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华商报《公民建言》等你发言 公事众议大家畅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08:51 华商网-华商晨报

  也许,您的一个“金点子”会改变我们共同的生活;也许您的一个小建议,会成为政府部门某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这是一个集中民意的栏目,这是一个承载民声的平台。《公民建言》是本报在新的一年里改版后推出的全新版面,每周一期,其立足点是关注民间声音、民众话语权,构建社会公共事务讨论的舆论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建设和谐社会鼓与呼。

  本版将广泛集纳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言论,其中,“渐行谏近”栏目可以是民间建言者长期研究的观点的放大,也可以是对最近的社会热点、其他城市有示范意义的做法的讨论;“四方畅言”“公事众议”栏目将集纳公民对身边发生的事件、看到的现象的看法和具体建议;“公民轶事”栏目将重点展示那些长期热心于国家大政方针,致力于研究政策,有独特见地的民间建言者及其研究成果。

  我们的联系渠道长年保持畅通,热线电话:029—88412323;电子邮箱:gongminjianyan@mail.huash.com。我们将在每月的话题或建议中评选出一位“最佳建言奖”,进行300元的奖励,并积极将获奖者推荐给政府相关部门聘为“市民高参”、“市民顾问”或者“行风监督员”。我们将一直聆听……

  四方畅谈

  假烟发电值得借鉴

  树梢夜月

  最近笔者看了这样一条新闻:河南禹州市将近两年来打假的5000万支假烟送到发电厂焚烧发电,这些假烟可以发电7万多千瓦时,节约原煤60吨。

  5000万支假烟没有白白被付之一炬烧掉,而是被送到发电厂焚烧发电,既销毁了假冒商品,又“假”物利用,变假为宝,充分利用了假冒商品的使用价值,发了电,这个点子想得好。

  过去,我们更多见到的打假场景是,堆成高山似的假冒伪劣商品,被泼上汽油焚烧,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灰烬四飞,仿佛不烧不足以表达打假的决心和气势,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丧失了假冒伪劣商品的二次利用和节约价值,有失理性。

  假烟可以用来发电提醒我们,假冒和黄色的书籍,完全可以送到造纸厂;假冒和黄色的光盘完全可以送到塑料厂;假冒的名牌衣服完全可以送给大山里贫苦的农民和孩子;假冒酒完全可以送到玻璃厂……要时刻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重任,对假冒伪劣商品辩证看待,既销毁了假冒伪劣,又实现了节约利用,这才是两全其美的打击销毁假冒伪劣商品观念。

  答谢员工学学“尾牙宴”

  魏青

  台湾历来有“尾牙宴”的习俗。在年终岁末一段特定的时期,很多的企业会在厂区内摆酒席,员工们可以坐下来吃喝,而所有的负责人则要充当跑堂、端菜等服务员角色,总经理、董事长也不例外。可以看出,“尾牙宴”体现出来的答谢更人性化,更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更能够增加答谢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平时,企业的头头们挟制度和规定以令员工,难免给员工以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且一些人对此已习以为常,不能很好地站在员工的角度看待员工和理解员工,更谈不上尊重员工,久之,员工必然由此产生不良的工作情绪。而如果多些“尾牙宴”方式,就会让更多的领导体验到做员工为什么不容易,体验到尊重员工是多么重要,体验到做下级的苦衷,体验到伺候人是多么不容易,从而从体恤员工发展到关怀员工。

  对于员工而言,“尾牙宴”的方式会让员工更体验到答谢的情感色彩,上级为自己服务,往日有些惧怕的头头今天变得温和了,往日工作中的隔膜会因此举化解,因被尊重员工会回报以来年努力工作。

  答谢员工需要创新,需要更人性化的答谢智慧,台湾的“尾牙宴”无疑给了我们有益的启发,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让年会更多些“尾牙宴”方式和思维,那么就更能够体现答谢年会的凝聚力作用,答谢年会的答谢价值将会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得到体现。

  公事众议

  应设村民监督委员会

  现在农村直选中有时村民选举权只值一份盒饭。村民选举中“钱变官”、“官变钱”的魔术几乎经常上演,有时一份盒饭就能换来一张选票。这种事在村级选举中有的是秘密进行,私下里达成默契,大家心照不宣,有的竟然公开拉贿票。既然官是“花钱买来的”,当然不能白花钱,上任之后自然要千方百计“捞回来”。不但“捞回来”,还要大捞、特捞。这就是有的买官者的真实心态。除此之外农村选举中还频频发生暴力违法事件。因此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制止这种恶性循环,就要从根上控制财权,要求财务公开、详细,不许以抽象数字蒙蔽老百姓;应设立农会、村民监督委员会以维护农民的权益,并对基层干部进行日常监督。———市民冯先生

