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戴上助听器,聋儿听世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10:05 海峡网-厦门日报

  12·3国际残疾人日 特别报道

  我市昨日给残疾朋友送上多个“大礼包”

  新闻背景

  每年的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1992年10月14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联大的这一决议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通力合作,开展有关残疾人的活动,以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今天是第14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残疾人的权利:参与发展”。

  

戴上助听器,聋儿听世界(图)

  让聋儿的耳也感触世界的多彩——这是一名佩戴“瑞声达”助听器的聋儿在参观瑞声达助听器生产线。(苏媛 摄)

  本报讯(记者 苏媛)孩子们悄无声息地扑向一个又一个的窗口,俯瞰瑞声达规模宏大的生产线。他们用手指激烈地比划着,辅以夸张的表情和咿咿呀呀的模糊音节,来交流彼此的兴奋。

  昨日,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迎来了60多位特殊的小客人。这些来自厦门特殊教育学校和同安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参观了瑞声达的厂房,其中有4位贫困生,还得到了瑞声达公司捐赠的康特全数字助听器,每台助听器价值约7000元。在经过测试和语训后,4位幸运儿将告别“聋”“哑”。

  在做助听器使用指导时,瑞声达高级验配师叶遇婉女士再三叮嘱:“一定要多说话”——佩戴助听器后,孩子们面临的第一道坎,就是摆脱手语的交流习惯。瑞声达公司将持续关注受捐孩子助听器的使用情况,并定期举办培训。叶女士说,“十聋”未必“九哑”,许多聋儿保留了残余听力,发音器官也是好的,给他们及早配上助听器,进行听觉言语训练,他们便可以摆脱无声世界,开口说话。

  此次捐助是瑞声达公司纪念“国际残疾人日”公益活动之一。2001年至今,瑞声达公司已向全国捐赠了价值600多万的助听器。

  海沧残疾人可免费看心理医生

  本报讯(记者 杨继祥 通讯员 庄梅芳 杨志艺)我市首个残疾人心理康复中心2日在海沧区正式挂牌,残疾人可以免费看心理医生了。这是海沧区委、区政府献给残疾朋友的一件礼物。

  由海沧残联设立的这个残疾人心理康复中心位于海富广场(海沧区海兴路81号9号楼701室),海沧的残疾人在这里可以接受心理医生提供的免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残疾朋友看病前,需要向海沧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提交申请,电话:6588697。

  趣味联欢表演精彩节目

  本报讯 (记者 晓琳)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昨日上午,我市残疾人工作者和部分残疾人代表在SM城市广场举办国际残疾人日趣味联欢会,庆祝残疾人自己的节日。

  联欢会上,来自我市特教学校以及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和聋人协会的残疾人代表表演了手语舞《爱的奉献》等精彩节目,向前来参加联欢会的市民展示了我市残疾人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人物

  黄少刚:患小儿麻痹症的动画制作高手

  黄少刚今年29岁,住在厦门集美区杏林街道,从2001年开始,他先后撰写了三本建模电脑软件方面的书,成为了电脑动画设计软件专家。这位高手可是一位残疾人。

  不到两岁时,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使刚刚学步的他瘫在父母的怀里。为了治疗小儿麻痹症,那长长的银针带来的疼痛伴随了他的整个童年。但是,黄少刚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从小学、初中念到了高中。

  在高中的时候,他的英语成绩总是全班第一。但是由于当时的规定,黄少刚没能参加高考,这使他十分难过,他说,“我很少哭,但那天我却哭了。目标很早就有了,但就是没有实现的机会。”

  尽管大学梦破灭了,但黄少刚并不气馁,从1995年起,好学的黄少刚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厦门分校大专班的学习。他还在2002年6月获得了英语自学本科毕业证书。

  1997年,黄少刚开始学习电脑,他边自学边实践,就这样成了电脑动画设计软件方面的专家。2001年8月,他开始撰写第一本关于建模软件设计的书。2002年3月,这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该书阐述了建模技术功能的使用技巧,并针对使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剖析。

  有了这样的成绩,黄少刚还觉得不满足,他继续潜心钻研制作动画的技巧,在2004年10月和2005年4月,他先后又撰写了《3DS MAX6动画制作高级教程》和《Rhino3D工业级造型与设计》等。其中有关数码摄像机制作的例子,还获了奖。 本报记者 晓琳

  邱建筑:不拿工资的老板

  简陋的厂房里,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有的整理材料,有的加工密封圈,乍一看,这里和普通的加工场并没有两样,不过,这个加工场的工人基本是残疾人。这里是由残疾人邱建筑创办的新垵村残协自强加工场,作为法人代表的邱建筑,自加工场创办5年来,没拿过一分工资。

  今年46岁的邱建筑是海沧区新垵村人。13岁时右腿残疾。为了生存,邱建筑开始自学维修摩托车并开了一家摩托车维修店,后来又开了摩托车专卖店和汽车美容店,生活逐渐步入小康。富裕起来的邱建筑把目光投向本村贫困残疾人,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凭借新垵村居委会无偿提供的场地和1万元启动基金,2001年,海沧区新垵村残协自强加工场成立了,招收了30多名残疾人。

  本报记者 杨继祥 通讯员 庄梅芳 林广明

  (来源:厦门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