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读书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台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04:11 深圳特区报

  市民论坛嘉宾与网友互动热议读书月活动引发的热门话题

  读书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台阶

  论坛传真

  深圳读书月已成为我市知名的文化节庆和文化品牌,其影响已经超过了读书月本身的范畴。第六届深圳读书月虽已落幕,浓浓的书香仍在我们的城市里弥漫着。这项群众性文化活动给我们的城市和市民带来了什么?今后的读书月活动在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修养方面需要哪些新的举措?如何形成更有效的社会机制以保证让更多的市民共享这一文化活动的成果,从而实现城市品位的提升?这些问题仍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求解。

  为此,由本报与深圳新闻网联合举办的第46期“市民论坛”,特地请来了深圳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处副处长马庆,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王为理,深圳市发行(集团)公司副总何春华,就读书月与深圳的城市品位这个话题展开探讨,并现场解答了热心网友提出的问题。

  深圳,

  因读书更受尊重

  1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城市有了它的文化内涵,其形象就更为亲切,

  更为可爱,更受人尊重。

  今年的读书月有一个新的口号,就是让深圳成为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深圳的城市化也好、现代化也好,早期我们可能看重的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深圳的传奇是在经济领域上的一个传奇,是在经济上腾飞的故事。最初,很多人对深圳的感受是觉得整个深圳就是一个工地,热火朝天的,但到了参加第二届读书月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感受到城市文化狂欢节的气氛。这说明,随着深圳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整体规模的增长,以及整个城市发展的进步,深圳的城市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举办读书月,倡导全民读书,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提出“因为读书而受到尊重”的口号,这都跟深圳文化发展的目标相契合。经过6年的努力,深圳读书月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辐射力,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先后有近百个单位前来取经,20多个省、市借鉴其运作模式开展读书活动。今天,深圳因为读书月而备受全国及海外的瞩目,不久的将来,人们还会因为这座城市喜爱读书,而投以更多尊重的目光。

  文化是城市的终极竞争力

  2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城市的最终竞争力就是文化。深圳读书月活动正是适应了这一新形势要求,抓住读书求知这一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城市最基本的文化事件,在政府的推动下,吸引社会各阶层和市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响应。如何继续办好读书月,让更多的市民共享文化盛宴?嘉宾们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马庆表示,深圳市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前瞻性是比较强的,把深圳打造成设计之都、钢琴之城这些是从文化发展方面做的大规划。在具体的工作上,文化局正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有些已经在进行实施,比如将读书月纳入到城市公共文化体系中,电影进入社区,公共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时段等等。今年的读书月举行了一百多项活动,目的是让更多的群众来参与,今后怎么办?读书月也面临着创新的问题。借用一个专业术语来讲,就是不仅要“畅销”,还要“长销”。除了普及性,还要怎么把这个题目做深做透,更注重它的内容和持久,这样才能把活动打造起来。在悉尼,很多学校把课程都放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去完成,博物馆、图书馆里最多的观众也是中小学生;悉尼歌剧院一年200万的观众,80%是本地观众,他们始终在不断居安思危,考虑怎么样培养新的观众。深圳读书月会以海纳百川的态度不断去改进和完善,提供更为丰富的活动和参与形式,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各取所需。

  何春华认为,读书月也要可持续发展。读书月能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你的创意,你的策划,应该是要尽可能多的听取市民的呼声,反映市民的意见,要他们从中有所获益,要从市民中来到市民中去。读书月的成功,从第一届到第六届,为什么能获得一致好评?就是因为我们是扎根于市民的旺盛文化需要。所以说,如果我们要改进的话,就要更加贴近市民,更多的体现和反映市民的意见和要求。这就有很好的互动了,这是我们全体市民的事情了。此外,读书月也要不断寻求运作模式上的创新。比如,在读书月中引入民间资本,有些项目运作的时候鼓励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运营,这样不仅能为读者和市民提供更丰富、更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同时也不会造成经济负担。这方面,我们的大门是一直敞开的,我们也希望企业通过参与读书月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方面的品牌,让更多的人熟知它,认识它,达到双赢。

  深圳人不为“功利”而读书

  3

  深圳有很大的群众读书的热情。读书月的诞生,就是广大市民读书热情的推动和政府的因势利导。嘉宾马庆对此有着深刻的切身感受。他以亲身经历指出,早在书城落成之日,就是深圳读书永不落后之日,书香鹏城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孕育了巨大的读书热情,书城落成后,从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素质上,都上了一个台阶,打造成五星级书城,到了2000年,深圳读书月应运而生。嘉宾何春华这几年从事读书月的策划和具体组织工作,体会颇深。深圳的市民蕴藏着浓郁的文化热情、文化需求和读书的品格,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深圳书籍消费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有网友认为,深圳人读书“应市“、“应试”、“应时”的还是多数,重实用而不重品位。对这种看法,何春华表示不赞成。他说,深圳发行集团的终端零售量占到市场的一半以上,其数据指标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说服力。根据深圳书城的销售数据来看,文化教育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大概占三分之一强,科学技术类的书籍占三分之一弱,文史哲方面的书占了三分之一,这个比例跟北京、上海是完全接近的,有些指标深圳还超过它们。这些数字说明,深圳人并非为了“功利”目的而读书,也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是为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而读书。举办深圳读书月不仅仅是一种推广读书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普及的同时还要提高读书热情,通过读书这项普及性极强的文化活动来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

