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沉睡九年 达城为“巴山魂”找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07:2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达州市文化局广发英雄帖向市民征求意见

  “为‘巴山魂’寻找理想家园!”近日,达州市文化局的一道“英雄帖”,引来达州市民的热捧。“巴山魂”———一座曾矗立在达城最繁华地段的雕塑,一度成为巴山人和巴山精神的象征。然而,9年前,这座雕塑却让位于达州的城市建设,被迁走抛弃在一个远离市区的污水坑内,终年与垃圾、蚊蝇为伴(本报6年前曾以《“巴山魂”魂归何处》为题报
道过)。“巴山魂”跌宕起伏的命运及最新归宿,引起了达州市民空前关注。截至目前,网友们为“巴山魂”选择了近20处新家。

  “巴山魂”曾是达城标志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凡到过达州(当时为达县地区)的外地人,都会记得达城最繁华地段———老车坝高高矗立的一座雕塑,2米多高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有已故将军张爱萍题写的“巴山魂”三个鎏金大字,雕塑人物为几名脚穿草鞋、头戴八角帽的红军战士,他们或身背大刀,或手持梭标,目光如炬,直刺苍穹。雕塑主体高为10.7米,共耗去150余块花岗石,总重量约90吨,整个雕塑斥资60万,风格粗犷、拙朴而不失大气。

  这座外表称不上华丽的大型雕塑,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上世纪30年代初,达州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达县地区所辖区域内(现巴中市、邻水县)共有12万余人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恰逢红军入川60周年,当时的达川市政府请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龙德辉设计,在城市中心竖起了这座“巴山魂”大型雕塑。

  当时,达城面积狭小、市容破旧,所以这座在绿树环卫下的“巴山魂”特别显眼,当之无愧地成为达城的标志性雕塑。家住荷叶街的王大爷至今还记得每逢夏日黄昏,雕塑周围的台阶上总是坐满了纳凉的市民,外地游客也会以它为背景照相留念。

  “除了缅怀革命先烈外,更主要的是激励了大家发扬红军精神、秉承巴山人民不畏艰难、昂扬向上的斗志!”一位熟知“巴山魂”诞生过程的退休老干部向记者透露了雕塑巴山魂的初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巴山魂”成了巴山人和巴山精神的象征。

  大卸八块“沉睡”污水坑

  距离中心城区约3公里处的塔沱,有达州的风景名胜———龙爪塔,每年正月十五,上山进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在山下的一处污水坑里,数块硕大的石头成了最好的垫脚石,无数双脚从它身上踩过,这些垫脚石就是“巴山魂”身体的若干部分。1996年,因老车坝修地下商场,“巴山魂”被大卸八块,几辆大卡车将它们抛弃在了污水坑里。

  昨日,记者在“巴山魂”目前的栖身之所看见,在刺鼻难闻的污泥浊水中,已丝毫看不到这些雕塑部件的本来面目,表面的红色消失殆尽,只有粗粝的断面表明它们不是普通的石头,其中大部分部件被垃圾覆盖。附近一王姓村民说,这些石头9年前倒在这里后,便再也没人过问,村民们就地取材,把这些质地还不错的“大块头”肢解,用来修房或修猪牛圈舍。

  顺应民意恢复“巴山魂”

  从万众瞻仰到流落污水坑,“巴山魂”的境遇让人痛心。在“巴山魂”沉睡的9年里,达州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巴山魂”的旧址,已成了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商圈。但在这9年里,市民们关于恢复“巴山魂”的呼声一直没有中断过,在连续几届的人大、政协会上,都有代表提出这样的议案,政府也作过多次专题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恢复“巴山魂”一直停留在口头上。

  今年11月15日,达州市文化局广发英雄帖,向市民征求“巴山魂”的选址意见,这意味着“巴山魂”重见天日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市民们多年来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达州市文化局陈局长称,恢复“巴山魂”不仅是为达城增加一个文化标志,更重要的是将激励640万达州人民大力弘扬红军精神,为达州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顺应了民意。

  对于政府的这一举措,市民们大加赞赏。目前,市民们对“巴山魂”的归处纷纷献计献策。到底“巴山魂”将魂归何处?本报将继续关注。 文/图记者路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