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看“3132”工程的分量——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与本报记者对话山西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06:57 山西日报

  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七大优势产业,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推进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建设,发展一批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按照市场需求,合理确定煤炭生产规模。高度重视煤层气、煤制油等煤基清洁能源的开发。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切实推进焦炭化产回收,实现我省由煤炭大省向新型煤化工大省的转变。

  省委书记张宝顺指出,我省煤炭产业的发展,要沿着三条路径推进:一是要稳步推进规模化发展,积极为国家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二是要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三是要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实现煤炭大省向煤化工大省、进而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于幼军指出,结合山西实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首先必须做好“煤”这篇文章。“十一五”时期,我省煤炭经济如何“谋篇布局”呢?就全省人民关心的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

  记者:近年来,社会上对山西煤炭的印象是一个字:火。透过这红红火火的现象,请您结合我省“十五”发展实际,对煤炭工业的发展做一客观评价。

  王守祯:“十五”的5年,我省煤炭工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全省煤炭产销量大幅度增长,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安全生产水平明显好转,行业的集约化程度和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煤炭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管理职能弱化。行业管理职能严重弱化这一状况与承担繁重的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很不相称。二是产业集中度低。全省拥有生产煤矿3811座、4278对井,平均单井能力不足14万吨。五大国有重点煤炭集团的煤炭产量只占全省总产量的36.63%。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四是矿区接续和替代产业的发展任务艰巨。2000年-2004年,全省重点煤矿已有一局、17矿,因资源枯竭关闭破产,减少生产能力1600万吨。五是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落后,价格未能真正反应完全成本。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极大制约。六是煤炭企业负担沉重。七是职工收入及生活水平偏低。

  记者:《建议》对我省能源工业发展的规划提纲挈领,省委、省政府领导特别指出了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请您介绍一下山西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王守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煤炭工业的发展要求,省煤炭工业局组织编制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省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是:按照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和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加快深化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全省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实现我省由煤炭资源和煤炭工业大省向新型煤化工大省和煤炭经济强省转变,推动我省煤炭经济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高效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分八个方面:

  ———加快三大煤炭基地建设。2010年晋北、晋中、晋东三大基地煤炭产量分别达到2.1亿吨、1.1亿吨和1.8亿吨,全省煤炭生产总量规划6.5亿吨-7亿吨。

  ———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大型煤炭基地内的小型煤矿数量减少70%。2010年全省30万吨以上矿井产量要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

  ———产品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省煤炭洗选比重达到70%以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坑口电厂总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全省新增产量加工转化率,炼焦煤达到60%以上、无烟煤达到50%以上、动力煤达到40%以上。大集团、大公司非煤产品销售收入力争占到其总销售收入的50%。

  ———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其中:大集团大公司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资源回收率明显提高。采区回采率,薄煤层达到85%以上、中厚煤层达到80%以上、厚煤层达到75%以上。

  ———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百万吨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人以下,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和大型煤矿主要工业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法规标准。

  ———矿区社会和谐发展。

  记者:建设三大煤炭基地、发展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加大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和多元化发展战略,建设强势行业,需要一大批项目来支撑。“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是个什么盘子呢?

  王守祯:为了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十一五”期间,全省共规划了重点建设项目249项,总投资3183亿元。其中:重点煤矿建设项目70项,总投资810亿元;重点洗(选)煤厂建设项目53项,总投资110亿元;煤炭企业大型坑口及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项目56项,总投资1029亿元;煤炭企业重点煤炭转化项目17项,总投资1124亿元;全省煤层气重点开发利用项目7项,总投资约90亿元;煤炭资源勘查项目46项,总投资20亿元。

  国有重点煤矿集团规划重点建设项目106项,总投资2419亿元。地方煤矿重点规划了83个对区域和地方经济有支撑带动作用的矿井、洗(选)煤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等建设项目,总投资475亿元。

  规划特别注重了结构的调整。在3183亿元的项目投资中,国有重点煤矿的56个大型坑口及资源利用项目和17个煤化工项目投资2153亿元,占到了总量的2/3。实施“3132”工程,是规划目标的最大特色。

  “3132”工程是,到2010年,全行业的销售收入,由2005年预计的1510亿元到2010年将实现翻番,达到3000亿元,其中非煤产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到全行业的1/3;“十一五”期间,全行业项目总投资3183亿元,其中,非煤产业项目投资2153亿元,占到全行业的2/3。

  记者:重点建设项目的布局和即将形成的经济规模令人振奋。那么,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实施哪些推进措施呢?

  王守祯:规划制定了9个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强化资源规划和管理,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尤其是对主焦煤等稀缺煤种资源要实行保护和控制性开发。逐步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加快推进煤矿资源整合和联合改造,强制淘汰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优化矿井布局,减少矿点,扩大单井规模,提高安全保障程度,提升整体开发水平。鼓励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收购、整合小煤矿资源。二是深化企业改革和改组,继续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深化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适应煤炭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环境的煤炭大集团管理创新体系。推进大型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着力推进中小煤矿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从严控制新井建设。除了安排大型煤炭企业急需的部分接续型大型、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项目之外,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矿井建设项目。严格限制现有生产矿井低水平扩能。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煤矿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对矿井进行改造,提升煤矿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鼓励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整合地方煤矿做大做强。鼓励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联企业与煤炭企业开展联合。继续淘汰、关闭落后生产能力,关小建大、能力置换。四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加快大型洗(选)煤厂建设与改造步伐,提高煤炭洁净化水平。煤与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相关产业并举,促进煤炭产业资本与上下游产业资本有机结合,壮大煤炭经济。延伸煤-电-铝、煤-焦-化、煤化工等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加快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五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地方法规,完善保障安全的规章制度和应急机制,把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六是实施科教兴煤和人才强煤战略。七是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八是大力发展煤炭工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九是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努力构建和谐矿区。

  记者:规划对推动我省煤炭经济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高效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哪些政策建议?

  王守祯:政策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煤炭管理体制建设;调整煤炭工业企业税收、基金政策;完善煤炭价格机制;建立煤矿转产援助机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抓紧大型煤炭基地后备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增加科技与教育投入;扶持煤炭企业开发综合利用项目;加大煤层气开发的政策支持。

  崔新龙(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