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京邮迷10年流失大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09:31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姜晶晶

  【金陵晚报报道】 作为南京最早的集邮协会,今年,南京工人职工集邮协会“50岁”了。从最鼎盛时期全市拥有的十多万邮迷,到现在的四五万人,短短数10年间,南京邮迷流失大半,而与之相伴的是,邮迷队伍年龄也是越来越大,“平均四五十岁,二十多岁年轻人非常少”,朱文庆,原南京市职工兴趣协会秘书长,在谈起南京邮迷的现状时他如是遗憾
地告诉记者。

  邮票市场“门庭冷落”

  吴先生是一位铁杆邮迷,从事邮票的收藏已经十多年了,对南京的邮市更是如数家珍,然而这几年却对邮市失去了激情和期待,“现在的邮市低迷,新邮上市就打折,哪里还有投资价值?”

  南京大方巷和夫子庙邮市曾是最红火的两大邮票交易市场,然而现在却是“门庭冷落”,大方巷邮市早已名不副实,其门头尽管还写着“江苏大方邮票交换市场”的字样,但记者看到,市场内已多是各种电话卡交易专柜,墙壁上贴满了各类电话卡、网络游戏卡的广告。中天大厦2楼的夫子庙邮市同样冷冷清清,不少空柜台打出寻租的广告。

  描述起大方巷当年的盛况,朱文庆津津乐道,市场的柜面非常紧张,那些租不到柜面的人就直接在过道空地上叫卖,有些人在胳膊里夹两三本邮册当起流动摊点,而夫子庙市场的开放就是为了缓解大方巷的“困境”,市场3层楼近3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天天被邮迷挤得爆满。

  邮票行情高峰不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南京邮迷手中购买邮票所使用的凭证也走过了几次“变身”,可能很多老邮迷们都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刚开始购买邮票使用的是一种纸质的邮票卡,卡上要写着购卡者的姓名,贴着本人的照片,每次买完邮票后,工作人员就会在邮票卡上盖上一个戳,这种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可以购买到小型张,而另一种不可以购买到小型张,朱文庆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凭证开始由纸质变成IC卡,这个时候的邮市也进入比较“金贵”的时候,常常是一卡难求。

  邮市的渐渐萎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邮票的行情不处于高峰期,朱文庆举例说,如1980年发行的猴票,由于其发行量小,因此比较珍贵,国家规定的拍卖价是每张1600元,但是现在在市面上它的身价不到千元,而在以前面值仅8分的该票最高价格曾高至1600元/张。

  邮票市场渐渐“失宠”

  朱文庆分析认为,南京邮迷大量流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邮票市场已经吸引不了市民投资目光,“邮市当初的红火,很多人就是冲着它的高利润来的。”

  邮票的功能首先应是邮资凭证,其次才是因为票面精美而拿做艺术品收藏,其增值能力更是伴随邮迷的收藏而来的。现在人们通信方式有了太多的选择,发传真、E-mail、手机短信、上网聊天、打电话等等,写信、寄信的人越来越少,使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基本功能越来越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新邮还在不断地印刷并打折,因此对于市场而言,新邮票已经丧失投资价值。(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