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城中村”改造在即 编外脏乱地区也盼望被改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09:49 龙虎网

  【龙虎网讯】南京要改造“城中村”了,市民一片叫好声,记者连日来对的一些“城中村”的调查走访发现,“城中村”确实问题很多。有意思的是,一些没有被定义为“城中村”的小区居民也认为自己的居住环境太差,他们也期待自己的社区能享受“城中村”改造的待遇,改变一下自己周围的环境。

  走进“城中村”记者听民声

  奥体新城,一片颇上档次的新建城市住宅小区;积善新寓,几年前旧城改造时建成的居民住宅;江东路,河西新城最宽最长的一条景观大道。谁能想到,在这些建筑和道路的背后,还有一批村庄,河南村、积余村、东林村……

  很多门牌都是两个号

  沿着水西门大街向西,穿过江东路,就进了河西地区的“城中村”。记者发现,路两侧的店面十分零乱破旧,基本是以小五金和一些小吃铺为主,路边的积水和着尘土,让人无处落脚。

  奇怪的是,这些门牌除了标记“积余村××号”之外,下面还多了一排字,也是一个号码,号码前面是个“租”字。继续向里走,拐进小巷子,门牌已经变成了“河南村××号”,同样,“租××号”的字样被标在门牌号下面。记者询问当地一位老太太后得知,每家每户都有好几套房子出租,因此标上了“租××号”的字样。

  附近居住环境脏乱差

  在这片被现代化居民住宅和高楼大厦包围的300多亩土地上,到处是“握手楼”和“接吻楼”。楼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扑鼻。楼与楼之间无序排列,有的楼与楼之间连两辆自行车都无法并排通过,路面坑坑洼洼,颠簸不平。

  不足6米的江东门西街是当地最宽的道路,村内更多的则是两三米宽的小巷。记者沿一条小巷走进了河南村,小巷两侧,挤满低层建筑,新旧不一,立面参差不齐,一直延伸到远处。朝巷内走再拐个弯,还能看到一大块抛荒地,杂草丛生。听说“城中村”要改造,当地人连声赞成,“确实应该改造,这里环境太差了”。

  村里90%以上是外地人

  记者大约40分钟才找到河南村的村委会,路上碰到的村民十有八九不是当地人,所以无法给我们指路。当我们辗转找到村委会后才发现,站在村委会大楼楼顶上刚好可以看到奥体的科技中心大楼和观光塔。

  村委会的一位办公室主任向记者介绍,原先,河南村占地3000亩左右,共有14个村民小组,后来因为城市住宅建设开发,不断征用村里的土地,村民们陆续转为城市居民。

  尽管如此,这位主任说,村里的外来人口已超过1万人,是原有村民的四到五倍,现在,村里90%以上的都是外来人口。

  村民们“种房子”谋生

  90%的外来人口,给村里的房屋租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记者发现,几乎每家每户墙上都刷着“有房出租”字样。楼房拼命加层摞高,像积木一样,面贴面,小巷成了“一线天”,楼上住户隔街可以手拉手;散落住户,在自家宅基地上加宽拓深,从单门独院变成连排的楼房,有的从大门进去要穿四重门;墙上到处刷着“有房出租”的字样。

  村委会的主任介绍,没有耕地,几乎家家户户都靠出租房屋过活。这个现实被风趣地称为“种房子”,搭一座新房子,10个平方不到3000元,租出去每间一两百元,每月就能收上两三千。

  上厕所要走一两百米路

  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他们大多从事小买卖、运输和零散的社会服务业,记者在路边发现了许多摩的和面的。小马是一位面的司机,他是淮安人,来南京打工挣钱已经十几年了。过去在马群一带工作,4年前小马带着老婆一起搬到了河南村,租了一间20平米大小的房子。房租不贵,一月也就一百多块,可是生活起来却并不那么方便。一间房没有厨房和厕所,烧饭只能在阳台上搭个小灶,而要“方便”的话,就得跑到一两百米外的公共厕所了。

  黄家圩2号、3号上书盼改造

  11月15日,黄家圩2-14号居民王才宝联合另外2位居民给南京市信访办写了一封信,代表黄家圩2号、3号居民,企盼市政府能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之前他已经多次向黄家圩居委会、小市街道和下关区相关部门反映过这里的居住环境差,但是一次也没能够得到解决。他们给王才宝的建议是:“你继续向上反映。”

  11月18日,南京要整治城中村的消息让王才宝又看到了希望。11月21日,他找到市人大代表陈一梅,希望陈能将他们的意见带到人大会议上去。

  黄家圩2号、3号紧挨着新火车站,和铁轨仅一墙之隔。墙那边是铁轨、新火车站;而墙这边,到处是违章搭建、低矮的屋棚,污水横流。

  今年53岁的吕尚华称,他家的房子屋顶用的是毛竹片,现在已经断了很多根,冬天一下雪,房顶很可能会承受不住压力掉下来,非常危险。如果把路修好,他就准备修房子,如果这里要拆迁,那他就不修了,他算了一下,如果修屋顶得花1万元钱,如果拆迁,这笔钱就浪费了。但现在既不拆迁也不修路,让吕尚华甚为着急。

