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缸瓦企业招工陷入怪圈 拿了预付金就跳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3:12 大众网-鲁中晨报

  

缸瓦企业招工陷入怪圈拿了预付金就跳槽

  要在这些窑里忍受着高温干重体力活,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常萍 摄)

  一边要寻思着高薪招人,一边还要提防“中介人”挖走自己的人。职工频繁跳槽,使得淄川区罗村镇进富缸瓦加工厂的王厂长,在2005年下半年一直“提心吊胆”。

  “今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比往年大,产品销路好,各个缸瓦厂都不同程度面临人手短缺的问题。不少外地来打工的人就钻了空子,赚取厂里给他们的预付金。”12月15日,王厂长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

  不仅进富缸瓦加工厂面临这一尴尬问题,目前,在缸瓦厂密集的淄川区罗村镇、张店区南定镇等地,一些缸瓦生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外来打工人员拿了预付金频繁跳槽的情况。

  一种特殊行业的特殊要求,催生了一条特殊的行规,特殊的行规又催生了一批钻空子的中介以及跳来跳去的打工者……缸瓦企业的招工用人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近日,记者对上述缸瓦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了调查采访。

  拿了预付金工人频跳槽

   缸瓦厂的炉窑车间是高温作业区,在整个缸瓦厂,炉窑工是最辛苦的岗位,一般人很难适应。这就使得企业在接到大订单时,面临周期性人手短缺的问题。

  “炉窑内的温度很高,当地人一般不愿意干,装、卸窑的往往都是外来打工人员。”进富缸瓦加工厂位于淄川区罗村镇小吊桥村,王厂长说,“来这里打工的,一般都是通过朋友介绍,也有许多是自己主动上门推荐的。”

  王厂长告诉记者,今年7月,一名姓范的外地打工者来到进富缸瓦加工厂求职,“当时,这个姓范的人说可以在厂里干到年底,要求每月给他1400元工资,再提前预付2000元。他当时拿着身份证,我看了看感觉没啥问题,第二天就给他安排了岗位。”

  令王厂长始料不及的是,范某干满1个月领到1400元工资后,在一个晚上悄悄离开不知去向,“今年以来,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都把我搞怕了。”

  淄川区罗村镇东官瓦厂的翟厂长在谈起民工带着预付金溜走的话题时,哭笑不得:“夏天的时候厂里缺人,是工人跳槽最集中的时间,有时候一个班的3名工人集体不辞而别,生产线被迫停下来,损失可大了。”

  工作特殊性催生“预付金”

   在没干活的情况下,企业为何会给工人提前支付“预付金”?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缸瓦企业这个特殊的行业,确实就存在这样的状况。

  东官瓦厂的李厂长告诉记者,缸瓦企业给打工者支付预付金,根本原因在于,近两年以来,企业经常面临人手短缺的情况,给工人发放工资,已由过去的“企业市场”转化为“工人市场”,也就是说,企业要“求着”工人来干活。

  据介绍,国家减免农村各种税收后,农民手里的钱多了,在一些地方,农民手里有了钱,首先想到的是盖新房,这样以来,对砖瓦需求量逐年上升,2003年以后,基本是生产多少销售多少。销售量上升了,用工需求就大了,但这时在用工上却遇到了竞争对手。

  随着招商引资成为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后,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企业生产条件好、社会保障好,工作时间相对固定,项目是高科技,一线工人并不需要掌握多么复杂的技术,这吸引了大量农民工。

  更重要的是,缸瓦行业的用工不同于其他行业,需要工人不但要有很好的体力,还必须能耐高温,行业的特殊要求就使一部分农民工有了选择企业的主动权。

  “中介”偷挖人 企业高薪“借”

   据了解,有100余名工人的东官瓦厂,今年一年的时间就有近30名打工者悄然跳槽,“有时第二天一上班才发现少了一个人,一条流水线上缺少一个人就得被迫停止运转,或者达不到日生产量,一个班的损失就是3000元左右。”

  “工人突然一走了之,订单却不能耽误,像装窑这样的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只能四处高价挖人。”为了保障人手,进富缸瓦厂的王厂长坦言,自己曾从别的缸瓦厂临时“借用”过人应急。

  因为一般人干不了这种活,所以缸瓦厂的工人来源主要就是老乡介绍和农民工自我推荐,而老乡介绍这种形式,慢慢演变成了如今的“中介”。中介人利用自己曾在多家企业打工的经历,主动找到企业询问是否需要用人,每介绍来一人,企业需支付给他50元—200元的提成。

  “有个姓张的中介人曾给我的厂子介绍过10名工人,中介费我已经支付给他了,结果这几个人没干几天就偷偷走了。”提起3个月前的经历,东官瓦厂的翟厂长仍气愤不已。

  记者采访了解到,所谓的中介人,一种已经成为全职中介人,另一种是一边打工,一边给企业招人。翟厂长说:“企业缺人时,中介人给企业介绍工人来,真是雪中送炭;可又是他们,在企业之间乱挖人,自己赚了中介费,企业却蒙受了重大损失。很多情况下,工人莫名其妙地离开厂子,我们都不知道是为什么!”他说,由于中介人流动性很强,而且多数是挖和自己相熟的工人,企业根本无从查清是谁挖走了人,即使查清了,也没办法追回。

