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生多开拓桃李满天下——访潮籍中科院资深院士杨遵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13:40 大华网-汕头日报

  □本报记者蔡毓生 李凯

  他是我国古生物地层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古生物学与古地层学泰斗之一。

  他于198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他带领中国地质学者不懈努力,把国际学界称为“大金钉子”,作为全球唯一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标准层型的地层剖面确定在中国。

  他于1997年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

  初冬时节,下午3时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记者走进教师宿舍区一幢普通楼房。最高龄的潮籍中科院资深院士(地学),已届97周岁的杨遵仪博士就住这里。“坐、坐、坐!不要客气!”闻悉我们来到,正在里屋小憩的杨老快步走了出来,并热情招呼我们先坐下。屋里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杨老,您说潮汕话吗?”记者问。“当然会说潮汕话啦!”杨老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许多,“我可是典型的、土生土长的潮汕人!”

  从报馆校对员到耶鲁研究院高材生1908年10月7日,杨遵仪出生在广东揭阳,全家的生计靠父亲行医维持。他先后在潮州、澄海和汕头等地的几个教会学校念完小学,又在英国人办的教会中学华英中学上了3年初中。后因该校停办,又无钱就读别的学校,只好辍学在家。“为了挣钱糊口,我还曾在汕头的《大新潮》报社当过校对员呢!”杨老对当年在汕头求学、工作的这段经历记忆犹新。晚上,杨遵仪在报社搞校对,白天,他就在报社负责人办的大中中学学习。由于读书认真勤奋,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处于前列。高中毕业后,杨遵仪留校当了英文教师兼图书管理员。

  眼睁睁看着外国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耀武扬威,杨遵仪痛恨不已,他把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现实归因于国家的经济落后,由此萌生了学经济的愿望。1929年夏天,杨遵仪考取了上海暨南大学政治经济系。第二年,又慕名考上了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系,继续学习经济学。然而,当权者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让杨遵仪越发觉得学习经济学前途渺茫。第二年,他就转到地学系学习,由此定下了他奋斗终生的方向。

  为了支撑自己的学业,杨遵仪找了一个校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报酬是一点钟两毛钱。杨遵仪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各主科的重要参考书。他先后选修法语,旁听德语,后来还学会了俄语,借以提高阅读国外文献的能力。杨遵仪的毕业论文是用英文写就的《中国地质文献目录》,这是中国地质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这本书被当年北平研究院评为1933年度地质矿产获奖论文,成为后来地质工作者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毕业后,杨遵仪留校当了两年助教,1935年,他考取了美国庚子赔款公费留美生,于1936年9月赴美耶鲁大学 YaleUniversity 研究院,学习古生物学及地层学。1939年,杨遵仪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被耶鲁大学接纳为荣誉学会会员。

  中国地层古生物学的“活字典”“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把他自己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生命才会有价值,一生才会有作为,才会活得有意义。”杨遵仪以此自勉。

  学成耶鲁,杨遵仪面临去留的选择。当时,祖国正遭受日军铁蹄的蹂躏。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当年秋天,杨遵仪毅然回到了祖国。经前辈孙云铸教授介绍,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兼该校地质系系主任和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1946年10月,杨遵仪回到清华大学地学系继续任教。

  祖国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地质学院成立,杨遵仪是建院的负责人之一,先后担任过副总务长、专修科主任,水文系、石油系、地质测量及找矿系、地质系主任等职,是北京地院担任过最多系主任、在位时间最长的老教授。

  一生多开拓,桃李满天下。1956年,杨遵仪主导编著了我国第一本高等学校古生物学教材。1960年,他和同事们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层古生物专业”,1962年,在国内首次开设了“生物地层学”课程。他先后讲授过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学专题讲座等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大学生、研究生和进修生,其中就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殷洪福院士,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等等。

  杨遵仪的学术影响力是国际性的。1986年,杨遵仪和另外两位院士合著的英文版《中国地质学》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占全书一半以上篇幅的地层部分由他撰写。这是继李四光教授1939年《中国地质学》之后,又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地质概况的力作,深受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被认为是中国地质研究史上的又一项重大贡献。80年代以来,杨遵仪着力于国际课题二叠 三叠系界线的研究,成为中国二叠系、三叠系对比的引路人。他组织领导了中国的“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为把国际学界称为“大金钉子”,作为全球唯一的标志性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质史上两个重大世代的交界界线)标准层型剖面确立在我国浙江长兴煤山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地质界争得了荣誉。“从中国地层学来说,学问最博的恐怕要数他。从古生物来讲,他是见识最广的一个古生物专家。他是中国古地层生物学的活字典。”这是杨遵仪的开山弟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殷洪福院士对恩师学术研究特点的简要概括。