  在黄家圩2号、3号居民看来,这里要么拆迁,要么修一条有排污系统的路,否则实在说不过去。

  黄家圩2号、3号居民说,虽然这里不属于将被改造的“城中村”范围,但是他们特别希望能享受“城中村”的待遇,也能被改造一番,换个生活环境。

  六大问题困扰城中村

  秦淮区此次涉及“城中村”的共有6个,它们基本上被都市包围着,昨天记者实地探访了其中的三个,发现问题还真不少。

  ■村民不满意子女教育状况

  在秦淮区红花街道的七桥村,提起“城中村”的现状,几位村民七嘴八舌地将记者围住,首先提到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村民胡小军(化名)告诉记者,他有个儿子今年在夫子庙上三年级,每年都要交1万多元的赞助费,以后还要上初中、高中的,感到压力很大。在该村的光华路上,记者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七桥小学”,校舍破旧。胡小军指着学校的牌子说,现在就是民工子弟小学,在里面上学的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还有少数实在没有“本事”将孩子送到城里上学的村民。学校的师资力量根本不能和市里面的学校比。

  记者了解到,在秦淮区的果园村、翁家营村等街道涉农村,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违章搭建搞出租

  据了解,七桥村常驻人口有954人,其中农业人口801人,农转非的有153人。胡小军、陈齐峰等都属于农转非人口,胡小军告诉记者,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农民,没有技术、没有特长,50多岁年龄又大了,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接收,只好闲赋在家中,已经呆了3年了。据陈齐峰称,他们家现在惟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房租,他把自己家剩下的4-5间房,全部租给了外地人,每间每月100-200元,这样一个月下来就一千余块钱。

  记者了解到,红花街道的七桥村外来人口有4000多人,比常驻人口要多好几倍,房子相当“抢手”,九成村民都是靠吃“房租”生存。

  ■没有下水道污水横流

  “你看看,这哪是路啊,简直是臭水沟啊”,七桥村女村民胡丽荣(化名)指着中和桥路对记者说,这还是村里最好的一条路,整天污水横流,像臭水沟一样。胡丽荣称,虽然七桥村地处秦淮区,离市区并不远,可这里连最起码的排水管道也没有,村民家里的生活用水甚至厕所用水等只能随处排,时间久了好多地方就成了臭水沟。该村的一位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说到农村和城市的最大差距,应该说是这里没有配套的市政设施。

  ■村里晚上没有一盏路灯

  市政难配套,路破一点,村民或许还能忍受,村民胡小军指着一段中和桥路对记者说,这是村里最好的一条路,再往前去,就全是烂泥路了,根本不能走。记者看到即使是村里最好的路,也是坑坑洼洼。而在通往七桥瓮桥的地方,记者看到的路惨不忍睹,遍地是水坑,全是烂泥。让市民不能忍受的是,到了夜晚村里漆黑一片。原来在中和桥路上还有几盏路灯,因年代久了,全都坏了。村委会的一位负责人也称,的确村里没有一盏自己的路灯,晚上照明,全靠街道两边企业和厂家“借光”。

  ■出门好远才有公交

  “出门不方便,现在感觉和市区脱节了”,村民陈齐峰称,以前村里还通有一路89路,但由于施工、改造等原因,这路公交车停了。现在离村子最近的一路公交车是63路,村民一般要步行20多分钟乘车,出行非常不方便。村里的人要出去,绝大多数靠腿走,还有的自己家里配有摩托、自行车等。所以,这个村里“摩的”泛滥,基本上是随叫随到,但非常不安全,经常有人摔骨折、跌伤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村民担心食品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红花街道的翁家营、果园村、七桥村等几个涉农村,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菜场或农贸市场,于是居民买东西只好到自发的马路菜场,这里的菜、肉类、鱼等都没有任何的检验就开卖了。一些“黑心”的小贩经常拿来死鱼、臭猪肉在这里销售,有村民买回家,吃了拉肚子、中毒的事情时常发生,“有时看了东西都怕,但不买就没有得吃啊!”村民胡丽荣甚感无奈。

  编后语

  南京要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了,从这几天读者的反应来看,这是一个被叫好的决策,“城中村”里面的人盼望着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城中村”外面的人也盼着自己的城市更美、更“健康”,至少能增加自豪感。又加之政府领导都说了,这次改造一定要“依法办事”,可以预见未来是一片光明。可是,就在一片叫好声中,还有一些市民有点“失落感”,其中就有黄家圩2号、3号的居民,他们虽然不是住在“城中村”,可是小区也是脏差乱,多年这样,他们觉得自己都不如“城中村”,因为至少“城中村”已经被列入改造日程了,可他们还没看到希望。他们说现在好想享受“城中村”的被改造待遇。其实“城中村”改造只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相信政府会有更长远的治理蓝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