  驾校“宽松”就是害人

  2005年1月到11月我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起,死亡191人。除疲劳驾驶、机车故障等外事故多发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驾驶者的技术和交通法规知识不过关。现在很多驾校为多招学生、多赚钱,教学宽松,只针对考试内容进行专项训练,教出的学生很多拿到驾照后仍然技术生疏、不能跑长途,不懂交规,建议省公安厅牵头调研,为全省的驾校制定一个统一、严格的教学大纲,对驾校资质、教学内容等进行全面规范,有条件的驾校继续办,不够条件的就坚决取缔。———市民刘先生

  绿化管理需用重典

  在报纸上看到,“2006年西安将努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到3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文物园林局还制定了“五大行动”,其中包括森林城市行动:多栽树,栽大树,栽名贵树种,到2006年实现城市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7%。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也为政府的这一决心欢欣鼓舞。

  每次路过含光门里和西甜水井时看到一些商户门前岌岌可危的小树都让人焦心。许多商户认为门前的小树影响了自己的生意,或图方便就将自家的污水、冰块等倒进树坑,严重妨碍了树木生长。

  普及绿化意识单靠宣传和教育是不够的,要用重典。在这方面上海早就出台了《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规定“损坏绿化、绿化设施或者实施妨碍树(林)木生长行为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五十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我省也可效仿,比如规定每棵树“按门户”由附近商户、企业和住户负责,损坏一棵罚50—100元不等。———市民贾先生

  的哥数落西安“丑陋建筑”(图)

  

华商报《公民建言》等你发言公事众议大家畅谈

  的哥周永定怀抱西安老照片评点古城建筑

  本报记者申重重摄

  开出租车之余,他将精力更多地用在关注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沿革。十年如一日,他执著地为这个城市寻找着失落的记忆。他为此冲动过,苦恼过,甚至愤怒过,但却从未停止过。作为一位民间建言者,他呼吁西安成立专门的古城风貌保护机构,共同来守护我们城市的记忆。

  “城墙如西安城的一串项链,但是这串项链的主人的衣着,却有些支离破碎了。西安不能成为只剩下城墙的古城。”

  “一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如城市的记忆,若被破坏,那么城市的面目将变得模糊不清。西安正面临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西安将越来越混同于其他大城市,几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将消失殆尽。”

  周永定是西安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每当他谈论起古城风貌这些年的变化,常会出语惊人,“因为我太热爱这个城市了,不能容忍有人破坏它!”

  三张老照片见证古城变迁

  周永定的屋子里贴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西安挂图,书柜里一大半是旧杂志、旧报刊,全是关于西安的文章和图片。

  他拿出一沓老西安的照片。其中一张是1956年拍的。镜头从北大街望向钟楼,钟楼周边的邮政大楼还未建起,钟楼饭店、开元商厦更无踪迹。绕钟楼一圈的是一层、两层低矮的传统民居和商号,钟楼显得特别突出。“你看,还能看到南门,城墙、小雁塔都一览无余。”

  这些照片是周永定用多年搜寻收藏的,其中大部分是他花钱从别人那里买来的。看这些老照片,西安城市发展的脉络贯穿了起来。“这张照片是20世纪70年代初拍的,角度相同。照片上已出现一些高大建筑。但总体来说还是能看出古城的风貌。而你再看20世纪90年代的这张照片,南大街已经拓宽了,一路下去只见高楼林立,只能望见窄窄一段城墙了。”

  周永定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见证了西安的变化。他说,现在许多人一说起西安,印象中只有城墙,这是一种悲哀。“城墙就像西安的一串项链,但项链主人的衣着,却有些支离破碎了,西安不能成为只剩下城墙的古城。”

  保护督军老宅以失败告终

  城墙的西南角一片,从明清以来都是最繁华的地方,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保留着很多山西晋商的老宅子,还有安徽的会馆,一些官府的宅子和盐号都还在,可现在你去看能看到什么?现在我们要到平遥、周庄,去看那里的古建筑,其实这样的古建筑西安原来都有,只是拆得不像样了。西安古民居消逝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吃惊!”

  周永定说,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经常去书院门一带,那里的很多古宅都非常气派,每一间都是典型的关中民居的样式。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湘子庙改造时,许多有特色的民居已成瓦砾。

  周永定说,书院门督军老宅是解放前陕西督军、省长陈树藩的宅第,建于上世纪初。该宅坐北面南,为三开间三进院落,在西安市32处“需要保护的传统民居宅院和历史性纪念性建筑名单”中列第10位。2002年12月30日,老宅收到市拆迁办通知,要求7日内自行搬迁,以便实施拆除。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陕西日报》等省内外媒体都做过有关督军老宅的报道;一些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交议案,要求保护督军老宅;当时有万余市民自发从四面八方来到督军老宅参观声援。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拆迁部门的决心。陈树藩的儿子、西安著名书法家陈泽秦向法院上诉也以失败告终。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1990年以前,西安城墙以内棋盘式的规划格局中,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宅院占据了半数以上。1993年,西安市建委、规划局、文物园林局经过较为全面的调查了解,提出30处急需保护的传统民居和历史纪念性建筑,而到2002年,针对旧城改造中传统民居不断减少的情况,市文物园林局又组织了一次调查,其结果是:原提出的30处只有16处还存在。