  工人跳槽—企业缺人—中介人介绍(或企业挖人)—支付预付金—工人跳槽……如此循环往复,企业用人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据介绍,一个中等规模的缸瓦厂,因为人员频繁违约跳槽,每年的损失能达到近10万元。

  工人频跳槽 赚取预付金?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外来打工者频繁跳槽?12月16日,在缸瓦厂打工的李师傅为记者揭开了谜底:“俺是从平邑来的,和俺一起来的伙计,有好些干不了几天就走了,拿着第一个月的钱和厂子一开始给的预付金,再去找别的厂子干。”李师傅在罗村镇小吊桥村的一家缸瓦厂打工已经近1年半了。

  据他介绍,不少老乡靠不断跳槽“赚取”企业的预付金,几乎每隔几个月都有几千元的额外收入。“他们和俺说,厂子费不上那么些工夫去找人;再说,就算是让厂子找到了,顶多把厂子给的预付金退出来,老板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交谈中,李师傅不断叹气:“舍家撇业出来打工,为的就是挣钱,俺们又不是本地人,靠的是体力挣钱,挣点血汗钱哪有容易的?”

  12月19日,记者在罗村镇一家砖瓦厂找到了曾经有过多次跳槽经历的马师傅。马师傅对记者“实话实说”,他跳槽到这家砖瓦厂时,带过来28名工人(都是老乡),厂里给他的预付金是5000元,还让他当上了车间主任。

  采访过程中,在淄川区罗村泰富缸瓦厂打工的张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厂也曾出现过工人拿了预付金后悄然离开的情况,当时给的预付金是1000元左右。

  工人随意跳 企业无力“追”

  记者调查了淄川区罗村镇、张店区南定镇等6家缸瓦厂后发现,厂子用工时一般只是看看打工人员的身份证,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打工人员频繁跳槽,企业之间往往不会互相通气。而且,个别企业负责人有过高价从别的企业“挖工人”的经历,谈及此事时也不愿多说。

  “工人进厂的时候,没签合同吗?为什么不去把他们追回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签了合同又有什么用?追?到哪儿追?这些民工全都是外地的,我们跑大老远把他们追回来,能向他们追回什么?”面对记者的疑问,东官缸瓦厂翟厂长答道。

  在张店区南定镇的聂村永达瓦厂,生产厂长朱长永告诉记者,拿着预付金跳槽的工人,基本上在哪个缸瓦厂都有,谁碰上了谁认倒霉。

  外来打工人员流动性强,对这部分人的录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担保,在约束打工人员的行为上存在“真空地带”。

  来当地打零工,企业一般不会为外来打工人员办理暂住证,对打工人员的个人情况往往只掌握姓名以及籍贯等信息。除此之外,对于打工人员起到约束作用的劳动合同,一些企业也仍存有较大顾虑:即便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了合同,职工一旦一走了之,企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讨损失,因此存有“签也白签”的想法。

  企业不主动签合同,职工签起来也不情愿。小吊桥村另一家缸瓦厂的李师傅告诉记者:“签了合同,就约束住了,很多人不打算长干,也就不愿意签合同。”

  作为分散在各个村子的私营企业,劳资管理并不健全,有的厂子更没有专门的人员 进行劳资管理,工人管理处于一种松散状态。在记者采访的缸瓦厂中,许多没有工资发放表和职工考勤表,这使得许多打工者“来去自由”。

  据了解,在缸瓦厂里,装窑工的工资是各个工种里最高的,平均在1600元—1800元左右,而缸瓦厂一般工种的工资在800元——900元左右。

  谈到中介人的问题,东官瓦厂的翟厂长表示,中介人和频繁跳槽赚取预付金的工人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企业要是挨个去找,生产也就不用搞了。

  缸瓦企业盼第三方担保

   记者从淄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了解到,有的从业人员把企业看作临时栖身地,不与企业签劳动合同就有着更多的选择,企业出钱给员工进行培训,在岗位重点培养,员工如果随意跳槽,企业会遭受很大的损失;如果签订劳动合同,则能很快获得赔偿。因此一纸劳动合同对于企业来说,是有重大作用的。

  不少企业因不与打工者签订劳动合同,往往被“反咬一口”,打工者违约辞职或者跳槽,企业因没有相关凭证,一旦打工者投诉到有关部门,企业仍需支付工资。这表明,企业还没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改变目前企业这种“吃亏”状况,进富缸瓦厂王厂长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像现在的国际劳务合作公司,公司对外输出劳务时进行担保,企业就可以放心用人。我们用人,要是也能有第三方进行担保就好了。”

  谈到以后的打算,王厂长表示:“明年再招人,我上来先和他们签合同,再就是缸瓦厂安排专人加强管理,经常了解工人动态。”

  记者感言

  “打工者赚了预付金就走,可能是害怕被拖欠工资。”对于打工者频繁跳槽赚取预付金现象,张店南定镇聂村永达瓦厂朱厂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也许这是促使打工者频繁跳槽的一方面原因,但是无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稳定的职工队伍,企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企业发展不畅,打工者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实现良性循环双方才会受益。

  企业如何给打工者安全感,打工者如何让企业感到安全,这是双方都需要反思的。而如何帮助双方系一条安全的带子,即第三方的担保,也值得有关部门认真思考。

  (记者 常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