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2005,他们感动汕头(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12:23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石秋香老人:孩子,奶奶会继续背你走下去

  时隔近半年,记者在训练室里见到小箐时,她依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靠在站立架上做着训练动作,她的奶奶也依然在一旁陪着她,但看得出她的身体活动能力已经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也长高长胖了。

  “每天她们祖孙俩都几乎是第一个来到这里。”谈起小箐这段时间的训练情况,市残联康复中心脑瘫康复部部长肖惠珠说,祖孙俩能够风雨无阻地坚持了整整一年实在不简单,他们每周5天从早到晚都持续不辍,每天早上都差不多和工作人员一起上楼,在所有的小朋友中是最积极的。现在,小箐的康复训练内容已比半年前有了很大的进展:原来练习站立架疼痛难忍,现在身体基本能站直;原来独立行走只有几步,现在自己已能走10多米远了……说话间,小箐开始在治疗师的帮助下做训练腰部力量的“蝶式”动作和仰卧起坐动作。尽管小箐显得很辛苦,但她依然一次一次地咬紧牙关,在训练师的鼓励下坚持着重复动作,眼里流露出与她的年龄不相符的坚强。

  “这条路明年我们还要继续走。”谈起今后的打算,奶奶石秋香毫不犹豫地说,有这么多热心的读者关心,有市残联康复中心特地为她们减免费用的关心,她们祖孙俩一定会坚持到底。

  □新闻回放

  本报去年7月13日报道的新闻《10岁女孩坚强面对残疾人生》令许多读者看了报纸后心酸不已。现年10岁的女孩小箐(化名)在她只有3个月大时父母就离异了,从小与爷爷奶奶相伴;3岁时她因行走不便而被查出患上脑瘫。父亲每月丢下300元钱就不管了,奶奶石秋香为了让小箐今后能过上和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毅然放弃手头的钟点工工作,每天风雨无阻地背着小箐乘公交车到市残联进行康复训练,至今已坚持了整整一年。日前,记者专门对她们进行了跟踪采访。本报记者陈敏

  卢振岳夫妇:春节后赴美国陪儿子去

  再次来到卢振岳家,老爷子正在天台上修剪他那些心爱的花花草草,放下手头的活,热情地和记者攀谈起来,依然是那样的谦逊和平静,把所有的快乐和欣慰都“藏”在脸上的每一条皱纹每一根白发里。

  “云峰明年2月初要到香港大学讲学,到时候可能要提前回家几天,刚好赶上过年呢!”卢振岳高兴地向记者透露这一消息。的确,对于这个“拆”成三四个地方的家庭来说,上一个一家团圆的春节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团聚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卢老说,今年过年,云峰回家,在广州的女儿一家也要回来,一家人总算是“凑齐”了,到时候得好好庆祝一番。

  “以前辛辛苦苦供孩子们读书,家里经济困难,连车票都买不起,哪敢奢望孩子们都从外地回来过年探亲?说实在的,那个阶段“一家团圆”的想法也不是很强烈。如今,我和老伴都老了,人老了,就想着一年到头总得有团圆的日子,再说,大家也都有了这个能力。”

  自从“卢振岳贫寒夫妻哺育寒门三进士,次子卢云峰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消息在本报刊登之后,卢振岳一家成了澄海乃至汕头的“明星家庭”,许多亲戚朋友致电向他祝贺,同时,不少汕头市民致电记者,希望联系卢振岳,请教培养子女成才的方法。对此,卢振岳还是那句话:“低调,再低调些,这是我们家的传统。”

  卢振岳把真正的好消息留到最后:“春节后,我和老伴要去美国住几个月,陪陪儿子,顺便转几个州……”

  □新闻回放

  澄海退休干部卢振岳和妻子忍受长期贫困,咬紧牙关支持子女求学,培养出一个博士后、一个硕士、一个学士,用辛劳汗水谱写了“寒门三进士”的感人篇章。次子卢云峰在美国从事纳米研究,夺得诸多科研硕果,站在国际纳米技术研究最前沿。去年6月份,卢云峰获得2005年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总统布什亲自为他授奖。本报记者罗林晓

  李淑珍:我会捐助孩子们读完大学

  “帮助他人其实也就是帮助自己。”昨天记者再次走访南航汕头公司综合办公室的李淑珍大姐时,发现这位乐善好施的“活雷锋”早已把服务他人当作一种“享受”,而且乐此不疲。

  去年,李大姐的“服务触角”又延伸了。除了公司里的临时工,如今连左邻右舍等其他有需要帮助的人员也得到了她的悉心关照。他们头发长了,李大姐就为其免费理发剪发,“他们赚点钱不容易,能让他们省点就省点吧。”若他们身体不适,李大姐即出“新招”,用自己刚学到的按摩技术,为其按摩,“每当别人消除了病痛,露出欢快的笑脸时,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对于被她一直暗中捐助的新溪镇那两个贫困家庭小女孩,李大姐更是一直记挂在心。她告诉记者,自己4年来均通过市妇联将捐款转交到这两个女孩手中,至今尚未与之见面,不让她们知道是为了不要给她们造成心理压力。李大姐动情地说:“见不见面无所谓,每次得知她们的学习成绩不错时,我就心满意足了。”

