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燕子李三”堂孙寻到11爱徒李富强决定明日与徒弟聚首共话近二十载离别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06:54 时代商报

  本报于11月29日刊登《“燕子李三”堂孙通过本报寻爱徒》的报道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心关注,纷纷打来电话询问。12月2日,记者与燕子李三堂孙李富强师傅取得联系,据介绍,现有11个曾经向他学武的徒弟与其联系,李师傅决定于本月4日与他们见面。

  曾有两个“燕子李三”

  据李师傅介绍,在报纸刊登出他想寻找徒弟的当天,一位姓吴的弟子首先打来了电话,询问师傅的现况并表示十分想念李师傅。紧接着电话就陆陆续续地打来,到现在共有11名弟子打来了电话。由于李师傅的弟子们分布于沈阳的各行各业之中,工作都比较繁忙。李师傅决定定于本月4日与他们见面,当面诉说这近20年中的经历。李师傅还详细解说了他堂爷爷“李三”的事情,自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就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燕子李三”的传说,但却少有人知道真实的“燕子李三”究竟是怎样的。

  其实,在我国武林中曾出现过两个“燕子李三”。一个是河北的老“燕子李三”,他大约活动在清末民国初年间,原名叫李鸿,武功高强且劫富济贫,是个义盗,后被当时政府设计逮捕,惨遭杀害。另一个就是山东的“燕子李三”,这个李三原名李圣武,禹城李家庄人,因排行老三而得名。他虽然也会一些拳脚功夫,但自小不务正业,发展到后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当时李圣武为了扩大自己在道上的影响,就把老“燕子李三”的事嫁接到自己身上,到处吹嘘自己能“飞檐走壁”无所不能。而李富强师傅的堂爷爷就是河北的老“燕子李三”,民间流传的许多有关“燕子李三”的故事实则就是以他堂爷爷的故事为原型的。

  习武之人更应重武德

  “真正武艺不轻传,许多奥妙在其间。如传狂图无志汉,招灾惹祸损寿年。武艺本来是黄金,师长跟前要尽心。一招学会万人敌,报效祖国保黎民。”这是李富强师傅爷爷李剑云老先生在正式传他武艺时让他谨记的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深深地感到在这8句话里包含着中华武术的真谛。“文人习武”是他爷爷常挂在嘴边上的话。练武能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古代人最讲究“文武双全”,故有俗语:有武无文则蛮,有文无武则弱。练武不但能增强人的体格,更重要的,通过练武能改善人的精神面貌,塑造出勇敢刚强的品格。

  习武的动机对习武的后果影响至大,这就是武德,特别是武术大师,没有一个不重视武德的:他们总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武德,因为,好的习武动机,将培养出好的品格;坏的习武动机,最终只会产生出恶棍。

  武术不是单项竞技

  李富强师傅这次回到沈阳,除了想寻找失散多年的徒弟们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想更好地发扬中国的武术文化。李富强师傅说,表面上看来,全社会习武者多起来了,热闹多了,但实际上整体的武术水平却下降了。

  他认为, 人们对武术文化理解和重视都很不够,甚至是有失偏颇。衡量武术高低好坏的标准,并不是踢得多高,旋转多少圈,武术不是单项性竞技,而是综合性的运动。武术比赛追求踢得高、旋转圈数多,实际上是违反武术最基本原则的。

  武术最基本原则是身体力量运用是否得当,并达到最大效果,其外在动作的美观不美观是次要的。反过来说,如果身体力量运用得当,并达到最大效果,其外在的动作必然也是美观的。衡量武术,必须以内行人眼光为准,不能以外行人眼光为准。就少林功夫来说,原有一条规矩叫“踢不过膝”。若用国家现行标准来衡量,少林功夫便成了“次品”。 记者 张加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