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泾源全力打造宁夏肉牛第一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9:31 宁夏日报
泾源全力打造宁夏肉牛第一县(组图)

生长旺盛的禾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泾源全力打造宁夏肉牛第一县(组图)

科技培训


泾源全力打造宁夏肉牛第一县(组图)

饲草加工


泾源全力打造宁夏肉牛第一县(组图)

饲草加工


  编者按:近年来,泾源县县委、县政府始终以生产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把以养牛业为主的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提出“畜牧富县”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宜牛则牛、宜羊则羊”的总体思路,走千家万户养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的路子。重点抓养殖示范村、示范点建设,树立科技养殖典范,在全县已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格局。走出了一条
科技养殖成功之路,使全县养牛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发展绿色肉牛产业的风水宝地

  泾源县地处大六盘生态圈的中心区域,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水质清洁、无污染、适宜于肉牛的天然生长。在自治区和固原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牵动全县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力量。1986年,泾源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商品肉牛基地县。2005年,又被自治区确定为六盘山肉牛基地核心区。据介绍,泾源县辖4乡3镇114个行政村,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4万户、11.58万人。国土面积113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7.9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27.4万亩,优质牧草30.5万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40万亩,年产各类干饲草约3.3亿公斤,精饲料0.2亿公斤,理论容畜量57万个绵羊单位。2004年畜禽饲养总量折合51万个绵羊单位,饲草供给有余。其中牛饲养量6.8万头,存栏4.6万头(基础母牛2.6万头)、出栏2.2万头;户均养牛2.6头,出栏0.8头;牛肉总产量2950吨;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95元。与2001年相比饲养量、存栏数和出栏数分别增长了36.9%%、38.6%%和33.5%%,牛肉总产量增加1250吨,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增加65元。目前,全县已建肉牛养殖育肥园区7个,科技示范村5个,村级黄牛冷配改良防疫点34个,共有畜牧专业技术人员35人,初步建成县、乡、村三级畜牧科技服务体系。2003年泾河肉联厂破产重组后改制为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设计年屠宰肉牛6万头,加工牛肉1.2万吨,预期产值4.8亿元。2004年10月启动生产,目前尚未满负荷生产。农牧专家认为,泾源肉牛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优质肉牛生产。境内空气无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低,水质洁净,具有生产“绿色”牛肉的先天条件;回族群众素有传统养牛习惯和丰富的经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当地群众养成了养牛的良好习惯,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形成了“抓草畜、谋发展、促增收”的共识,具备厚积薄发的基础;符合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泾源县既是农业部确定的商品肉牛基地县,又是《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中肉牛产业的核心区,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产业政策,为养牛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初步显现。年屠宰6万头肉牛的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具备深加工优势。2004该企业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200家重点扶贫龙头企业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随着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和企业的发展壮大,必将对全县养牛业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牛肉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当前,我国城乡结构和膳食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据预测,未来30年我国将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人均消费动物性食品100公斤,中东部地区肉食生产的潜力已不大,70%%依赖西部地区的牧业发展,给肉牛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样,专家也认为科技支撑不足是泾源肉牛产业发展的最大弊端。黄牛改良等关键技术未能在全县普及,本交配种仍然存在,牛品种质量差;种群结构不合理,基础母牛少,扩繁速度慢;草畜转化率低。由于境内降雨量较大,苜蓿的收割晾晒时间短且集中,大面积的优质牧草不能及时收割、贮存,饲草浪费现象和季节性短缺问题并存,造成夏秋饲草过剩而冬春饲草不足,使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养牛效益低。由于养殖户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意识和商品意识淡薄,没有将养牛上升到主业的地位去实施,饲养管理粗放,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不高,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虽有固原地区独一无二的肉类加工企业,但流通、加工环节中仅以出售初级畜产品为主,附加值低,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的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的运做模式尚未建立,产业化经营处在初始阶段,以家庭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占主导地位,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领导关怀,科研攻关,市场催生肉牛精品品牌

  泾源县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肉牛产业,“让农民赶着牛羊奔小康”一直是泾源县决策层思考的一个经济课题。这一思路也随之得到了区市各级领导的关注。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对泾源县肉牛产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马启智多次就泾源肉牛产业发展作出批示。泾源县委、县政府按照《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规划》的要求,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和《泾源县肉牛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形成并制定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10月22日,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廷杰召集有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农牧、科技、林业、扶贫、商务、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以及固原市、泾源县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研究扶持泾源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会专家与同志们一致认为:泾源县具有发展肉牛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由于扶持跟不上去的缘故,全县仅有肉牛7.8万头,发展不快,有时产业没有形成,农民收入水平滞后于山区各县。加快以泾源县为核心的六盘山麓肉牛产业、推进这一地区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势在必行,意义重大。群策群力泾源县肉牛产业发展为实现“到2010年人均养牛1头,肉牛饲养量达到15.3万头”的发展目标而出谋划策。自治区发展改革、财政、农牧、科技、商务、扶贫等有关部门要求针对泾源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村建设、饲草基地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培训六个方面给予扶持。示范推广肉牛胚胎移植、冻精冷配等技术,引进优良肉牛品种和基础母畜,扩大良种覆盖面和基础母畜种群规模。选择有规模的养牛村及养牛大户,组装配套先进养殖技术,建立肉牛标准化饲养综合示范村和示范大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按照“草畜平衡”的原则,对饲草料年度需求量进行科学测算,指导农民调整饲草种植结构,建立多元饲草体系;推广饲草收割、加工、贮藏先进技术,组织农民适时收贮牧草,“夏草冬用”,解决季节性缺草问题。对县、乡两级动物防疫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分批解决畜防疫机构的基础设施问题。对泾源县六盘山镇肉牛交易市场进行规划和论证,适时启动建设。加大对泾河清真食品公司的扶持力度,打造清真牛肉品牌。加强对县乡技术干部、养殖农户的技术培训,从整体上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从2006年开始,自治区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泾源县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另外,泾源肉牛产业发展建立协调会议制度。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每年召开一次泾源县肉牛产业协调会议,研究确定本年度扶持肉牛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政策等重大问题。成立泾源县肉牛产业协调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自治区成立泾源县肉牛产业协调小组,由农牧厅厅长高万里任组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明、财政厅副厅长王和山、农牧厅副厅长马继东、固原市副市长马学祥、泾源县代县长马凯任副组长,成员由自治区有关部门组成,负责对泾源县肉牛产业的具体协调。由农牧厅牵头,成立泾源县肉牛产业技术专家组,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专家参与,负责对泾源县肉牛产业的技术指导。由农牧厅、扶贫办成立督导组,对重点工作、重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跟踪督导,反馈情况,强化落实。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良种繁育体系、防疫体系,科技培训等属于社会性、公益性的项目,由政府全额投资;种草草籽、基础母牛、铡草机械、青贮氨化池、温棚牛舍等项目,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给予补助。鉴于泾源县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弱的实际,补助标准可适当高于山区其他县。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泾源县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包户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马启智就泾源县肉牛产业发展作出批示,“抓紧实施。政策扶持性资金今后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做大六盘山麓黄牛基地建设。”

