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带着思辨的精神上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00:26 哈尔滨日报

  雷

  把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拿到掌心时,以为这会是一本阅读起来轻快的书。这可能与我对巴黎的印象有关,那是世界上最摩登的时尚之都,那里的一切总让人有香艳的感觉。可当我合上这本书时,心情却不是轻快的,而略带几分凝重。

  作者游历巴黎,寻觅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有关联的古迹旧痕,追索大事件发生的前后因缘,探析那些初始主动渐至身不由己的人们心中所思所想。书中对当年大改革的时机提出了很多疑问。在当时,法国贵族甚至皇室本身已经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推动社会前进的意图。以拉法耶特为代表的众多贵族已经可以超出自己的阶级局限,同情弱者,主张社会平等。在明知贵族和皇室肯定会丧失部分特权时,他们还能够以理性的角度去理想和推进社会进程。

  而当时社会已经呈现平稳前进的形态下,却暴发了大革命。在1793年,大革命所衍生出来的雅各宾恐怖时期达到了高潮。据称,在1792年9月实行大屠杀的三天内,光巴黎就被杀了约1300人,外地的更无法统计,历史上称“九月屠杀”。大革命没有给法国人带来真正的自由与平等,反而成了史上最恐怖的岁月,在鲜血中浸泡的巴黎,已经成为一座疯狂的城市。

  弱者和强者可以通过权力的掌握变换着角色。“历史上,屡屡如此上演,在解放底层民众,将他们被剥夺的权利还到他们手中的同时,社会最容易普遍产生接受的,就是由同情转为对底层民众的赞美。这样的美化,又通常导致赋予他们过大的权力,其结果,总是发现,不知道由什么魔力操纵,原来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们,原本应该是最软弱和善良的人们,原本期待为他们自己也为社会造福的人们,在一夜之间变得狂暴和肆虐……”大革命带来的共和成功一年后,在“自由、平等”的面纱下,法国人言论出版等自由权利已成为奢侈品。在众多的未经审判的处决、权力的争斗等轮番上演后,当初狂热的革命者又兴高采烈地迎回了自己的皇帝———拿破仑。

  本书的最后介绍到,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的45年之后,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个作家的葬礼,他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全法国举国志哀。这是从大革命以来,法国人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不论那弱者是曾经的贵族还是一个乞丐。

  这是一本好看的书,从装帧到插图,而且作者“林达”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对旅居海外的夫妇。就是这对夫妇,将我们引向了历史深处,用思辨的精神去看路上的风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