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2分14秒故障地铁撤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09:11 上海青年报

  一年要把相当于半个中国的人口送往本市各个角落,上海地铁每天负重前行。

  今年1至10月,轨道交通5条线路(包括磁浮)总客流为5.008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6.86%;日均客流164.74万人次,较同期上增27.28%。为此,一号线北延伸段高峰运行间隔缩短到9分钟;地铁各线都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水平。除“一票换乘”尚需时日外,其他“排堵”举措已先后兑现。昨天是本市骤然降温后第一个工作日,阿畅走进了高峰时段的地铁
———

  “阿畅”是本报交通记者的集体名字。从今天起,阿畅将以各种交通方式,和您一起出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高架地铁。

  他会和您一样遭遇交通拥堵,或者目睹交通不文明行为,他将仔细观察每一个典型拥堵点的现状并深入追踪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他将考察有关部门对拥堵开治的“药方”并求证其实效。

  和阿畅一起,上路吧!

  本报记者张昱欣高玲刘春霞顾金华徐宏文

  行动地点:三号线火车站站行动目的:考察12月1日出台的“应急处置”能力阿畅打分:★★★★

  昨天早晨7点53分,一列客串在三号线试身手的四号线“紫罗兰”列车,满载乘客驶入上海火车站站。记者和在寒风中等待许久的乘客一起涌向列车,54分15秒,大家被告知列车因车门故障要清客返修。

  “本次列车出现设备故障,只下不上,请乘客们等候下一辆班车。”广播里开始播放故障信息。记者跟随乘客走出列车,此时的站台上已是人满为患。记者发现一个站长模样的人,已冲到站台上和保安人员一起维持起现场秩序。7点56分29秒,这列“生病”的列车驶离站台。7点58分48秒,一列前来“救驾”的三号线列车驶入上海站。8点02分20秒第三辆列车抵达后,人流趋于正常。

  记者等区间负责人尚主任刚抽出身,就向他询问情况。他告诉记者,事故主要是新车车门出现故障。由于应急措施及时,广播到位加上乘客配合,并未对后面的列车产生影响。按规定,车辆出现故障到站后,必须在1分半内清客,2分半钟故障列车下线。记者现场印证,本次应急处置用的时间是2分14秒。记者了解到,截至昨天为止,本市轨道交通今年除发生两次30分钟以上大间隔事故外,15分钟间隔事故共发生6起,较去年同期发生10起的总数有所下降。

  早上8点记者来到一号线上海马戏城站,在8点05分至8点38分之间,共有5列开往莘庄方向的列车停靠马戏城站,记者发现每次都有门被卡住。由于马戏城站站台上有屏蔽门,每次关门时都是屏蔽门先关闭,因此每次地铁车门关不掉时工作人员都是要先打开屏蔽门、帮助乘客关车门,然后再关屏蔽门,“程序”比较繁琐。而每次往往不止一个车门关不上,因此高峰时刻每次列车到站都能看到三个工作人员一路小跑关车门的现象。“没办法,必须要尽快处理,2分钟内不解决掉就算是事故了。”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的两个小时左右时间内,马戏城站高峰时刻平均七八分钟就有一辆车,最短时6分钟就有一辆,但由于乘客太多,因此高峰时拥挤的现象并没有明显的缓解。记者随后来到地铁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10月北延伸段客流为5061万人次,日均客流量为16.7万人次。其日均输送能力与专家在北延伸段开通伊始预测的“日均16万人次”运能上限相符。“面对沿线40万人次日出行客流的‘刚性’需求,以及早晚高峰时段源源不断涌入地铁站的集中客流,增能举措的效果可谓‘杯水车薪’。”如果车辆总数不增,再想“挖潜增能”已无可能。

  昨天上午7点半,记者来到轨道交通二号线陆家嘴站。在开往人民广场方向的站台上,八名志愿者已经分开站在了列车的候车点,手中挥动着“与文明同行”的小红旗。而与志愿者一起的,还有4名站台工作人员。

  当一辆列车到站停稳后,一中年男子冲开队伍想“捷足先登”。见此情形志愿者立即挥动着小红旗上前制止。男子显得有些不好意思,退到了一旁。记者看到,碰到一些蛮横的顾客,志愿者也显得无能为力。但是由于志愿者的存在,和其他没有志愿者的站头相比,乘客们或多或少会自觉一些。记者了解到,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高峰期(7:30到8:30)志愿者就会出现在这里。

  ■阿畅手记

  10岁孩子背座山

  在本月底四号线C字段试运营通车,“申”字型轨道交通路网勾画上最后一笔前,凭借着总长94公里的“中等规模”线网,上海轨道交通托起了日均150万以上的“超大规模”客流负荷。

  其实地铁只是一个“10岁大的孩子”,从1995年一号线试营运以来,市民对地铁已由当初的好奇变成依赖。尤其是近两年来,每年30%的客流增幅让地铁稚嫩的肩膀不堪重负。

  真正要让市民走得“畅快”还需加快整个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到2010年上海将有11条轨道400公里运营网络,现在我们才走到“长征”的1/4。

  当然,“先下后上”是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就可以做起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