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没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妈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2:33 大连晚报

  在我市有一群被很多孩子称为“爸爸”、“妈妈”的人,他们资助贫困学生

  没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妈妈”

  ■本报记者卢真珍

  在我市的各个街道、社区中,有一群被很多孩子称为“爸爸”、“妈妈”的人,尽管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尽一切能力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多年助学不间断

  前些日子,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的李小飞带着自己参加工作一年多积攒的5000元钱来到了居住在中山区人民路街道的“爸爸妈妈”家,她眼含着热泪对供她念完大学的姜丽华夫妇说:“没有你们的资助,我无法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业。”已是满头白发的姜丽华夫妇说什么也不肯收她的钱,他们说,看到你这么有出息,我们已经很满足了,我们资助你,本来就不图回报。

  李小飞是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贫困大学生。1999年起,与她素不相识的姜丽华夫妇开始资助她,除了每月100元的生活费外,还担负她每年1700元钱的住宿费,4年下来共捐助她6000余元。姜丽华夫妇是退休职工,每月的退休金有限,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们开始无偿资助贫困学生,如今,已先后有4名学生得到了他们的资助。

  家住瓦房店市阎店乡的农村女孩迟兴敏,父母早逝,她和弟弟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几度面临失学。1996年姜丽华夫妇选择正在读初一的迟兴敏为资助对象,他们不仅先后资助了4000余元学费、生活费,还6次赶往阎店乡探望。当这个农村女孩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后,她拉着姜丽华夫妇的手哭着说,你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认下”18个孩子

  刘玉晶有19个孩子,西岗区北京街道的居民都知道,这19个孩子中只有1个是她亲生的,其他18个都是她从报纸杂志上“认下”的贫困学生。刘玉晶的收入并不高,她和丈夫都只是普通工人。

  1990年,刘玉晶在《知音》杂志上看到了湖北省随州器子河乡九道小学一对留守深山的教师的事迹:当其他老师因为山里教学条件艰苦而纷纷离开时,他俩却为了山里的孩子放弃了回城的机会。他们的学生人才辈出,可他们自己6岁的儿子王浩体重却只有13公斤。心疼之余,她给王浩寄去了钱和衣物。

  山东的李红因生女孩被婆家赶出家门,李红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绝望中想到了死……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件事后,刘玉晶给李红寄去了钱和信,还为女孩起了个震耳的名字———李赛男,从此她又多了一个女儿。

  1995年,刘玉晶又通过陕西省佳县团委申请资助了11个失学儿童,从此她要负担他们每人每学期120元的学费。没多久,她收到一个叫张波波的男孩的来信,信中说:“刘阿姨,我看到您给我同村的小朋友邮学费让他重返学校,您能管管我吗?我叫您妈妈好吗?”于是,她又认下了这个“儿子”。从此,她在陕西省佳县有了12个儿女,她每年光是学费就要寄去2800元,逢年过节还不时寄去压岁钱和礼物。如今,这些孩子已有8个上了初中。

  就这样,刘玉晶陆续“收”下了18个孩子。孩子们在给她的信中这样写道:刘妈妈,听说您住的城市有大海,您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样宽阔,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看望您!陕西的孩子们虽然家境贫穷,可每年都会给她寄来一包大枣,表达他们对刘妈妈的敬意和感激。

  一年前,刘玉晶内退了,每月收入减到了600多元。为了能继续资助孩子们,她找了一份零工做。

  孩子的“的哥爸爸”

  在沙河口区李家街道锦霞社区居住着一位热心的“的哥”孙成立,他先后在市希望办认领了4个孩子,被社区居民称为“的哥爸爸”。

  1996年,在大连市出租汽车公司上班的孙成立,率先在公司党支部发起倡议,联合本单位36名党员在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认领贫困失学儿童,按照“1+1”的资助方式,36个人应该认领36个孩子,可也许是沟通有误,希望办提供了38个孩子,这意味着将有两个孩子无人认领。就在大家沉默之际,孙成立说:“那两个孩子我认领了。”

  可就在不久之后,妻子失业了,1998年他也因公司改制而下岗,成了别人的替班司机。认领3个孩子每年需1500元,对此时的孙成立来说,负担不小。几年来不断有人劝他,就你家的情况,你肯出钱认领贫困儿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想想办法把这几个孩子给“退”了吧。可孙成立却怎么也下不了“退”孩子的决心。他说,我已经认领了他们,给了他们上学的希望,我怎么能因为我的原因而让他们再次面临失学的困境呢?他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干活,全家人省吃俭用,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2002年,随着邢瑞、修海涛等3个孩子的家庭状况逐步好转,他们的父母婉言谢绝了孙成立的资助。按说,没有了这3个孩子的负担,孙成立该觉得轻松才对,可他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很快他又从市希望办认领了一位贫困学生。有朋友开玩笑地问他,这回你怎么不多认领几个孩子了?孙成立说出了心里话:“说实在的,这几年我家的状况真不太好,供那3个孩子读书的确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今后我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贫困孩子。”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好心人在默默地资助着一个一个即将失学的孩子,在社区居民的心中,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