  的哥列出十大“丑陋建筑”

  “西安也和许多大城市一样,在城市发展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追求高楼大厦,热衷于新技术新材料,而当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成为城市的主体,原来非常鲜明的古城特色就逐渐失去了个性。”周永定说。

  根据调查,他列出对西安古城风貌影响最大的十座现代建筑:北大街钟楼至西华门有三座,××广场(由于此为个人观点,为保持客观态度,故将具体名称隐去———编者注,下同),××大厦和西一路上的××商用楼;西华门的××大厦;南门外的××广场和××商城楼盘;糖坊街口的××饭店大楼;北广济街口上的××商厦;四民巷口××商住楼盘;西五路后宰门××银行大楼。

  “以前从钟楼向北到西华门这一段,最能显示西安近代城市风貌,从邮政大楼往北数,有人民剧院、易俗社、报话大楼,还有陕西省政府大院、公安厅、检察院等,几乎近十处能体现近现代历史的建筑,1995年北大街改造以前的透视效果很清晰,现在站在钟楼,一眼望去全是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如果不看北门,就根本不知道是在北大街。”

  南门外的××广场和还未完工的××商城,破坏了南门的透视效果。周永定认为一出南门迎面就是××广场的两座玻璃幕墙,太突兀,跨度太快,和城墙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对比太强烈。“从城里走出来,一路鼓楼,钟楼,再到南门,当人还沉浸在这些古建筑形成的文化韵味中,迎面扑上来的是这样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太突兀,无异于春风拂面之际,突然遭遇冰雨袭击。”

  “随着新的城市建设高潮,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兴起,旧城区里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得许多传统历史地段遭到了灭顶之灾。说是‘旧城换了新貌’,倒不如说是我们把姓‘古’,换成了姓‘洋’、姓‘外’。”

  有法不依古城保护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关键问题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行政干预凌驾于规划之上,其结果必然是古城的保护仅停留在规划的文字上。”

  上世纪90年代时,西安市规划局就规定,市内建筑最高不能超过钟楼的宝顶,也就是36米。到了2002年,西安市人大颁布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用法的形式再次限制城墙内建筑的高度,明确城墙以内区域的建筑高度实行分区控制,整体控制高度不得超过36米,同时对城区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和风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而从2002年到2005年的三年时间内,却是西安古城风貌受到破坏最大、最让人痛心的时期。放眼西安,超过36米的建筑何止一座,而其中一大半都是在这三年里建起来的。”周永定表示,这种突破不是一夜之间就完成的,而是循序渐进式的。“前面一座违章建筑出来了,后面的就看样子,而管理部门在执行条例时打折扣,以罚代法,这种纵容使违法现象愈演愈烈,最终付出的是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被破坏的代价。”

  周永定认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法律观念淡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独断专行等现象现在仍普遍存在。“花费大笔钱财编制的规划最终未能逃脱‘墙上挂’的悲惨命运,其结果必然是名城的保护仅停留在规划文字上,保护难以成为一项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

  建议成立专门机构整体保护古城

  “常听外地乘客说,西安现在就是一个‘工地’,我嘴上不服,但心里很清楚,此言不差。现在城里面已经很拥挤了,到处还是在搞建设,搞开发。既然已经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就应该禁绝大型的开发建设,多建一座就增加下一步恢复的一份困难。”

  周永定认为,当前旧城建设的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新建房已超过旧有房,高层建筑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对古城风貌保护更加迫切;二是旧城区空地已用尽,拆房改建难度极大,并且影响对古都风貌的保护,需要研究新的政策;三是城墙内建筑密度大,人口稠密,在缺少新旧分制的情况下,政治、经济、商业、旅游等,赋予了太多的内容,亟待调整外迁;四是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拖了旧城改造的后腿。

  周永定指出,必须兼顾保护与改造,秉着加强管理、严格保护、区别对待、逐步改造的方针。为此他建议,政府下决心整体保护西安古城,集中建设新城。首先对古城功能重新界定,把行政、交通、经济、居住等功能加以剥离,逐步形成风格浓郁的文物保护、历史街区、传统民居、专题旅游服务和美化、绿化地区,恢复古城的格局和风貌。