  读书月已成为

  深圳城市名片

  4

  嘉宾王为理认为,提高城市品位,就是要通过文化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改善城市文化设施,赋予城市以创新的文化内容,树立丰满的城市文化形象,培育文化品牌,其终极的目标是要培养城市一流的学术大师、文化大师,要有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文化活动,以及一流的文化项目。

  读书月已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这本身就意味着深圳城市文化品位的一种提升。诚然,单单一个读书月并不能彻底改变深圳文化底蕴相对不足的现状,但若就此认为深圳是文化的“沙漠”,搞了一个读书月,就如同在这个沙漠里洒了两滴水,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文化不能用传统的、单一的观点去看。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精英的界限已经完全被打破了,看待一个城市的文化,不能单纯地看它有多少大学、有多少大学教授,或者是发表多少学术论文。深圳具备了现代城市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是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混杂性。深圳是一个移民之城、创业之城,各种各样的观念在这里冲突、碰撞;深圳又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创新的前沿窗口,相对传统文化来说,深圳处于边缘地带,但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边缘地带,也就是跟外界文化交流的冲突的地带,是最能够产生新文化的地方,是最能够产生活力的地方。目前深圳的这种移民文化正在孕育的过程中,或许短期内它并没有产生太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但是这个过程我们应该能够感受得到。此外,深圳的文化是亲民的,从政府到民间都非常注重文化的大众性。深圳所追求的不是象牙塔里面的精英文化,而是大众文化,就是表现为对时尚的追求,对社会的热爱,也甚至是对财富的一种崇尚。

  文化链条效应

  正在不断扩大

  5

  城市文化品位的提高,除了设施“硬件”之外,离不开市民文化素养的“软件”。读书是提高市民素质的一项最基础的工

  作。

  王为理指出,一个人的文化的养成最初就是通过读书、学习来形成。城市品位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或者说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深圳读书月已经成功举行了六届,除了在全国的影响逐步扩大以外,它也带动了深圳相关的一些文化活动。比如,社会科学普及周,对于提高深圳市民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今年在政府的倡导下,又开办了市民文化讲堂,讲堂开讲半年来非常受市民欢迎。深圳并非只单单有一个读书月,读书月带动了一系列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圳在读书方面正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链条,这个链条不断扩大它的效应,带动着城市文化的发展,提升着城市品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的文化发展可以说是超常规的。

  年轻人需培养

  优雅读书气质

  6

  从各书店热销书目表上记者发现,深圳市民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趣味在读书月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读书月倡导的健康书风正极大地影响了深圳市民的读书取向。客观地说,书海确实是有泥沙也有珍珠,我们该读什么书?每年读书月有一个推荐书目,但这样的推荐一年只有一次,能否将读书的指导长期化?就这个问题,嘉宾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王为理认为,文化本身就强调多元化。读书,它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取向都是应该鼓励的,既要读一些必需的精品,但是也不能强调一定只去读精品,否则就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要求,比如在香港读书,有时要求是大量的阅读,不要求精读某一本书,而是要求针对某一个领域,相关的著作都要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丰富的信息。深圳是略显急躁的城市,从深圳市民的角度来说,特别是年轻人,需要培养一种比较悠闲的、优雅的读书气质。像西欧一些国家,普通的市民看世界名著、口袋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完全是出于一种享受,我们也应该引导市民在这个层面上,养成一种读书习惯。具体操作上,国外一些知名的出版社,在自己的网站上专门请专家做书评,这个书评简明扼要,而且视角也比较独特。国内的上海图书馆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这些做法深圳可以借鉴。

  何春华表示,读书月里推出专家指导书目,是从专家的视角来告诉我们该读什么书。读书本身应该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我们还是提倡快乐读书,快乐学习。根据网民的建议,将来会在每个月以适当的方式对我们的读者推荐一个有参考价值的书目,这个数目以少而精为标准。另外,发行集团所有的卖场还会通过深圳书城的网站,通过会员刊物,发布一些有价值的书目指导。但读什么书,选择权更多的还是在读者自己。

  网友帖摘

  穿花衣服的大象:读书月现在阵势越搞越大,在深圳书城看书的人中,应该说“应市”、“应试”、“应时”的还是多数,这没什么不好,但是要与提高城市品位联系起来,要做的就不是轰轰烈烈面上的事情,更需要深入细致地规划和执行。从政府的角度看,仅仅有“打造”还不够,一个城市的品位的提升单从文化建设上,就有许多文章可做,政府要做的是有一个熏陶人的大环境。

  恩雅:文化包括很多方面的。培养市民的修养、情操、文明,这和文化建设同等重要。光是读书月,感觉还不够。还需要引导建设些酒吧文化,咖啡厅文化,因为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

  Gongzheng:文化之城,远不只是有画展,有音乐会;远不只是有博览会,有研讨会;远不只是有狂欢节,有美食周。文化是海,先得有博大的腹地,文化不拒细流,更要有无数的细流;文化是山,先得有广大的基础,山基绵延越宽越广,山峰才越高。文化的基础在哪?在人,在人的素质。政府应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小到幼儿园,大到大学、研究所,硬件够不够?软件够不够?

  云边的笑:建议“读书月”组委会建立“读书网”,让大家在读之余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书友……至少把“读”做了一次提升。

  绿水青山:读书月暂告结束。论坛请出有关人士评点一番,对市民来说实在是好事。

  小飞虫儿:期望着论坛能给我们一些前瞻性的东西,明年怎么办?对移民城市来说读书是建设的“根基”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