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读者日特刊]走近这些读书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13:40 大华网-汕头日报

  现在还有人读书吗?记者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进行采访的。因为在我们周围10人之中能自觉养成阅读习惯的尚不足一人,更多的人有时间吃喝玩乐,就没有时间读书。也难怪,现在的社会是什么社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构成了巨大的诱惑,面对诱惑,谁还静得下心来。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的一些人,数量还相当可观,他们乐
于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做一个快快乐乐的读书人。

  悦读成时尚

  现在的读书人,固然不乏为功利而读的,但更多的则崇尚个性的自由,更喜欢追求一种阅读的享受。悦读已成了不可阻挡的时尚。

  黄则扬先生是一位公务员。工作之余,他喜欢购点佛教的书来阅读。从南怀瑾的著作,到《波罗蜜多心经》。他说,这种阅读不是研究,是一种兴趣。因为作为宗教的佛学,同时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哲学。他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它流传几千年,并且影响如此之大。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抱着像黄先生这样的好奇心理阅读的并不在少数。例如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林先生就对他的多方面搜罗有关反右、文革题材的书来读做出如下解释:“不为其他,就为了看一看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种由好奇而阅读,并希冀有所了解的阅读,而阅读的快乐就自始至终地伴随着他们。正如黄先生说的,有时阅读的发现,使他“有一种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的快感。”

  与黄先生们不同,另外一些年青的朋友,好像更热衷于追读流行的读物。虽然有些道貌岸然之辈总是力斥这些读物是快餐文化,没有营养,不值一读。但他们总是如飞蛾扑火地去狂追流行。今天读韩寒,明天是可爱淘的忠实读者,后天甚至已跑进琼瑶小说的纯情世界里了。在他们看来,这都没有什么,只要心中快乐,他们就满足了。

  这类读书人,多半年龄都不大,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他们的读书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现。当然他们也读刘墉的书,觉得亲切,具亲和力,说出了许多他们心里的话,就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喜欢。采访中,我邂逅到了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小张。她书包里常常放着的就是刘墉的书。她说,她是把刘墉当大哥哥看待,他的许多话都说得“棒极”了。她承认自己的不少关于人生的观点都是来自于刘墉。

  但也有鄙薄刘墉的,斥之为浅,为俗。同是大学生的陈元和就是一个,他更喜欢读史铁生的著作,如《病隙碎笔》,说这种“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的人生境界,远不是刘墉所能达到的。

  其实,正如毛姆所言,“阅读应当成为一种享受”,只要觉得快乐,读什么都是“开卷有益”的。当然这种快乐应该是建立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基础之上。

  淘书乐陶陶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自然不仅仅在于享受阅读,还包括另外的一个层面,那就是“购”。许多的读书人更喜欢把“购”,说成一个“淘”字。“淘”自然不同于购,“淘”更多是相对于旧书而言,同时“淘”更多了些“不期而遇”的快乐。

  自命“毕竟是书生”的孙淑彦先生就是深谙此中三昧的读书人,他的淘是从揭阳淘到汕头,随着屐踪所及,更淘到广州等地。他曾津津有味地说起他淘书的故事:在淘书屋与冷摊淘到了心仪的《陈东塾先生年谱》及赖少其早年的专著《把一切艺术献给人民》……看他眉飞色舞的样子,连你都会感受到做一个读书人的快乐。

  淘书的快乐,还在于交友。比如一位书迷告诉记者,他常常去淘书,一来两去就和淘书屋的主人结识,有时淘不到中意的,也坐下来喝喝茶,与主人谈谈“书经”,交流一下各自的读书心得,心中不由浮起了古人的一句诗:“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同样也收拾了一份愉悦。

  另一位书迷则告诉记者,他的快乐是到书友家串门儿。如年已八旬的杨方笙老人,那一面墙的书,历尽沧桑,如今已像它们的主人一样宁静淡泊;如孙淑彦的“象贤书房”,盈屋的文华让他充分地领略到书的魅力;如吴先昌先生庋藏的书和报纸几可论“吨”计算……串门儿除了惊叹当然还是惊叹,从量之浩瀚到质的精美。如一位书友就意犹未尽地对记者描述了他看到毛边书、初版本的快乐。他说:“真的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读书很快乐

  在与众多的读书人接触中,记者无形中也受到了感染,那种对读书怀疑的思想也一扫而空。即使社会变化多大,读书总不会消失。正如著名的评论家南方朔先生所说:“读书让我很快乐,我读我写对别人或许有帮助。”

  做一个读书人真的是很快乐。我常想,为什么许多的人什么都能够放弃,就是不愿意放弃读书?一位书友回答得好,“就因为书里有另外的一种生活,有一个真正的自己。”看着这些读书人的快乐,在采访和撰写本文的过程,我也享受到了一份欣快。本社记者林伟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