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连晚报”登陆南极本报记者刘万恒首批抵达中山站(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2:38 大连晚报

  

“大连晚报”登陆南极本报记者刘万恒首批抵达中山站(图)
大连老虎滩极地馆全程特约

  大连晚报记者特别报道

  远征6500海里,北京时间12月18日科考队登陆南极

  本报记者有幸成为首批乘直升飞机抵达中山站的队员

  “大连晚报”登陆南极

  ■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南极中山站电

  北京时间12月18日凌晨1时,在灿烂的极昼阳光照耀下,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缓缓开进南极大陆协和半岛的陆连冰带。破冰1500多米后,北京时间18日下午1时45分,舷梯缓缓从雪龙号左舷放下,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距中山站20公里的陆连冰带上正式登陆南极。

  远征6500海里

  按照雪龙号开进普里兹湾时的冰情和航速计算,考察队到18日中午才能到达陆连冰带,但从17日下午开始,进入南极圈后一直未停的风雪突然停息,极地的太阳开始光临雪龙号,气温迅速回升到零上1摄氏度左右。在阳光的照射下,围困雪龙号的浮冰纷纷融化,考察船得以15节的航速全速接近中山站。

  到18日凌晨,全速前进的雪龙号被厚达1米的陆连冰挡住去路。格罗夫山内陆考察分队地质专家,曾3次深入南极内陆的徐霞兴告诉记者,南极的陆连冰是大陆的延展区,很多冰层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累积冰层。在破冰前进1500多米后,雪龙号在距离中山站20公里处下锚停船,科考队员就此踏上了南极大陆的土地。在南极大陆的千年冰面上,全体科考队员背靠雪龙号,面向南极冰雪合影留念,并向祖国的方向高喊:祖国,您好!

  第22次中国南极科考队领队,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告诉记者,本次南极考察,雪龙号搭载100多名科考队员和船员,共远征6500海里,历经30天海上日夜,在跨越了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后成功穿越魔鬼西风带,最终顺利抵达南极大陆,这表示本次南极科考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魏领队表示,顺利抵达南极依赖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还有更多更艰苦的考察工作等待进行。

  越冬队员热泪盈眶

  雪龙号停船后,第22次南极科考队临时党委立即通过高频通话设备呼叫20公里外的中山站,向第21次科考队的越冬队员表示慰问。当领队魏文良在通话器中喊道“我们已经看见了中山站,祖国人民问候你们”时,通话器那头,经历了400多个严酷日夜考验的越冬队员们哽咽了。

  北京时间18日下午5时30分,由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为首的政府代表团和第22次科考队队员代表乘直升飞机抵达中山站。当见到从祖国来的战友时,早早在直升机平台前拉起欢迎横幅的越冬队员们热泪盈眶。国家海洋局领导、第22次科考队临时党委成员分别向第21次科考队越冬队员赠送了慰问品。

  本报的旗帜登上南极大陆

  北京时间18日下午4时,记者有幸成为第22次科考队中首批乘直升飞机抵达中山站的队员。从空中俯瞰冰面上的雪龙号和中山站,确实能感到其雄伟壮观的气魄。本次大连晚报和大连电视台特派记者前往南极采访,是东北媒体首次派记者参与南极科考,记者携带本报的旗帜先后登上了南极大陆和中国南极中山站,并迎风展开,拍照留念。

  记者从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临时党委了解到,登陆南极后,除立即开始卸货外,极地科学考察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届时将有包括南极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编制、南极站区生态圈研究、达尔克冰川动力学监测等国家重点项目在内的18项研究工作在中山站及南极内陆地区进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南极第三站的选址勘测工作和格罗夫山群峰命名工作。

  图片说明:本报的旗帜在中山站迎风展开(右为大连电视台记者佟伟冬)。

  本报特派记者刘万恒摄

  相关报道

  “南极日记”12月18日晴

  企鹅被吓得跳进了冰缝

  2005年12月18日,我随同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登上了南极大陆。当我背着沉重的相机爬上驾驶台顶层时,南极大陆和陆连冰带在我面前出现。放眼所及的广大范围内,全是最纯粹的白,只有遥远的地平线上透出一抹若有若无的黄黑色,那里就是我们的终点——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太阳照射在冰面上,反射的光刺痛了人的眼睛,让你不得不急忙戴好墨镜。

  虽然通过电视和网络,我们已经对南极并不陌生,但当这样一片冰原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还是不禁会感叹造物的伟大、自身的渺小。旁边的几个老南极告诉我,现在雪龙船下已经不是浮冰和冰山,而是厚度达1米以上的陆连冰带。顾名思义,这里已经是南极大陆的一部分,起码是大陆的延伸。

  总重两万多吨的雪龙号轰鸣着,锅炉开始全力运转,开始向前方的极冰猛冲。轰的一声,甲板上的每一个队员都能感到明显的晃动,两万吨的钢铁沉重地压在了冰面上,但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级冰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只裂开了一道冰缝,坚持着不肯断裂、破碎,雪龙号只好无奈地后退。退五步进一步,一往无前的雪龙号直到中午时分,也不过前进了1500多米。领队魏书记和沈权船长合计后,觉得目前的冰面厚度已经足够进行卸货。

  当舷梯放下后,一群身着火红服装的队员争抢着冲上冰原,到处是镜头在闪烁,到处是旗帜在飘扬。连一群正在冰上溜达的企鹅也被这群疯狂的人吓怕了,远远地跳进了冰缝。虽然很想在南极大陆上多逗留一会儿,但我必须抓紧时间拍照,然后回船准备第一批乘直升机前往中山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