  周永定建议西安成立专门的古城风貌保护机构和执法队,不但要管历史文化建筑,还能管周围的环境,甚至可以吸收民间力量,让市民参与到巡查队伍中。

  在周永定的书桌上有一本西安市2004年制定的“唐皇城复兴规划”。“这个规划里提出,要在2054年前实现唐皇城复兴,我认为‘皇城复兴’应该更快一些,用15到20年让老百姓看到效果。”本报记者张小刚

  公民轶事

  景庆勋“民间教育家”(图)

  

华商报《公民建言》等你发言公事众议大家畅谈

  85岁的景庆勋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

  今年85岁的景庆勋,在讲台上站了30多年。走下学校的讲台后,他走上了一个更广阔的讲台。

  解放前,他毕业于陕西师范专科学院,虽曾是一名普通的县中学教师,但却是儒家文化研究的专家。2004年,他作为周至孔子学会名誉会长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儒学研讨会,其著作《试论哲学即入学》被收入大会论文集。他历尽磨难,但一直忠诚、奉献于教育事业……我们称他为“民间教育家”。

  前段时间,景庆勋跑遍了县上的幼儿园,把《格言》送给他们,让老师教孩子背诵这些信条。

  “今年春节前,周至县准备出资将我编写的《现代立身·教子·治家·为官格言》中的《明理治家篇》再次印成年画,发到老百姓家里。”景庆勋一生有30多年站在讲台上,退休后,“教书育人”四个字他实践了几十年,也思考了几十年。

  对“环境友好”见解独特

  “爱国、守法、自强、爱群、诚信”是“明理治家”的五个方面,景庆勋认为:“这与中华传统美德纲要‘仁、义、礼、智、信’相融合,便于人们建立起现代人生处世的基本信念,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

  “环境友好”,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即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景庆勋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环境’表面上听起来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空气、土壤、资源构成的生态环境,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和社会稳定、和谐。”他还举例说,外地投资商投资时除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外,更在乎的是人文环境。景庆勋认为,一个环境再优美的地方,如果犯罪率高、社会不稳定,谁也不敢去投资。

  没有共同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一直让景庆勋不理解的是,这几年农村有了大发展后一些村民精神空虚,无所寄托,打牌赌博,滋生各种犯罪。伦理道德滑坡,特别是不讲孝道,年轻人虐待老人的事屡见不鲜;家庭关系、邻里关系、村民与村官等各种关系紧张,社会矛盾不断恶化,甚至引发许多不稳定的事件;农村教育滑坡,有的青少年因贫困失学,有的初中毕业以后考不上高中就回到农村,无所事事,甚或受到社会上各种污染,成为重要的不稳定根源之一。

  景庆勋老人的《现代立身·教子·治家·为官格言》期待建立起全民新时代的人生价值信念,遏制与清除“利益驱动”的心理误导。“我要让人们知道,只有在承担与履行对他人、群体、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同时,一个人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人格尊严和家庭平安幸福。”

  几乎所有他的学生都聆听过他的“祖国是个神圣的群体概念”的教诲。他说:“原始社会的群居给现代人很多启示,那时候没有太多的大道理,但每个群体的个体都把群体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更重,现代人更要学会‘群居’。”景庆勋认为,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共同的生活信念,就不会有凝聚力,像一盘散沙。“而只有树立了共同的生活信念,才能建立起一个适合每个人发展的环境,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友好环境。”

  “若不爱国子孙必将受伤害”

  《格言》是老人谏言构建“环境友好”的人生信条,其中寓言故事、自然现象、辩证观点比比皆是。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返哺之情,孝亲之仁也”;“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爱群之义也”;“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自强之智也”……诸物无知,各俱天性美德,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须知国弱民遭殃,国破家毁子孙伤”;“兴家立业孝双亲,友善和睦处乡邻”;“造假骗人自亏心,影响儿孙难做人”……老人用阐释公民道德素质的“打油诗”印成小册子,浅显易懂的道理跃然纸上。

  “《格言》送给他们,让老师教孩子背诵这些信条,孩子回到家后,再背给父母、背给爷爷奶奶听,这样不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一个烙印,也能教育大人们。”

  “年轻人会不会买账?”记者担心年轻人会缺乏积极性。

  “当学生问我‘为什么要爱国’时,我就说‘因为若不爱国,子孙必将受伤害’。那为什么要孝顺亲人、爱护别人,为什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因为这是‘成才之路’。”景庆勋要让学生们知道“非这样做不可”。

  为孩子们的教育四处奔走

  他一直期望营造一种自发、自觉的自我管理环境,他说,现实与愿望总会有一定距离,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这个距离就会不断缩短。因此,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景庆勋“动用”了老年大学的关系,因为这里聚集了村上威望极高的老人们,“他们说话村里人都听。”

  此外,作为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周至县关工委成员,他还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并建议县关工委、教育局、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德育教育报告团,在各个学校巡回演讲,目前,他的这一建议已经得到了采纳。本报记者靳曼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