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揭阳老艺人夏荣居竹篾编织精美画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1:39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本报讯一幅郑板桥的水墨国画《石竹图》乍看上去还以为是价值连城的名家真迹。细辨之下,却发现画作竟由一条条纤细如发丝般的竹篾织而成。原来这便是堪称“中华一绝”的竹篾编织工艺,相传其始于宋代,如今在中国国内已濒临失传。

  据介绍,这《石竹图》编织者前后花去了数月时间才“绘”成整幅画作,用掉竹丝达一万七千多条,全手工编织。

  在揭阳市揭东县霖磐镇西溪村,广东省唯一的竹丝编织艺人夏荣居老人展示了他精湛的竹编书画手艺。

  在夏荣居家中,老人珍藏了他多年的心血之作:郑板桥的水墨国画《石竹图》;唐寅的《八哥图》;于右任的对联等,一幅幅栩栩如生,既保留原作的神韵,又有竹丝编织独有的精致。

  年过六旬的夏荣居老人笑着说,只有选材细腻,编出来的画面才能传神逼真。他在削竹丝时是不厌其精。有一次,为了完美地再现画作里一枚精美的小印章,老人凭着自己多年练成的功夫,将竹丝再分解,最终修成的竹丝竟成了可穿过针孔的“竹线”。

  夏荣居老人说,“普通的竹子要经过锯、刮、片、分、理、浸、染、晒等若干道工序后,才能进行编织,到最后画作装潢入框,起码要经过十多道工序。”而这每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抽出来的竹丝才能达到薄如膜、细如丝、柔似纸的要求,织成的画面才能平整、细密和光滑。

  从艺50余年来,夏荣居不断地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他创造了“黑白两织全”技法,使得画作正反两面都可欣赏,而且画面黑白分明,增强了审美效果。夏荣居的代表作《石竹图》,高72厘米,宽27厘米,是他小心翼翼地分剥了一万七千多条纤细如发的竹丝,经过4个月的精心编织才完成的。这幅郑板桥水墨国画作品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在去年举行的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上,夏荣居老人的竹丝编织作品《梅兰竹菊》屏获得了银奖。许多人观赏作品之后直呼大开眼界。

  令夏荣居老人感到遗憾的是,如今几乎找不到有志于竹丝编织画艺的年轻人,这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工艺濒临失传。老人激动之余感慨地说:希望更多后来者能将竹丝编织工艺发扬光大! 李怡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