错误也得不到惩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很不利。在此事件中,小波等三人对同班女生小玉进行了语言侮辱,在受到处理的时候,郑老师采用启发式处理,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蔡咨询师她认为,应该通过批评教育和正面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启发式处理方式如果由家长来进行则最好。 律师: 侮辱了学生人格 但而云南国平律师事务所陈平律师说则称,郑老师的这种处理方式属于体罚,并且侮辱了学生的人格。从教育的角度看,让小波等人带牙刷到学校"漱口",从根本上没法改变事件本身,和事件本身无关,明显是不对的,应该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来完善学生的自我修养。(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记者罗皓皓/文 符光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