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爱心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全省捐赠活动今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9:14 新文化报

  

爱心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全省捐赠活动今启动

  十层单不如一层棉。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的村民刘大姐着七层薄衣御寒

  

爱心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全省捐赠活动今启动

  褥子裸露棉絮

   本报与省慈善总会推出的“暖冬计划”首日收到现款1700元,衣物、被褥300余件;捐赠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906号 新文化报社;捐赠热线:0431-96618;捐赠账号:4200220309000128543

  贫困之艰

   草房歪歪斜斜靠五六根木头支撑着;冰冷的炕上铺着发黄棉絮拼成的褥子;锅里的两张面饼是两个儿子放学回来的晚餐;妻子身穿七层薄衫御寒……

  屋里屋外 全是冬天

  本报讯(记者 王瑾) 昨天中午,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土路,记者一路驱车向南,赶往受灾较为严重的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今年的罕见灾情,让这个镇不少原本富裕的农民返贫,更别提那些本来就贫困的了。肚带河村是该镇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之一。

  得知记者的来意,村干部一路叹息领着大家走进周明星的家。远远就看见一幢歪歪斜斜的草房,被五六根木头横七竖八地支撑着。村干部说,有一天连夜下大雨,老周家睡到半夜“哗啦”倒了一面墙,一家人好悬没被砸死。可村里困难户太多,村里又实在没钱,最后硬挤出400多元,好歹把墙堵上,但这房子太危险,没准啥时就塌了。

  周家院子空荡荡的,连根柴禾都找不到。由于房子严重倾斜,屋门已关不上了,冷风顺着大约0.3米宽的缝子嗖嗖地钻进屋里。据介绍,周明星疾病缠身,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种地了,但他听说有客人来,还是一瘸一拐地挪到后山捡回几根树枝填进灶坑,想让屋里好歹有点暖活气。

  走进屋里,映在记者眼帘的是真正的家徒四壁,除了一口缸,屋里连个像样的柜子都没有。周明星的媳妇刘大姐正围着一床没有被面的棉絮褥子坐在炕上,见记者来,她连忙把褥子卷起,把记者让到炕上。炕冰冷冰冷的,记者打开褥子——这哪里是褥子啊,一面是用旧面袋子拼成的褥面,一面则是裸露着的发黄棉絮,东贴一块西贴一块的,拎起就会一块块掉下来。

  “家里啥都没了,柜子让墙砸碎了。”周明星两只手有些不知所措地揉搓在一起。媳妇趿拉着一双明显小几号的旧棉鞋,半个脚跟露在外面,她有些难为情,趁大伙不注意,她蹭到墙边偷偷换上一双半旧的棉鞋。

  记者在屋里转了转,只看到二三公斤大米和半袋白面,缸里有几颗冻得硬邦邦的酸菜。老周掀开大锅盖,热气升腾,但锅里只有孤零零两张面饼,这是两个儿子放学回来的晚餐。

  周家实在太冷了,和室外的温度相差无几,从门缝窜进的风一会就打透了衣服。临走前,记者突然想问问他们家是否需要棉衣。回头见老周媳妇,头上包着一条破头巾,一件马上就要被撑破的男士西装勉强扣上扣子,里面是一件长出一截的男士夹克,坏掉的拉锁被她缝上了几粒各样的扣子。记者很想看看她里面是否穿了棉衣,老周媳妇低下头,迟疑了一下,用冻得不听使唤的手,缓缓解开了几粒扣子,出现在记者眼前的,竟是一层又一层五颜六色破旧不堪的旧薄衫共计七件。记者实在不忍心再看,因为此时,老周媳妇的眼泪已经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

  记者感言:采访归来,记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周夫妻俩渴望获得帮助的眼神,破旧的房屋,饭锅里面的两张面饼,用来御寒的七件薄衫,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痛的图画。而在渴望帮助的人群中,老周还不是最困难的……

  援手

  之仁

  耄耋夫妇抬来棉衣物,这只是一部分,其他的他们将分几天送来;艺术家韩子平放下500元钱转身就走;今日10时省委办公楼大厅将举行捐赠活动,届时省有关领导将进行现场捐赠

  本报讯(记者 郑丽颖) 这几天的冷天气,让人都不愿出门,但众多人的爱心却包围着这些渴望得到救助的人们。虽然本报刊登了捐款账号,但还是有读者把钱送到了本报,其中就有我省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还有很多好心人,送来了棉衣、棉被,他们希望能够给灾区人们送去温暖。截至截稿时,本报共收到捐款1700元,衣物和被褥300余件。

  本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日10时,省委办公楼大厅将举行捐赠活动,届时省有关领导将进行现场捐赠,随后全省捐助大幕将由此拉开。

  送暖镜头一

  步履蹒跚 86岁老大爷来本报捐款

  昨日一大早,本报大门刚开不久,一位带着棉帽子、穿着厚厚棉衣的老大爷就步履蹒跚地来了,“我要给灾区捐款。”老人努力地说出这句话后,就坐在沙发上喘起了粗气,过了一会儿老人慢慢从里兜里掏出400元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捐300元,这100元留下自己零花用。”

  老人说他今年86岁了,家人不让他出来,他是背着家人打车来到本报捐款的。老人没留名也没让拍照。

  送暖镜头二

  耄耋夫妇抬着棉衣物乘公交车来

  84岁的张海山和76岁的卞贺老两口抬着刚刚收拾好的棉被、棉裤和毛衣、羽绒大衣来到了本报,他们说,他们是坐公交车来的,家里还有一些棉衣物要捐,因为年纪大,一次抬不了那么多,老人说:“明后天我们还来,这几天要一点点把家里闲余的衣物都抬过来。”

  两位老人不光抬来了衣物,还送来200元钱。卞贺老人说,她20多岁入党,什么苦都经历过,可一听说灾区人民缺衣少吃就坐不住了。

  临走时,老两口还表示,如果要去灾区慰问时,他们一定得跟着去,他们可以表演节目,别看老两口这么大年纪,他们还是某艺术团的领唱呢。老两口说,最近刚刚买了一套表演“天仙配”用的衣服,只要灾区人民愿意看,他们就去演。

  送暖镜头三

  韩子平:不要提我,不要提我

  昨天,在接待捐款、捐物的读者时,记者眼前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穿着红色的羽绒服,从兜里拿出500元钱后,还没等记者反应过来,他转身就要走。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记者想起来了,马上喊了句:“韩子平老师!”但韩老师没停下脚步,只是笑着说:“不要提我,不要提我……”快步走开了。

  后来,记者还是辗转找到了他。韩子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他儿子得重病的时候,大家帮助了他,让他儿子重新站了起来,而且现在他儿子恢复得特别好。韩子平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沟沟坎坎,只要大家帮忙就没有过不去的。

  送暖声音

  他们也想伸手捐助

  昨日,本报的捐款热线电话不断,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表示要捐款捐物,但由于年龄太大或事务缠身,实在没办法把这些心意送到本报,他们觉得十分遗憾。

  长春市双阳区的崔女士说,看到报道后,她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收拾东西,忙活了一身汗,“我家离新文化报社实在太远,怎么把衣物送给灾民,我再想办法。”

  家住长春市光复路的石大娘由于身体不好,没法亲自把衣物送到报社,希望报社能帮助想办法,把她的东西送到灾区人们手中。送暖提示 您的一件棉衣、一套棉被也许能温暖一家人,您的一份爱心也许会让困难的家庭春意盎然,充满希望。请伸出您的援助之手,为困难家庭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请拨打本报捐赠热线:0431-96618。

  如果您认为身边的人特别需要帮助,也请拨打本报热线。(新闻编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