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记者调查 只有“卖身求助”才吸引眼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1:37 南方都市报
  

  19年来,为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子,彭辉林一直为此奔波,一贫如洗,但面对至少15万元的医疗费,他们走投无路。可是,当本报为此报道他们求助的声音时,却无一市民表示愿意捐款。直至彭辉林表明原是深圳清水河大爆炸的一等功臣后,读者反映才渐渐热烈起来。然而,此前的媒体报道或者网络登载,凡是“卖身救母”、少女卖身救母时,关注的眼光和无私的捐助总是连绵不绝。

  难道,救助只偏爱有噱头的对象?难道,一个平凡的父亲19年来不离不弃地救治重病之子的行为和精神激不起我们一丝的感动?我们寻找到一些另类求助的个案,试图从中寻得答案。

  卖身体器官 为救亲人无奈之举应者寥寥

  为救生病的父亲,江西籍女大学生周宝花准备卖掉身上的器官。

  据江西媒体11月22日报道,抚州市临川区唱凯镇古港村横周小组的周宝花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父亲现在还差三四万元治疗费,如果可能,我愿意出卖自己的身体器官来救父亲”。据其介绍,2001年3月28日,其父亲周玉文突然全身巨痛、嘴唇发黑、手指充血,医生诊断显示周玉文患上皮肌炎,如不及时治疗,全身将逐渐萎缩直至危及生命。5年里,周宝花带着父亲先后跑了南昌、上海、

石家庄等地的近10所医院,用去了20余万元医疗费,除了卖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为了筹集医疗费和自己的学杂费,一到寒暑假便到处找工作,洗盆刷碗样样都干。实在挣不到钱,甚至上街乞讨,夜宿街头。

  无独有偶。记者采访得知,广东梅州钟永辉也准备卖肾救治女友的白血病。对于上网发帖的初衷,钟永辉表示,每做一次化疗就需几万元,为筹集以后治疗的费用,他决定卖肾或者身上任何一个器官。他将女友的情况发到许多网站上面,希望好心人能够帮忙。

  为何要卖身体器官?两人的回答如出一辙--家里实在无钱,现在唯一能卖的就是身体器官了。但按规定,器官是不可买卖的。钟永辉10月份将帖子发到网络上,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回应。他说,现在社会上像他们这样的人很多,即使他要卖肾救人,也不能吸引别人的关注了。他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卖身救母 女大学生轰动之举无言收场

  而与此反差强烈的是,在2005年深秋,“卖身救母”一度成为人们街评巷议的词汇。

  9月15日下午,天涯论坛重庆版上,出现了一篇网文--《卖掉自己救妈妈》。“卖身救母”的ID在文中表示,父亲在她11岁时因患重症肝炎去世,母亲去年6月患上肝病,去年卖掉房子进行肝移植,但术后并发症让母亲数次打算轻生。专家建议进行第二次肝移植,费用需几十万元。她说:“我宁愿卖掉我自己!甘愿毕业后无条件地为他/她打工,我用我的人格和尊严担保,这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为挽救病危母亲的生命而发自心底的呼声!”

  这个要卖身救母的女孩,是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岁的大三学生陈易。此后,在网友要求之下,陈易将自己和母亲的合影还有自己在工商银行的账号公布。最终,打进陈易账号的捐助多达10万余元。

  但此后不久,事件急转直下,互联网上神秘人士发帖称陈易“穿的是

阿迪达斯和耐克的新款……还买了一副据说是500多元的带颜色的隐形眼镜。”随即,质疑之声此起彼伏。来自深圳的网友八分斋自费前往重庆调查,并连载的形式在天涯上发表了数万字的调查报告。报告当即被天涯在首页置顶,引起轰动。调查披露的情况,让陈易更深地陷入困境。在一片声讨中,10月22日,陈易的母亲易良伟在医院去世。

  缺求助噱头 无奈放弃求助老母病逝

  “求助真的是需要噱头的。”前日,看过彭辉林的报道,深圳市民查小姐深有感触。她介绍,1993年她母亲被查出白血病晚期,医生告知骨髓移植需要30万元,“我们实在无钱,也准备向社会求助。”但一次她带着母亲到医院看病,当时一名医生很是不屑地说“这么大年纪了,还治什么治?”最终,她们家放弃了求助。“因为我们家没有什么可以炒作的噱头。1994年,我母亲就去世了。”查小姐说,虽然认为“卖身救母”等等另类求助有不实之处,但她仍表示理解。

  另类求助 是噱头炒作还是无奈之举

  虽然救母不成,但陈易仍因其“卖身”的承诺而成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一媒体人士梁先生分析,这得益于陈易身上的诸多能引起广大网友注意的因素,“卖身”的噱头是关键的因素。

  相比之下,虽同是大学女生,但周宝花的救父愿望却应者寥寥。梁先生认为,她的真情求助之所以难以成功,除却身体器官不得买卖的法律规定之外,关键是引不起媒体或者广大网友的关注。

  亲历过“卖身救母”风暴的网友八分斋认为,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使得多达60%的人口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要救助的人实在太多。同时,由于民间捐助体系的缺位,捐助途径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以及目前诚信意识的缺乏,以此欺骗社会同情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公众对于救助已经越来越冷淡,甚至没法把握谁才是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因此,媒体要帮助求助者得到救助,就只能不断制造噱头,否则就难以引起关注,但报道的后果极有可能给公众造成媒体不负责任的印象。

  作秀大王比特:求助也存在市场竞争

  曾成功策划大肚女孩乞讨求助,称另类求助可促进政府对现实进行改良

  本报讯 昨日,深圳作秀大王对彭辉林的遭遇一语惊人:求助也存在市场竞争。其表示,求助分为另类求助和传统求助,彭辉林的方式还属于传统求助。传统求助的反映通常都比较平淡,因此,社会对老彭的求助反映不大,也不很奇怪。

  去年,一名三岁小女童倩倩换肿瘤,肚大如气球,母女四处呼救无门。2004年11月9日,比特帮助她们在华强北商业区上演了一幕悲伤的乞讨秀。心酸的路人纷纷解囊相助。本报后披露此为比特幕后策划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对此“策划乞讨救助”的善恶是非也开始争论不休,而同时众多被吸引的读者纷纷捐款,总额高达11万余元,最后倩倩在广州得以救治,恢复健康。对此,比特说,我认为这是一件善事。

  对于日渐离奇的另类求助,比特一语惊人地说:求助也存在市场竞争!因为社会上需要求助的人有很多,而现在民间和政府的救助机制还不完善,因此有很多贫困的人无法得到及时救助将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也是一种必然。

  比特说,其实,社会上想行善捐钱的人很多,但是求助者要吸引住别人的眼球才行。其认为“另类求助”的存在,并不能说明社会救助方式走入畸形。

  “我也乐意帮助这些人,但是我发现有些人故意夸大了自己的困境。而且政府对捐款的管理、使用等缺乏透明度。所以,要求求助者讲求诚信和政府增加捐款透明度更为重要。”此外,其表示,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事件不断推动。另类求助其实在不断考验社会的良知,促进政府对现实进行改良。(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周玉 陈铭 杨敏 徐维强 丰雷 刘晓燕 梁永建 郭海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