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王德春:“十五”完成六大工程,创劳保新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07:15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 12月10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期两天、“以贯彻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为主旨的研讨会圆满结束。会上透露,2003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最高的时候达到4.18%,现在已经严格控制在3.5%以内。这么低的登记失业率是如何实现的,“十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明年和“十一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将如何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德春。

  五年完成六大工程

  记者:“十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德春:过去5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与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以人为本,为民谋利,为党分忧。以创新的思路,拼搏的精神,务实的工作,创造性地推进了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比较好地实现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的劳动保障工作机制、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和变革,主要工作走在了全国和全省的前列,取得显著成就。归纳起来,“十五”期间,我们完成了劳动保障事业的“六个工程”:

  一是市场就业机制基本形成。我们把就业再就业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龙头工程”,构建了具有南京特点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拓展就业再就业的“五大空间”、促进就业再就业“五大政策体系”和劳动就业长效管理服务的“十大举措”。5年来,全市净增就业35.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创“十五”期间的新低。引起社会震荡的下岗失业突发性矛盾基本缓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

  二是覆盖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按照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我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强制性社会保险险种已全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涵盖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

公务员公费医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10个方面的工作,基本实现了对城镇所有劳动者及各种就业形态人员的全覆盖。创建了“五险统一”征缴的“南京模式”,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参保人数首次实现了“五个过百万”。“十五”期末的2005年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57.6万人,失业保险净增20.2万人,工伤生育保险净增36.95万人,基金征收净增55.65亿元,养老金发放水平每人每月净增256元。

  三是劳动保障工作体制基本构建。按照“两级政府、四级服务”的模式,努力打造劳动保障工作新体制,推行劳动保障长效管理服务。全市132个街道(镇)、660个社区,全部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和制度“六到位”的要求,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1460名劳动保障协理员扎根社区,按照属地化管理服务的要求,建立了劳动保障“片管专管”工作制度,为辖区内的用人单位、中介机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等实行划片包干、专人负责的管理和服务,将工作落实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人头,这是劳动保障工作体制性的重大变革。

  四是依法监督维权体系基本健全。从建立三方协调机制、信访工作机制、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多方位入手,促进新型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形成。目前,全市国有、集体、外商投资企业基本实现了全员签订劳动合同,私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7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行劳动合同终解备案制度,有效地控制了企业裁员的流量、流向和流速。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征缴、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等为重点内容,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保持全市的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科学创建。按照国家“金保工程”的要求,规划建设了计算机信息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五险统一征缴管理和分别支付、劳动就业、劳动保障监察、职业培训等应用系统,并与全市劳动保障工作所有网络用户共享一个信息数据库。依托这个信息数据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劳动保障电话咨询中心,使全市劳动保障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基本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形成了以市局信息网络控制中心为核心向外广为辐射的局域网、广域网体系,大大增强了劳动保障系统的运作效能,整体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充分肯定。

  六是机关作风得到根本转变。2001年—2004年,在全市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四年迈了四大步,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抓好“三个重点”,推进“五个继续”,开创劳动保障新局面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将如何发展?

  王德春:“十一五”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全局,突出抓好“三个重点”,着实推进“五个继续”,努力实现全社会劳动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法制建设更加完备、服务型机关更加优良的目标。

  第一,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收入分配关系、和谐社会保险关系,是中央和省、市“十一五”规划建议的鲜明主题,必须作为“十一五”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三个重点,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十一五”期间,我们一定要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力度,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进而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收入分配关系,必须重点研究解决最低工资标准支付难的问题,要形成整体合力,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收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社会保险关系,必须重点研究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社会特殊困难群体。历史积累问题、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零就业家庭”的再就业援助问题、断保职工的续保问题、全社会的医疗保障问题、民工的城市就业环境问题等等,都是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必须正视、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二,要把“五个继续”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要抓手,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一是要继续发挥促进就业的服务功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我们必须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为核心、以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提高就业质量为重点、以发挥市场功能为纽带、以健全服务系统为保证,加快建立政策驱动、市场促进、自主就业的长效就业机制。

  二是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千方百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十一五”时期,在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广大劳动者的同时,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把广大的农民真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市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是要继续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管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市要进一步增强法制手段,强化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创新“五险统一”征缴“南京模式”的内涵。

  四是要继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千方百计和谐劳动关系。“十一五”期间,要突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仲裁、信访等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执法维权体系。

  五是要继续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进程,千方百计服务人民群众。

  明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

  记者:对于明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有些什么考虑?王德春: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京”的关键之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和新型利益分配观,抓住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谐劳动关系与收入分配关系三大主题,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长远发展,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保障工作新格局。

  一是要以统筹城乡就业为抓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抓紧建立健全长效性、普惠性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援助就业、鼓励创业的长效机制。要以基地建设、机制创新和评价方式的完善为重点,启动“三年二十万”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万人。

  二是要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抓手,增强保障能力。要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确保用人单位成立一家,参保一家。加快实现养老、失业保险的市级统筹,改进养老金计发办法。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力争全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万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30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5万人,工伤保险扩面10万人。

  三是要以调节劳动关系为抓手,化解劳资矛盾,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抓住扩大劳动合同覆盖面、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这个中心,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切实维护职工合法的就业权、保险权、收入权,确保全年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

  四是要以升级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为抓手,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组织实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第四次升级,加快建成城乡一体的劳动保障数据资源中心,实现市、区(县)、街道(镇)劳动保障信息联网,基本实现全市所有的社区劳动保障站信息联网,提高信息化在加快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中的贡献率。

  通讯员张宁军南京日报记者蔡晓芳(编辑

暴雪)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