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民俗风情剪下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02:0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李传君文/图61岁的老人,却有着一双灵巧的手,在剪刀挥舞下,三国大将、市井人物、活泼可爱的猴子,立即呼之欲出。

  老人名叫叶牧天,原成都市木偶剧团美术工作者,至今已从事剪纸工艺30年。现在退休在家的老叶,仍每天拿起剪刀,计划完成一系列原汁原味的四川民俗风情作品。

  爱上民俗风情

  叶牧天不是一般的剪纸爱好者,他不仅在传统剪纸工艺上达到了一定造诣,而且摸索出了体现成都地域民俗风情的剪纸派系。

  剪纸源于北方,南方剪纸是在这门工艺传到南方后才发生演变的。“从风格上来说,北方剪纸大多豪放、粗犷,能够寻觅到远古图腾崇拜的踪影,南方剪纸大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故而精细婉约。”老叶说。

  《成都民俗风情剪纸》系列是叶牧天的代表作。其中,《坐茶馆》、《带孙孙》、《卖巴浪鼓》等作品,均形象地体现了川西坝子百姓生活百态,运剪细腻优美,雅拙简洁。《坐茶馆》中,胖伙计留着板寸平头,右手挽着一叠茶碗,左手提壶续水,两眼眯缝着,嘴角往右上翘,那神情专注的样子着实憨态可掬;而喝茶的老者,左手持长烟锅,右手呈兰花指状揭开茶盖,脸上每一根皱纹都流露出闲适的微笑。

  要想再现地域色彩浓厚的民俗风情,跟艺术家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观分不开。“作为成都人,我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抒发对家乡的热情,因此,我的剪纸作品大多反映最基层老百姓的形象,希望成都人的形象、四川民俗风情能随我的剪纸作品走向全国各地。”剪纸之余,老叶常常流连街头,细心观察身边人们的言谈举止,平日的生活积累,成为他剪纸创作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

  探源古代实用美术

  为了探究剪纸艺术的起源,老叶翻阅了大量的文化书籍,细加推究。他认为,剪纸源于古代的实用美术。就是要先剪出纸样,这就是剪纸艺术的起源。

  成都文化底蕴如此深厚,成都剪纸又是如何发展的?只有找到了成都剪纸的历史模样,才能传承其精髓,才能有真正的创新与发展,老叶认为。

  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叶牧天眼前一亮:既然剪纸在古代是作为一些实用美术的稿样,那么,为何不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实用美术上去探源呢?有了这个顿悟,老叶开始研究汉代画像砖、古代石雕和木雕、古代织锦等。他常在节假日到成都及周边县市去采风,从大量古代实用美术中吸取了剪纸艺术的营养。

  “看多了,琢磨久了,剪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剪下作品自然也就有了神韵。”老叶说。正因为如此,他的不少作品都很扯眼球,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他创作的《魏、蜀、吴三国人物》系列作品,作品线条古朴、洒脱,人物精神跃然纸上。

  想出一本专著

  叶牧天生于1944年,一生坎坷。“我不仅要剪出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各地的民俗风情,我还想出一本书,收录我的所有作品,记录我对剪纸艺术的粗浅认识。”叶牧天对记者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叶牧天就零星在报纸上发表他的剪纸作品,近年来,他热心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比赛活动,也拿了不少奖。2002年,他的《过年啦放鞭炮》获得“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同年,他的《魏、蜀、吴三国人物》获得首届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

  奖。2004年,他的《带孙孙》获得全国剪纸邀请赛银奖。今年,他的《猪八戒吃西瓜》获得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国童话剪纸大赛优秀奖。今年8月,叶牧天参加了“瑞士日内瓦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他的现场剪纸表演吸引了不少外宾关注。

  早在几年前,他就撰写了一部名为《剪纸实用装饰》的书稿,虽然几次送到出版社都被退了回来,“这是我多年心血积淀所成,我一定要把它修改好,再充实些内容,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看到我的著作问世。”老叶很坚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