  李大姐却说她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尤其是对这两名小女孩,她还会一如既往地捐助,直到她们大学毕业。

  □新闻回放

  提起南航汕头公司的李淑珍,大家都会连声称赞:“她是一个大好人!”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单位里的临时工免费剪发,多次自掏腰包买理发工具,这件分外事一干就是好几年。更为难得的是,多年来李大姐还一直悄悄资助新溪镇两个家境贫寒的小孩上学。自从2002年李大姐得知了这两名贫困家庭的小孩急需援助的消息后,4年来李大姐已通过有关途径给这两个素未谋面的孩子捐助了5000多元,使这两名小女孩目前已顺利升读到初中。本报记者黄泽春

  “蓝天义工”: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每次去采访汕头“蓝天义工”的会长王婕,她总是面带微笑。或许就像她一直支持的义工工作一样:无私地帮助别人,得到更多的快乐。

  提起今年“蓝天义工”的活动,王婕说受到的肯定越来越多了,今年不仅有单位和企业前来联系合作,而且困难群众也主动前来联系寻求帮助。目前,在册登记的蓝天义工有3500人。成立三年来,蓝天义工成员的足迹几乎走遍汕头的每个角落,调查收集了数千户困难群众的资料,分片区、分小组、点对点地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不同的帮助。而今年的工作更加繁琐,在活动上和制度上比往年更加规范,档案整理工作比以前更加细化和完善,其中有苦有甜,有欣喜也有遗憾。

  对于2006年,王婕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不仅是靠蓝天义工的力量,而是带动更多人一起加入到帮助困难群众的行列中来。2006年,她们将对探访孤寡老人、探望宁养院的老人、慈善义卖、环境保护、助学、关心残疾儿童等工作进行细化;将对石炮台街道的困难户进一步调查登记。王婕为困难群众想到的还有更多……

  □新闻回放

  本报和“蓝天义工”在南国商城联合举办了关爱失学儿童、心系海啸灾民———蓝天爱心天使大型公益活动,筹集善款近18万元;市区一对生活困难母子蜗居狭小棚屋的新闻经本报报道后,“蓝天义工”自发筹集资金,为老人的棚屋搭建了屋顶,并安排固定的成员定期看望帮助老人;“蓝天义工”与本报、蜂星电讯器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携手共创爱心助学100公益活动”,资助金平区、龙湖区的100名家庭贫困的小学生学费;在乌桥街道、光华街道、同益街道等辖区内开展针对孤寡老人的“夕阳关怀”活动。

  本报记者曾春乐郭丹

  “博士教授义工队”:让欢乐永驻福利院

  “一直关爱着孩子们成长的福利院儿童股股长黄金迎近日因劳累病倒住院了。”记者在采访时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心情有些沉重。不过,在“博士教授义工队”叔叔阿姨们的陪伴下,孩子们更懂事了,也更加珍惜周围热心人给他们带来的美好时光。

  义工队最初发起人之一、汕大医二附院儿科主任马廉教授告诉记者,“青年文明号”义工队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队伍已不断壮大。目前,义工人数已由最初的10来人增加到如今的300多人,成员的范围也由以前单纯的博士、教授扩展到普通医务人员、汕大医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固定“活动日”的活动内容也逐渐丰富和充实,所有帮扶小分队都可以各司其职,每周六陪孩子们做游戏、讲故事,周日上午给学龄孩子补习功课。

  胡佳宾是一个有着轻度弱智、上肢残疾却有着音乐天赋的孩子,他最爱为义工叔叔阿姨们唱歌表演;下肢瘫痪的小姑娘金家琦在义工的鼓励下仍在艰难地学习着行走……福利院200多个小朋友们和义工们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周六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欢乐时光”。

  □新闻回放

  本报2005年10月19日曾报道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青年文明号”义工队定期到市福利院义务服务孤残儿童的感人事迹。这支由该院几名博士及教授发起的义工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每逢周六都会组织队员前往汕头市福利院看望孤儿,陪他们做游戏,为他们讲故事。他们还定期在福利院做医疗查房,为病残的孤儿进行义务检查和治疗;同时还帮助培训福利院的医护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深得福利院孩子及工作人员的欢迎,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博士教授义工队”。本报记者邓丹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