  “做教师就是要培养人才”“杨老是我最敬佩的师长。他有两点非常突出:助人为乐,乐观主义。他乐于支持年轻人成长,培养学生丝毫不带个人目的。杨老对学生很宽松,总是放手让你独立去做。在他面前,老学生们很自由,见着他都敢于发表意见。”说起杨老师,殷洪福院士满怀敬意和感激。

  杨老的英语水平在地质界有口皆碑。殷洪福院士至今还记得,1957年至1958年间,他正在读研究生。为了帮助他和教研室其他助教提高英语水平,杨老和他的元配夫人徐增蕙义务执教,每周1 2次,在家里给他们上英语课,同时还提供水果。几十年来,杨遵仪牺牲了自己的很多时间、精力,义务当外语教员,为别人修改、翻译了数不胜数的外文论文稿,为提高中国地质界的外语水平和学术论文的译文质量,使我国地质科学的新成就能够如实地介绍到国际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每言及此,他总是淡淡地说:“做教师就是要培养人才,这点事情是我能够做的,我很愉快,也愿意做,没有什么。”“乐观、宽容”是杨遵仪经常为人称道之处。解放后,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杨遵仪那时五、六十岁,正当盛年,本是再出成果的黄金时期,但却被批判为“反动学术权威”。关“牛棚”,挨批斗、抄家、下放工地劳动,全都有份,精神上、肉体上备受折磨。然而,杨遵仪泰然处之,乐观而不消沉。后来拨乱反正,给他平了反,对以前整过他的人,他一点也不计较。他的宽大为怀深受大家爱戴,威信很高。

  杨老的外孙女朱樱与他同为耶鲁校友。在朱樱眼里,杨老是“世界上最酷、最谦虚、最宽宏大度、最善良的外公。”“他研究的是几亿年的化石,对于他来说,人类的历史,也包括我们,50年也好,100年也好,和整个地球的演变过程来比较,就是1秒、几秒,甚至是千分之一秒的概念,所以他对很多事情,尤其是物欲、名利,都看得很淡、很淡。”

  走进杨老家时,记者早就注意到,杨老的房子好多年没再装修了。“杨老的生活很俭朴,袜子、衬裤补了又补,出门总舍不得打的,还挤公共汽车,或者就骑单车。但别人需要他帮助时,他都会慷慨解囊。”杨老的夫人李晓珍女士告诉我们,“当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奖,15万元奖金还没拿到手,就已和我商量,决定要捐5万元。”

  上90岁了,杨遵仪外出活动还骑单车。2000年开始,家人就不再让他骑了。“工作起来从没感觉年龄、精力的界限。我的精力还很足,走路还是很快的。其实单车现在还能骑的,小意思!”杨老对自己的健康充满自信。

  作为汕头一中的校友,杨老十分关心母校的发展。那一天,翻阅着母校的有关资料,杨老久久不释手。听着母校的有关发展规划,杨老频频点头予以赞许:“Wonderful!(好极了!)”。由于年事已高,杨老多年未回家乡。那天,他斟酌再三,满怀深情写下了祝语:“祝家乡人民生活幸福!祝家乡兴旺发达!”

  天色渐暗,我们起身与杨老告别。他快步从我们身旁越过,抢到前面为我们开门,并执意走出楼道相送。走出楼梯口几步时,我们回首一看,只见杨老站在阳台窗边,打开窗户,面带笑容,用力地朝我们挥手道别!

  人物背景:

  杨遵仪,广东揭阳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层古生物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美洲地质学会终身荣誉会员。长期从事地质学特别是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无脊椎古生物的门类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的研究造诣颇深。组织领导了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生物绝灭事件的成因、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及其上下矿产形成规律的研究,并选择中国南方三个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作为国际候选层型,从而推动了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主要成就:

  主编了《古生物学教程》、《古生物学》和《古生物地史学》等教材。合著《中国地质学》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外学者四人合编的《PermoTriassicEventsintheEasternTethys》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环太平洋事件及其全球对比》(英文)先后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还著有《贵州中部中、上三叠统腕足类》(合著,1966);《南祁连山三叠系》(合著,1983)、《华南二叠 三叠系界线地层及生物群》(1987)、《桃李满天下》(1993)等9部专著和60余篇论文。

  参加编著的《中国地层概论》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古生物学教程》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第五届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同年还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曾获美国耶鲁大学的克罗斯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