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0:00 大华网-汕头日报

  (2005年12月5日)

  林木声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市“十五”期间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审议《中共汕头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动员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全面开创汕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实现汕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要会议。全会明确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必须坚持的原则,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工作报告和全会结束时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进一步丰富了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

  省委九届七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广东“十五”期间的工作,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了我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对于促进我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紧密联系广东的实际,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六个“必须加快”的要求,并就关系我省“十一五”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政策性问题作了全面部署。省委的《建议》既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又体现广东特色,对于全省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对我市制定“十一五”规划和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全会的精神实质,把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制定学习贯彻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各级党委学习中心组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自觉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真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干部群众的学习,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习贯彻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全市干部群众要结合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学习贯彻张德江同志考察汕头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上来,努力开创我市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十一五”时期的形势与工作的总体要求“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在负重中拼搏、在困境中奋起、在继承中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思想,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中推进发展。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按照“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强化管理,提升素质”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考虑长远,凝聚人心,组织突破,实现全市经济较快恢复性增长,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十一五”时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五年间,在前期经历挫折,近两年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各种困难和挑战增多的情况下,我们能够走出低谷,奋力爬坡,开创稳定发展的新局面,确实来之不易。通过五年来的实践,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认识,提高了辩证思维和把握大局的能力,增强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全市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理性和成熟,更加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更加自觉地为谋求汕头的振兴而奋斗。

  回顾“十五”时期的发展历程,我们有很多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加快发展与强化管理结合起来,把立足当前与考虑长远结合起来,把内聚人心与外树形象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始终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主动权,始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建立在快速健康和可持续的基础之上,汕头的振兴才有真正的希望。(下转A2版)

  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上接A1版)“十一五”时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振兴汕头的重要时期。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工作,首先必须科学判断形势。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发展的新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总体上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日趋加速,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市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技术壁垒层出不穷、贸易摩擦纠纷增多,我市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国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在全面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我市经济转型、结构优化提供了动力。省委、省政府把加快东西两翼发展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举措,强化汕头作为东翼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市原有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弱化,前几年的挫折又拉大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压力不断增大。

  从内部环境看,汕头作为经济特区、著名侨乡和港口城市,具有商贸活跃和民资民力、侨资侨力丰富等比较优势,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有一定的物质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艰难调整和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健康的轨道,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开始形成,这些将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汕头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即期发展速度偏慢,投资增幅和投资率低,财政收支压力大,地方金融潜伏着危机,这将加大今后冲刺和跨越的难度。在社会建设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管理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建设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精神不振、责任心不强、能力不足、作风不实,部分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任务十分迫切。所有这些,要求我们要主动面对,未雨绸缪,在今后的实践中切实加以研究和解决。“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汕头提出的发展经济特区、建设经济强市和粤东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以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实现全市人民富裕安康为总目标,继续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强化管理,提升素质,力争经济建设有重大突破,和谐社会建设有明显成效,党的建设有新的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理论武器,是新世纪新阶段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指导方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做好“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今年9月,温家宝同志在广东视察时,要求经济特区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继续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发展。今年4月,张德江同志在汕头考察时,要求汕头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发展取得新突破。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十一五”时期的全过程,贯穿于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分清主次轻重,实施重点突破。要坚持以工业为主导,以新兴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建设以轻型加工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兴制造业基地;以港口为依托、重化工业为带动的临港工业基地;以商贸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的综合服务业基地;以良种良法为途径、产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效益农业基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扶持新兴产业,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总体上提升汕头的产业综合竞争力。

  全力振兴工业是加快汕头经济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造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引导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市工业企业中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全市工业产值中的比重。推动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增强工业资源的配置能力,使园区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着力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在四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加工、化工塑料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塑料机械和电力设备、医疗设备为重点,培育大型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技术领先的主打产品,推动装备制造业向规模化发展。三是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为工业产业升级积聚力量。四是发展临港工业。利用港口资源,引进和发展石化、电力、大型装备制造等大工业项目,推进工业的适度重型化。特别要抓住汕头被列为全省规划建设的五大石化基地之一的契机,争取引进大型石化项目,力争华能海门电厂明年动工建设。要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商贸发展层次,加快各类市场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商贸企业,拉动消费,繁荣市场。大力发展商务、物流、会展、金融、保险、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配套发展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推进服务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发展特色滨海旅游。

  (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必须通过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要建立健全各类科技力量的协调机制,大力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科研机构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和组织产学研联盟,增强自主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科技含量和质量,降低资源消耗。着力引导各类企业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智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培育和构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汕头大学在推动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技术依托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科技服务创新,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要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发展自主品牌,提高“汕货”的竞争力。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三)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内外源型经济上新台阶

