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乞丐网上行讨明码标价 写打油诗博取同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02:30 新闻晨报

  本报讯 (记者 李锐) 衣衫褴褛,形色憔悴,手里端着一只破碗,见人上前就不停地重复着“可怜可怜我”、“行行好”之类的话,相信这是很多人对乞丐的印象。但是,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乞丐们竟然有了自己的“乞讨网站”,“乞丐”再也不用站在街上,只要在家里敲敲键盘,坐等着收钱就可以了。

  昨日,晨报记者偶然发现一个网站,该网站的内容都是用来乞讨的,施舍的级别从1元
到10元不等,后面还公布了版主的相关账户。不止一位网友在该网站上对“乞丐”进行了施舍,但更多的网友则表示质疑和反对。随后,记者发现,类似的“乞讨网站”还有很多,有关专家表示对其不鼓励不打压,但如果涉嫌诈骗可直接向警方举报。

  版主标明“爱心”专指钱币

  在这家网址为www.somebody.com.cn的“专业”乞讨网站上,记者看到,“请你施舍一元钱,让我先富起来!”的红色醒目标题标注在网站首页中间醒目的3张街头乞讨彩照上方,照片下面贴着一首改编的打油诗:“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房价飙啊飙,我无避风屋”。下面一句话更引人注意,“秋去冬来,外面风大天冷,纯为开辟一温暖行乞(非行骗)新市场,迫切欢迎捐献爱心===>此处爱心专指钱币。”

  此外,记者注意到,版主还把“施舍”分为三类,即少额型施舍:指0.50元;标准型施舍:指1.00元;大款型施舍:指10.00元。版主特地在下面注明:接受更大额施舍,请在大款型施舍中选择相应支付数量,并友情提醒量力而施。为此,版主还将自己的相关账户留在旁边。

  网友少数施舍,多数质疑

  依次点击打开三类“施舍”,记者看到版主借助一种网上电子商务支付平台,专门建立了相关的捐赠页面,而卖家账户真实姓名显示为“刘锋”,于今年8月19日注册。到昨晚7时为止,该账户显示获施舍的金额为50.01元。在其“善人录”中,截至昨晚7时,记者发现已经有14个人进行施舍,其中浙江富阳的蒋先生先后施舍了两次。

  在该网站上,版主还为施舍者开辟了论坛,有相当部分帖子表示了赞赏和敬佩,但很多帖子还是对此表示质疑和反对,更有情绪激动的网民对其大骂。据称,该网站以个人名义备案,IP地址显示其服务器设在北京,2005年11月21日通过审批。

  版主回应

  乞丐有权上网乞讨

  在答复网民质疑的回应中,对于乞讨的原因,该版主以周星驰主演影片中常见的“无厘头”方式,先后列出了四种理由,其中包括“没有原因”、“我们不想说”等回答。该版主认为,他没有说乞讨的理由,也就谈不上欺骗,甚至完全不需要带着同情心来他的网站。同时,他作出承诺,如果已经作出施舍的人感觉被骗,那么随时可以退钱。“对于没有施舍的人,我们骗你什么了?”他留言反问。

  另外,该版主在回应中认为,网络是平民工具,乞丐有权利上网和乞讨,而乞讨并不违法,何况他们的ICP备案已在国家相关部门顺利通过。

  专家观点

  不违法但不鼓励

  对此,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认为,网络只是一种交流、传播的工具,“乞讨网站”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乞讨并不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是否进行施舍则由网民自己进行判断和考虑,这也是大家的自由选择。他表示,对其应该采取一个比较中性的态度,既不鼓励也不打压,但如果发现其有诈骗嫌疑,那么网友应该马上向警方举报,由警方来进行调查处理。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霍先生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从其要求施舍的金额来看,诈骗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有可能是一些小网站或者个人网站哗众取宠的行为,以此增加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该网站的点击率,为下一步出手转让做准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