  七大举措强力推进肉牛项目快速发展

  何以不负自治区领导重托,带动一方经济造福百姓确保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呢?记者就此采访了信心百倍干劲十足的泾源负责同志。泾源决策层表示,按照“扶强加工区、盘活育肥区、抓好繁育区、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以扩大养殖规模为突破口,抓示范、举龙头、强科技、提效益,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

  1、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市场网络建设,带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宁夏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开拓市场,开发牛肉系列产品,使“清真”、“绿色”品牌打入区内外大市场。加快肉牛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加强县城、泾河源、新民等交易市场与区内外知名畜产品专业市场的横向联系,在交通便利的六盘山镇新建活畜交易市场,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拓宽畜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养殖协会、运销协会、服务协会、经济人等中介组织,搞活活畜及畜产品的流通。2、加强养牛重点村建设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加大养牛重点村建设。选择养牛积极性高的村给予项目支持和倾斜,力争三年内在全县建设养牛重点村50个,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全县养牛业的发展。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扶强加工区,盘活育肥区,加快扩繁区,家家种草,户户养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走千家万户养殖和规模化养殖相结合的路子。3、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努力提高养牛业的效益采用西门塔尔、英国短角、秦川杂交牛为母本,以利木赞、西门塔尔、皮尔蒙特为父本,进行肉牛杂交改良,力争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对杂交改良基础母牛建档立卡,扩大良种母牛繁育群,改善牛群结构,提高繁育质量,加快繁育速度。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含量一是新建黄牛冷配点70个,确保每个行政村有一个冷配改良点,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二是积极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饲草料调制率达到60%%以上,指导农民科学饲养和管理,提高养殖效益;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制监测网络,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疫情疾病监测,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强科技培训,使县、乡、村技术人员全面掌握疾病防治、冷配改良、种草、养殖育肥的各项技术,重点推广直把式输精,基础母牛饲养管理,肉牛快速育肥,动物疫病防治,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养殖,饲草种植、收割、贮存、加工、调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5、加强草业建设,提供充足的饲草保障建立多元化的饲草体系,加强草业建设。一是巩固好现有的30.5万亩优质紫花苜蓿留床面积,加强田间管理,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新种植12万亩优质牧草,力争年饲草保留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二是加大禾草复种和饲草玉米推广种植力度,投放一定数量的割草机、铡草机、粉碎机,推进饲草的收割、贮备、加工、利用;三是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氨化、青贮和微贮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6、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农户养牛积极性,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以信贷资金为支撑,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良繁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市场体系、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工作;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扶持贫困农户购置良种母牛和暖棚牛舍建设;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加工企业、养殖大户的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对养优良基础母畜存栏5头以上的养殖户,由政府补贴小型铡草机一台;对种植10亩以上牧草的农户,政府奖励一头基础母牛;对年饲养肉牛150头以上和年带领200个养牛户增收的农户或协会,政府奖励1万元;每年举办一次赛牛会,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养殖、贩运大户给予适当奖励,提高群众养牛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7、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坚定不移地把草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强力推进。成立肉牛产业领导小组,实行行政和业务双包责任制,负责抓好规划的落实。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真抓实干,把工作的中心始终放在为养殖户服务上,使80%%以上的养殖户掌握实用技术,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无限风光在险峰

  山穷水复疑无路,暗花明又一村,泾源县决策层坚信,5年内肉牛产业必将会给泾源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农户养殖效益和企业加工效益将极大显现出来,经过肉牛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到规划期末,黄牛存栏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6.3%%;牛肉总产量达到8120吨,增长2.7倍;畜牧业产值由5898万元将增加到2010年19246万元(包括加工、贩运、短期育肥),增长3.3倍,农民人均养殖收入7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6.9%%,较2004年农民牧业收入提高500元。同时牧草加工企业年加工饲料4万吨,产值4000万元,利润400万元。泾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6万头肉牛,加工牛肉1.2万吨,产值4.8亿元,利税4000万元。到规划期末,实现农业为畜牧业服务,种植业为养殖业服务,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的目的。同时,结合生态养牛工程的实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

生活质量。随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逐步显现,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将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使泾源县成为全市牛肉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和清真牛肉加工基地,为泾源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余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