  扩大投资是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汕头仍处于投资推动发展期,必须以扩大有效投资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投资拉动,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内外源型经济。要加强统筹协调,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建立社会投资体系,全方位吸引侨资外资,鼓励社会投资,形成市场运作的投资促进机制。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抓好投资项目的招引筛选、跟踪落实,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政府投资导向,切实加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突破投资制约瓶颈,建立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大通关”建设,营造高效率、低成本、安全文明的投资环境。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做大规模,形成带动效应。要继续发挥侨乡优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优化提升外源型经济。把引进外资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带动能力强的领域。在深度开发美、日、欧盟、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俄罗斯、中东、东欧、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提升加工贸易,继续发展一般贸易,积极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促进出口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化进口结构,做大进口贸易。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磨擦,维护产业安全。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和权益,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领域,逐步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平等待遇。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造条件发展各类民间信用担保公司。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要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创新合作机制,完善合作规划,以落实合作项目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能源、经贸、劳务、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建立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加强与闽粤赣经济协作区各市的联系和交流,积极参与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经贸合作。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必由之路。要适应行政区划调整的变化,构筑“东西扩延,南北对称,中心带动,区域协调”的城市建设新格局,推动城市建设组团式发展。加快“三条经济带”的规划和建设,大力拓展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中心城区“一市两城“建设,通过拓展东区和优化提升西区,增强北区的集聚辐射功能;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配置资源,加快推进南区开发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要致力打造区域品牌,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按照适度超前、统筹规划的原则,重点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港兴市,构建以大港口为核心的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能源、信息、供排水、电力、通信、环保、减灾防灾等公共设施功能,提高城市的承载和集聚能力。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要以民营经济为基础,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培育经济强镇。通过优化规划和产业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各镇特别是中心镇的资源集聚功能,形成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扶持各镇发展特色经济,发展优势产业集群。要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品种结构和粮经比例。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把精耕细作的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重点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海洋产业。

  (五)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创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决策机制,强化服务职能,实现行政提速。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精简机构,优化结构”的要求,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要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和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和财政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改革财政管理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推行预算公开。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用好国家开发银行信用合作额度和商业银行资金,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整合地方金融资源,促进地方金融发展壮大。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推进市政设施和各类特许经营权市场化运作,盘活政府资源,多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政策,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市直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产权多元化,建立权责统一、有效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要完善市场规则,努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规范土地、人才、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各类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培育壮大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六)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建设绿色汕头

  重视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建设,是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必须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依法严格保护土地,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强化土地管理,盘活土地存量,集约利用土地。加强韩江水质保护和其它江河整治,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扶持开发资源再生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贵屿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快南澳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科学制定和实施全市环境保护规划,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城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示范区等活动。要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四、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全市人民富裕安康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必须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群众利益,维护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和谐汕头。

  (一)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构建文明法治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培养良好的文明风尚。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公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代表依法履行职能,进一步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村(居)民自治,推行和完善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广泛密切地联系各界群众。要继续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立法权,提高立法质量。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司法监督,保障司法公正。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制意识。移风易俗,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加强现代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二)加强文化大市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文化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和发展义务教育的成果,大力扩展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中毛入学率。支持办好汕头大学,提高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质量。优先保障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体制,确保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切实加强人才工作。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主体,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等紧缺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建立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绩效考核机制、选拔使用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优化文化资源,加大对公益性文化的投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促进潮剧的发展与改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强化行业管理,建立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急救网络组成的医疗卫生新体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三)重视解决民生民安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全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社会发展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加大力度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看病难、打官司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加快水改工程建设,尽快解决部分村居群众饮水特别困难的问题。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发展老龄事业。鼓励社会捐赠、社会互助、社会救济,发展慈善福利事业。要健全就业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和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扩大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并逐步将失地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推行企业年金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城乡群众无饥寒。要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格局,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对困难群众就业的援助制度。

  (四)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坚持化解、规范、打击并举。要坚持抓化解。认真贯彻《信访条例》,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和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会矛盾排查,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进一步完善维稳责任制,及时化解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要坚持抓规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执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检查监督,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对能力。要坚持抓打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集中力量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重点打击“两抢两盗”、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和涉枪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继续打击走私贩私、逃税骗税、制假售假和利用“六合彩”赌博、非法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坚决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保障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完成“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本领。要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奋发有为,多创业绩。要继续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继续抓好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建立起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核心。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继续推进以民主集中制为中心内容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和监督制度,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和纪律选拔任用干部,促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积极探索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重视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鼓励更多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加强镇级党委建设和村党组织建设,培养选拔好带头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加强国有企业、学校、社区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要贯彻落实党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和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制度,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要坚持标本兼治、着眼治本,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提高监督整体效能。要加强案件查处和纠风工作,以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严肃查办发生在基层的以权谋私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同志们,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工作,实现汕头的真正振兴,任务艰巨,担子很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为顺利完成“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实现汕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