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小篾匠织出大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08:09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肖军 通讯员 潘叶华 米小红 向思圜

  从怀化市区驱车往南15公里,便进入了一个斗笠的世界。道路两旁黄灿灿的斗笠在阳光照射下闪着耀眼的金光,犹如一条条黄金走廊。不用说,这里就是素有“斗笠之乡”美誉的中方县中方镇了。

  这项竹编传统技术源于清朝初年,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因制作精巧精湛,中方镇的斗笠曾被定为贡品。斗笠的制作非常繁琐,要经过削竹、破篾、编织、加工、漆油等5道工序。沧海桑田,日月更替,斗笠制作精巧实用,所以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地处湘西山区的中方县还不富裕,但中方镇却以其斗笠手工艺品而走上了致富路。2004年中方县农民人均收入2155元,而中方镇人均收入却达3500元。2003年,中方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据中方镇负责同志介绍,过去,小篾匠们挑着斗笠走四方,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村民们做的斗笠直接打包卖给镇里的收购中心,可谓“旱涝保收”。“我每年卖斗笠的收入有六七万元。荷包里有了钱,日子自然就过得顺心了。”中方镇中方村村民曾四元笑呵呵地说。

  近年来,中方镇成立了斗笠生产协会,将耗时多的编织工序分解到各家各户,以加工大户为龙头,将编织农户、加工大户、收购中心与市场连接起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将单家独户生产的斗笠推向广阔市场。

  当然,中方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其特色斗笠。镇党委书记陈军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在创新上下功夫,每年都要举行“斗笠节”进行工艺技术比武、请专家上漆,着力提高斗笠的工艺水平。在生产实用型、普通型斗笠的基础上,他们结合世界各地不同的风情,开发不同大小、规格的特色型、观赏型和工艺型斗笠。

  已过不惑之年的刘金元在几年前就开始研制新产品,一天到晚拿着竹条摆弄。功夫不负有心人,记者在他家看到,一间样品展览室里摆放着不同大小、规格的特色斗笠,这些斗笠绘上了“湘西风情”、“锦绣中方”等图案,色彩斑斓,既实用又颇具观赏性,件件都是艺术品。谈起销售情况,刘金元兴奋地说:“我的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据了解,在2004年广交会上,中方镇的斗笠因编织技术精湛,民族地域特色浓厚,被评为精品,出口到了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目前中方镇从事斗笠生产的农民有3000多人,2005年销售斗笠200余万顶,实现收入1200多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